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强 《成才之路》2011,(35):96-J0020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确爱美是人的本性,生活中到处都是美。同样,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创造。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除了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中进行着多种多样的创造之外,还要通过美育,  相似文献   

2.
庞颖 《教育》2006,(22)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南开精神,激励了无数优秀中华儿女。“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精神,以其“不借妖艳争春晖,独守孤贞待岁寒”的独特气质孕育在渤海边这片肥沃土壤。走进南开园就会为一种凝重而震撼,在马蹄湖中央周恩来纪念碑上,铭刻着周总理手书“我是爱南开的”这句名言。记载着他对母校的依依眷恋,也道出了所有南开人的心声。总理雕像似乎是总理生命的延续,他注视着守望在渤海湾边母校历史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日寇炸毁南开的历史至今依旧让人刻骨铭心,炮火侵袭,所有的建筑被夷为平地,图书资料皆成灰烬废墟。在今天的南开校园…  相似文献   

3.
雀斑女孩儿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谁会愿意在青春年少的脸上留些“小数点儿”呢?没人愿意,因为人们有这样一种观念——有斑的孩子不漂亮。我是一个脸上整天带着“小数点儿”却总也学不好数理化的女孩儿。这些“小数点儿”害得我侧目看人看了十几年,都快成斜眼儿了。侧目看人不是  相似文献   

4.
樱花雨     
不知是否有人曾见过樱花雨? 在日本,樱花几乎成了一个民族的象征。每年樱花将落的时候,会有无数的人拥挤在种满了樱花的公园里,来观赏这一年仅有一次的繁华。当然,樱花繁盛的长在枝头时,并不会引来如此多人的驻足。当微风轻拂,花瓣随风被吹散的时候,人们才会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5.
美,是人们对接触到的外界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情感反应;情,是人们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生出的一种情感体验。美感和情感都是在客观存在着的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得到的。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里的“心”就是思想,就是情感,实际上也是一种审美观,但是这种审美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经过后天的教育培养。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已经“满月”了。世民各地的人们似乎尚未走出千禧之年的喜悦和欢乐。尤其是中国人,马上就要过21世纪第一个龙年春节了。“龙抬头”,预示着21世纪中国人将有无数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然而,就在好日子即将到来的时候,在我们身边却发生了一些个在一些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把这些事情集合起来加上本主持人信口开河的旁白,没准儿,会让你在灯红酒绿、欢歌曼舞的春节里也有一种别样的思索。  相似文献   

7.
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总有一种感受:当你品尝到太甜的糖,是否觉得味觉顿时麻木?当长期置于一种特别熟悉的环境时,就会降低人对它的感受性。如今,"家园共育"已被幼儿教育者侃侃而谈。这种意识在人们周围反复出现的同时,人们是否还会去真正思考呢?而我们站在新的角度去重  相似文献   

8.
人之为人,本应明白何者当求,何者当惧。然而人不可能生下来就明白应该求什么,惧什么。若依本性行事,恐怕多半要“求惧失当”的。因为人的本性中最强烈的动机便是满足自己的欲望,趋利避害。所以会不择手段地牟取私利,损害他人,屈从无义,见死不救……因而需要教育、修养,或像韩非子所说:“伪。”通过教育,人明白人之为人.当与动物区别,满足自身的欲望固然天经地义,但须以不损害他人和社会为前提。通过教育,人明白人当有人格和尊严,肌肤之苦诚可惧,然而丧失人格和尊严才是更可怕的。人的“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即“良心”,也由教育而确立和发扬起来,给人以自省和自责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她用自己的心与行动唤醒了无数沉醉于网梦的人。当魔鬼出现时,你是否会沉迷其中呢?阿如读高一那年,迷上了上网聊天。阿如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叫“清纯小妹”。就是这段时间,她认  相似文献   

