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进新课程实验区,人们发现教材变了,课堂活了,学生灵了,而老师却感叹:不会教了!原因何在?细细推敲,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反映在教师教学这一层面上,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受到了冲击,教师习惯性的教学实践受到了挑战。因此,教师“要学会教学”必然成为新课程实验中广大中小学教师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一、学会教学要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基于班级授课制仍然是当今教学的主要形式这一现实,在探讨教学理念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是课堂?”《透视课堂》一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课堂是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懈追求,人们意识到: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当“无法预约的精彩”成为一句熟语后,课堂中那些极富“生成”价值的因素,被当做无比可贵的教学资源。然而我们知道生成性教学资源不会“与课俱来”,更不会凭空而至;我们也知道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当它到来的时候却往往稍纵即逝——那么,为了课堂的精彩,面对生成性教学资源,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3.
回顾课改以来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味课堂中呈现出的那些“迷人景观”:教学评价“百般呵护”、情境创设“百态千姿”、合作交流“百家争鸣”、自主探究“百花齐放”,着实让我们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可透过“浮华背后”,审视这些“热闹非凡的场面”.却潜藏着一些值得我们去理性面对和冷静反思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过:一千个读,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也是一门千变万化的艺术,同一个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设计:同一个教学设计,面对不同的学生,也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还有些时候,我们自认为考虑周到的教学设计,在真正面对学生时,却会出现那么多的“尴尬”和“意外”。因此,我努力研究教学现象,期望走近真实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面对变化多端的课堂,面对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事件,面对教学中突如其来的棘手问题,当我们以经验的方式无法化解时,一定会努力地去探寻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然而,妙计的寻找和探求,必须以课堂行为的剖析、教学事件的“曝光”为前提,通过不断的审察和反思,发现问题的症结,找到解决的途径,彰显灵动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6.
“以学生发展为本”,已经喊了多年,但是许多课堂还是“涛声依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老师长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已经习惯了原来的一套备课方式,即从备教材出发来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日的课堂上来,我认为,首先要从备课开始进行全面的转换。那么,面对新课程。我们该怎样备课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王志民 《青年教师》2006,(10):34-36
回顾课改3年多来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味课堂中呈现出的那些“迷人景观”:教学评价“百般呵护”、情境创设“百态千姿”、合作交流“百家争鸣”、自主探究“百花齐放”,着实让我们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可透过“浮华背后”,审视这些“热闹非凡的场面”,却潜藏着不少值得我们去理性面对和冷静反思的东西,现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与同行们共勉。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课堂不再是教师事先预设“教案剧”的照本上演,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中,教学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教师面临着更多元的挑战,在课堂中我们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面对学生的独特想法,遭遇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再精心的备课有时也不可避免“节外生枝”。“节外生枝”往往会扰乱我们的教学思路,但是“节外生枝”总是能引起师生的共同注意,一般都有生成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教学不是“走过场”,它具有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双重职责。面对“预设”,教师往往胸有成竹、游刃有余,而面对意外“生成”却有措手不及的感觉。怎样灵活驾驭课堂,恰如其分地处理那些始料未及的生成性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话题。现就前后两次执教《退位减法》的实践,谈谈自己对课堂生成的一些想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李静 《现代教学》2006,(1):76-77
在“新基础教育”的几年实验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不再被动,课堂呈现出“活”的状态。面对“活”起来的课堂,作为教师应怎样有效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构建动态教学课堂,成为教学过程资源生成的“激发者”“重组者”“推进者”?我用以下“案例+反思”的形式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1.
如何把握生成性教学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已经体验到: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当“无法预约的精彩”成为一句熟语后,课堂中那些极富“生成”价值的因素,被当作无比可贵的教学资源。我们知道“生成性资源”不会凭空而至,却往往会稍纵即逝。那么,面对“生成性资源”,我们该如何把握呢?  相似文献   

12.
雷梅玲 《广西教育》2008,(28):21-22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师生互动。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这一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步确立和巩固,课堂教学上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我们在为此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课堂上出现了“花拳绣腿”、“放羊”等现象,虽然课堂上“热闹非凡”,实际上却只是外表的华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报》上曾刊载文章反映,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却涛声依旧。同时我们也看到:虽然好多教师用的还是老教材,却能够推陈出新,运用新课标的理念开展课程教学,结出了许多芬芳的花朵。“涛声依旧”与“老树新花”这两种现象告诉了我们:对于新课程标准既要有理念上的认同,也要有能将之具体实施的内在素质,只有教师真正建构起新课堂教学价值观,并付诸实施,我们的课程才能清风活水,幡然一新。我们的数学课堂应是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呢?下面就本人在数学教学中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几点体验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的施行,意味着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标准。就在我们力求新课堂达新标准、以新标准创新课堂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因为太过求新而与新标准渐行渐远。因此,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恰到好处”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值得欣慰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活跃了。讨论积极参与了,合作学习展开了;老师鼓励的话语有了,期待的目光柔了,微笑着教学多了;教学理念更新了,教学手段先进了,教学方法多样了……然而。新课堂中也正悄悄流行着一些看似热闹新鲜,却并不一定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需要的“新花样”,处理不当则可能会成为新课堂上的“流行病”。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我们如何贯彻课改精神,从新的角度审视我们现行的教学,使我们的课堂重新焕发生命活力呢?本文试结合新课改的学习谈几点想法。一、变“书”数学为“生活”数学———让课堂充满趣味说到数学书,人们就想到“数学题目”。学数学,就是学做题目。这种远离生活实际,缺乏生活背景的“书”数学是一种枯燥乏味的数学,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一个个生动的“小世界”。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多地以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面对教学中日益复杂的新现象和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也更有必要审视我们的思维方式,从而突破“特殊认识论”,构建动态的和复杂的教学课堂,即动态生成的教学课堂,以求提高初中语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以及笔者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如何建立动态生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吴香改 《新疆教育》2012,(4):124-124
面对新课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学习,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而不能自以为是,要不然在教学实践中只会“新瓶装旧酒”,或是“换汤不换药”而已。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活动教学”这种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只关注了课堂活动的形式,却忽视了课堂活动的质量。为此,我们应重新审视“活动教学”,准确把握其内涵,充分发挥“活动教学”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回顾课改以来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味课堂中呈现出的那些“迷人景观”教学评价“百般呵护”、情境创设“百态千姿”、合作交流“百家争鸣”、自主探究“百花齐放”,着实让我们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可透过“浮华背后”,审视这些“热闹非凡的场面”,却潜藏着一些值得我们去理性面对和冷静反思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