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网络文化所构成的“第三空间”给学生的思想道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学生在这股文化力量的牵引下思想道德呈现二元分化的特征。针对此,学校应先实现传统的德育观向现代德育观的转变,才能有效牵引这股文化力量,引导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由网络文化所构成的“第三空间”给学生的思想道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学生在这股文化力量的牵引下思想道德呈现二元分化的特征。本文在分析学生思想道德二元化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学校德育观的角度入手,主张学校应先实现传统的德育观向现代德育观转变,才能有效牵引这股文化力量,引导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现实生活的两大空间,但是种种迹象表明,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现在的学生还沉迷于由网络文化营造出来的“第三空间”。网络文化的固有特点及其消极方面,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呈二元分化的特征。本文试图分析这一特征,并从学校德育观的角度,探求实现传统的德育观向现代德育观转变,以期有助于正确牵引这股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4.
德育理念的创新是高校德育创新的基础,是德育领域思想解放的重要牵引力量。在地方高校德育理念创新中,应树立以下四种现代化的德育观:多重性的德育功能观;全员育人的德育育人观;既面向未来又立足现实的德育目标观;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德育教学模式观。  相似文献   

5.
受网络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也应适应大学生的思想发展,促进网络时代学校德育观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教会大学生"学会选择"的德育观、培养大学生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德育观以及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的德育观.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道德信仰缺失、享乐主义滋长、诚信丢失等问题受制于社会文化环境、传统的成才观、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健全校园德育网络,深化德育,努力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网络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着巨大影响。重视校园文化德育过程的隐蔽性、德育功效的持久性、德育影响的普遍性价值,充分发挥它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重要功效,是建设校园文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习惯出发,从行为上践行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质培养……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的全面发展……"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以此为依托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以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不仅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制定出相应的德育制度、德育管理制度等,还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自主管理来提高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教学从小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结合教材,运用教材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一些粗浅的体会。一、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德育因素。只要教师树立起德育意识,积极挖掘,并通过潜移默化,反复训练,适时适  相似文献   

10.
学校德育的效益如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将决定一个学生的未来能走多远。那么,德育效益究竟怎样与学校的现实德育相结合?带着这个问题,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提出了“文化涵养心灵,育德成就人生”的德育观,以实施“成人、成才、成功”为育人宗旨,以“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为核心,以大课间为突破,以自信教育、感恩教育为重点,全面推进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张祥华 《文教资料》2012,(23):144-146
运用教育哲学的观点来分析研究当代青年学生,有利于明晰教育对象特点,提高教育质量。改革开放以来,关于青年学生的评价大致经历了"悲观主义——理想主义——忧心忡忡——价值多元"四个阶段。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既有体现时代进步主要特征的长处,也有教育的先天不足。当代青年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用德育的社会观、功能观、层次观、效益观、效应观等科学的德育观教育、引导当代青年学生,是取得德育显著成效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建立自主、平等、合作的教学观,从理论认知和实践操作的视角,培养学生的发展观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德育的源头。学校德育应该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基于学校德育的现状,我校从三个方面着手构建新型德育观:德育内容"实"起来;校园生活"动"起来;校园环境"美"起来。在学生的生活中,时时刻刻融入德育。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14.
学校、家庭、社会齐心合力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校园流传“5 <2”这样一个不等式。大致的意思是说 :学生们在校园里 5天接受的思想道德教育 ,还不及双休日两天在社会和家庭中的所见所闻所产生的影响大。社会上有人说什么“学生在校学半天 ,不如哥们一支烟”。凡此种种 ,这就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若是不形成校内与校外的综合力量 ,做到步调一致 ,齐心协力 ,就有可能产生事倍功半、甚至做无用功的现象 ,并由此影响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充分认识德育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奠定形成德育综合力量的认识基础 ,高度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道德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5.
德育小组网络模式是以学校德育处为主干、班主任为节点、德育小组活动为重心的覆盖全校学生的德育模式。利用德育小组的组织力量,协助德育处、班主任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同伴间的德育互助、榜样示范、自我反思、小组评比等渠道,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体验积极的价值判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这种贴近学生实际、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道德形成规律的德育模式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时,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隐性德育课程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品德教育。德育意识淡薄,缺乏优质师资力量,德育方法缺乏创新,是中小学隐性德育课程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教师对隐性德育课程的理解,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多渠道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一门集思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不但能够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能够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和德育教学的关系是紧密结合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德育教学逐渐渗透进小学语文课堂中,以此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教师是德育的关键,课堂是提升学生德育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要担负起德育重任。课堂德育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明辨是非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班级是一个整体。怎样使思想、行为、价值取向各异的学生凝聚在一起呢?需要"正能量"的导入,正能量是一股注入学生心灵的内驱力,德育如同撬动这股力量的杠杆,引领学生步入人生的正确航道。  相似文献   

20.
德育小组网络模式是以学校德育处为主干、班主任为节点、德育小组活动为重心的覆盖全校学生的德育模式.利用德育小组的组织力量,协助德育处、班主任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同伴间的德育互助、榜样示范、自我反思、小组评比等渠道,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体验积极的价值判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这种贴近学生实际、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道德形成规律的德育模式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