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刘敬连 《文教资料》2010,(1):160-162
非正式组织是群体组织的一种特定形式.广泛地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大学生的高校活动是大学群体活动的一部分,其中广泛存在着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组织,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类型与特点,并从高校管理者层面研究如何有效地对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进行引导与管理.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健康、优质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目标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类别复杂、成员流动性强,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是青年学生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内容。在管理过程中,提出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目标管理策略,通过创建利于目标实施的良好环境、从校园和谐的视野确立管理目标、引导积极型组织发挥育人与自育作用、采用激励—保健因素促进中间型组织发展和刚柔相济转化消极型非正式组织五个策略来实现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非正式组织是指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作为社会众多非正式组织中的一种形式,其存在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高校管理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问卷与访谈了解高校非正式组织的基本情况、分析影响非正式组织的相关要素、总结高校非正式组织发展的内部规律、提出加强高校非正式组织管理的几点建议,以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非正式组织日益影响着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单一的组织内部的活动,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心理需要,非组织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并对组织活动给予越来越大的影响。管理者面临着形形色色的非正式组织,对其加强管理已经变得非常必要和迫切,这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是从这一社会现实出发对非正式组织的特点、产生的具体原因、非正式组织的优缺点进行理论上的阐述和概括,并进而提出和探讨了面对非正式组织,管理者应采取怎样措施,以期使之与组织目标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杨连俊 《考试周刊》2011,(43):198-200
非正式组织普遍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并且对正式组织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高校作为社会组织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不例外,大学生中也存着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组织(或者叫非正式群体),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和高校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在当前的高校管理实践过程中,高校管理者过多地强调正式组织的建设,忽视了对大学生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的研究与利用。本文通过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对高校非正式组织进行梳理,明确其内涵,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弄清楚其分类和作用,为正确引导高校非正式组织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何瑛 《文教资料》2008,(24):181-184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之间为满足自身需求而自然形成的、凭感情联系起来的一种自发形式的非正式体系.面对新的形势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对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突出作用,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健康发展,将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纳入共青团组织的运行体系中,对高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进行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研究,是青年学生组织行为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班级等传统正式群体的概念将逐步被打破,大学生有了更大的自我发展的空间,“非正式组织”,也会随之发展,并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有着不同的类型、特点与成因,因此,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与引导,不仅有利于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8.
非正式组织识别是研究非正式组织的基础,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情感特征、距离临近性、领袖识别性和不稳定性特征显著,群体规范性特征并不显著。不同性别、专业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在组织识别特征变量上具有差异性,为此,要采取因人而异的管理方法与措施,引导其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忽视了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高校正式组织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存在着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不足、就业信息传递不及时、社会资源整合匮乏和对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引导不利等问题。非正式组织能够有效支持正式组织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在学生就业的过程中给予信息共享、情感支持和资源利用的便利。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应该辩证地看待非正式组织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引导非正式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努力实现学生就业过程中自我激励,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提高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时代,全民健身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关系型社会特征的影响,非正式结构体育组织已逐渐成为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选择,为人们提供了社会参与的平台,非正式结构体育组织广泛的社会参与构成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自治基础,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组织成员人际关系与社会参与关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非正式结构体育组织中人际关系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参与非正式体育组织活动的频率会影响非正式结构体育组织中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参与水平;且非正式体育组织结构中人际关系与社会参与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关系模型为社会参与=11.685+0.035*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越好社会参与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1.
非正式组织的再定义及其在企业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非正式组织的基本特征出发,讨论了关于非正式组织研究的已有成果,提出对非正式组织的定义范围应涉及社会、心理范畴,认为非正式组织应定义为存在于正式组织内,以心理因素集中,以社会关系维系,以潜规则为行为方式的松散型的人的集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特性下的非正式组织异质假定,将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提高到与正式制度研究并重的程度,并为企业管理提供了相关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我管理是高职院校师生互利双赢的创新管理模式。高职学生自我管理主要有学生个体、正式团体、非正式团体三种模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要依靠团体的力量,并加强学生个体道德品质养成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自我规范与自我控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非正式组织是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管理者一直在探讨和尝试如何有效地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从而提高组织效率。文章通过阐述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及其存在原因,分析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影响,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如何利用其积极因素,并因势利导转化其消极因素,就成了学校管理者不得不正视的问题。该文主要从这个角度,对加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教育管理的现实意义及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对其管理策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prior research conducted at residenti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onclassroom informal faculty-student contact appears to be an element of student socialization. This study extends this line of research to a commuter student population. The extent to which informal contact socializes students by influencing their educational aspiration level in a commuter setting is investigated using a longitudinal data collection with the student as unit of analysis. Ordinary least squares and two-stage least squares technique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s between informal faculty-student contact and race were found. White and nonwhite students were sbusequently analyzed separately. The ordinary least squares (OLS) multiple regress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informal contact makes a slight but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explanation of freshmen aspirations for whites, but not for nonwhites. The two-stage least squares (2SLS)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assumption that contact influences aspiration may not be valid and, indeed, that aspiration level may cause students to seek to initiate informal contact with faculty.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学习具有成人学习的特点,非正式学习占主要部分。非正式学术性社团是一种基于兴趣、围绕相关学术问题、定期开展学习活动的小组,是由学生自发组织、自我管理和教育的学习组织,对于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改善学习风气、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以H大学中的相关群体为例,通过访谈,了解当前研究生非正式学术性社团的现状与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uses data from the PIAAC (Programme for the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of Adult Competences) Background Questionnaire to describe conditions related to informal learning (IL) in the workplace and opportunities to learn informally in organizations in Spain. PIAAC data indicate that in Spain, informal learning processes in organizations are a common, everyday practice. However, some difference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intensity of this learning by gender, the position that the employee occupies and the business sector in which the organization is framed. This study opens some future avenues to develop further knowledge about IL mechanisms and practices in the workplace, as a strategy to help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 and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8.
采取与学生座谈和对学生作文语法错误进行调查的方式,探讨高职高专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在分析其原因的同时,提出了改变这种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学习型组织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石,也是学习型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细胞。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社会化组织,有法人单位型的正式学习型组织和民间非正式学习型自组织两种类型。目前我国学习型组织创建视野狭窄,仅关注正式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却忽略了自下而上的草根型的民间非正式学习型自组织的创建。要使学习型社会建设深入发展,必须延伸学习型组织的触角,催生和培育大量民间非正式学习型自组织。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事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本文从探析“没有任何借口”的核心理念入手,对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现存问题进行了解剖,并提出了优化学生工作组织系统,健全学生工作制度,优化学生工作外部环境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