10.
心有定力的人,肯定不会在红尘中飘摇,他懂得绚烂背后的真相,从一开始就过一种属于本性的、朴素的生活。正如大地上的一棵树木,由于根须深扎在土壤之中,具有向上生长的本性,便可以从容地接受阳光,经历风雨,不担心倾倒,不害怕被遗忘。即便是被遗忘着,甚至是被轻贱着,也不影响它生长。读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战时笔记》,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只有生活在自己的“趣味”中,才会有身心的安妥和应对环境的从容。维特根斯坦有着对哲学研究的特殊兴趣,所以当他被作为最低军阶的列兵送往俄德战争的前线之后,耳边的炮声,破碎的肢体,并没有让他惊恐不安…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这是长期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有没有一条“便捷”的道路,回答是否定的。然而人们仍苦苦地思索着。但当我们回首重新审视作文训练方式时,就会发现我们自觉和不自觉地放弃了作文训练的另一种形式——口头作文训练。在我们沉下心来作一番深入的思考后,便会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12.
笑时,你是否也感受到,心像五线谱上的音符轻快地上下跃动?哭时,你是否也感受到,心在单调地奏着哀伤的旋律?那是因为,我们经历了无数的事情,心灵受过无数次触动。感动时,我们会笑,我们会哭,我们雀跃,我们愤怒。这些反应,发自真情,发自感动最深处那颗激跃的心灵。一位有心脏病的父亲曾对他的女儿说:“等爸爸病好了,便和你一起去那充满欢乐的地方。”女儿高兴地和爸爸拉钩钩。一年后,爸爸的病好了,这位好心的女儿在车祸中死了,心肺被移植到那位可怜的爸爸身上。从此,爸爸踏上了旅程,每到一处地方准是先到游乐场,在无数个旋转木马前,抚着胸口轻…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必须在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的同时开展审美教育.所谓审美教育就是一种爱美的教育,人都有爱美的天性,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个连美都不爱的人他是不会热爱生活的。所以有人说美是人类的希望,是生存的支柱.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美的事物给我们带来一种精神的愉悦.我们无私的爱美,我们欣赏它,喜欢它,  相似文献   

14.
曾有古代先哲说过:“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即是说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千世界,美不胜收;七彩人生,唯美以求。人类每时每刻都在渴求美,享受美,并且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伟大的审美创造。对于英姿勃发、风华正茂,而又充满几分浪漫情怀的青少年来说,也许最为心仪的是形体外貌之美吧!挺拔的身姿,姣美的面容,优雅的风度,举手投足之间都会引来无数艳羡的目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愉快和自信呢!然而,万事万物,“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物极必反,如果把追求形体外貌之美推到极致,而忽略了内心精神和人格修…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思骐: 说起情人节,大家都会想到2月14日,实际上这个节日是西方的舶来品。而中国有一个古老而情趣盎然的传统情人节却被许多人遗忘了,那就是旧历7月7日的“七夕”节,也就是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牛郎织女的浪漫故事至今还在打动着人们的心,与之相关的诗词仍在被无数人吟诵。  相似文献   

16.
都说爱美是人的天性。那么,女孩子的爱美之心就更是“理直气壮”了。愿意当一名美的追寻者,去追寻那美的踪迹吗?就从最热烈的夏天开始吧!走,我们一起出发!  相似文献   

17.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类的共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爱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表现,一个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可以反映出这个人的文明程度;一个社会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可以反映出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都主张“寓教于美”、“寓教于乐”,把美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  相似文献   

18.
<正>"玩"在当代正遭遇着种种时代困境:一是"玩"被污名化,似乎玩就意味着不务正业;二是"玩"被异化,人们被各种低质量的所谓游戏控制而欲罢不能。玩商的提出,无疑是对"玩"的时代遭遇的一种积极回应。实际上,作为个体如何度过闲暇生活的能力,玩商的提出不仅是对时代发展的一种被动应战,更是对人类玩之本性的积极肯定。当代人的异化,在很大程度就是源于对作为人之本性内在需要的"玩"的遗忘、抛弃甚至否定。正视这一需要,是人回归本真、获得充盈生命动力的重要前提。学会玩,是当代社会每个人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在美国兴起,它猛烈地冲去着精神分析心理学派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似乎有代表当代心理学发展方向的趋势,现已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或“第三思潮”。它强调,心理学应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研究人的本性和价值。它既反对只研究心理病态的人、具有生物还原论倾向的  相似文献   

20.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花儿枯萎的时候,画面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变成的梦啊,就这样匆匆地走来,留给我一生牵挂”。2004年,歌手唐磊的一曲《丁香花》红遍大江南北。歌词并非多么优美,旋律并非多么激昂,但却走进了无数人的心,原因在于歌词背后动人心魄的真情故事打动着人们的心。时隔数年,偶然间又听起这首曾经走进灵魂深处的歌,想一想自己上过的每一节课,倏然一惊,我的课是否也曾经打动过学生的心,是否也曾经走进学生的灵魂深处?一首歌,因为饱含了真情而唱响云际;一节课也应该因为用“心”而人情人理,走进学生的灵魂和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