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优秀女子跳高选手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的跳高技术,尤其是创纪录时的试跳一直是专家们关注的问题。最新数据表明,跳跃的高度取决于以下三个生物力学因素: 1)起跳瞬间的身体重心高度。 2)起跳冲量的大小。该因素决定起跳的垂直速度及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所能达到的高度。 3)过栏时身体重心与横杆的距离。然而,有关女运动员跳高技术定量分析的数据不多,通常我们能够得到的仅是一些对拍摄图片的定性分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第11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男子跳高运动员进行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对象最后一步技术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异性小;H2、成绩和重心最大高度均相对较低;起跳点距离横杆垂直面过近;助跑速度和起跳结束时的身体重心垂直速度低;利用水平速度的能力不够;起跳结束时重心垂直速度与垂直加速距离、摆动腿摆动速度与摆动腿水平角、缓冲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与垂直速度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跳高是以越过横杆高度来确定运动水平的跳跃项目,它的最终目的是为越过更高的横杆创造可靠的保证。背越式跳高是人体通过弧线助跑、起跳腾起背对横杆,然后身体依次越过横杆的一种跳高方法,其助跑的目的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并在起跳前及时地调整动作结构和节奏,同时取得合理的身体内倾姿势,为提高起跳效果和顺利完成过杆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在跳高运动中,运动员所能腾越的高度,主要取决于起跳动作。因为人体重心所能上升的高度,在起跳的一刹那间就已经决定了。而过杆技术,只是为了使身体在所上升的高度上避免碰落横杆,所以起跳是跳高技术的关键。在急行跳高中,起跳的目的,就是要把助跑的水平速度尽量多地转变成竖直向上的速度。所以说,运动员身体腾起的速度,主要是由助跑的速度转变而成的,这就是带助跑的起跳比原地起跳效果好的原因。但是,起跳动作是否把助跑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全部“扭转”成腾起的速度了呢?这一点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来说明:设运动员起跳前的水平速度是8米/秒,如果起跳时把这个速度“扭转”成60  相似文献   

5.
世界跳高女强手完成跳高动作的技术,特别是在创纪录时越过横杆的技术是专家们集中注意的对象。根据现代资料,跳跃的高度与三个生物力学参量有关: 1.踏跳点处,离地瞬间,人体重心的高度位置; 2.踏跳的冲量值,它决定竖直速度,因而决定着跳跃时人体重心的上升高度;  相似文献   

6.
以参加2001年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16~17岁组)和全国体育运动学校锦标赛(16~17岁)跳高比赛的男女运动员共44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三维摄像和解析方法、数理统计法及评价理论,分析了我国跳高项目后备人才的技术水平现状和存在问题。结果认为:少年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跳高成绩的三个高度构成上基本一致;少年运动员起跳时起跳腿蹬伸不充分、离地瞬间躯干过早倒向横杆,以及少年女子运动员在起跳腿蹬伸阶段的摆动不够积极等是影响少年运动员起跳离地瞬间的身体重心高度值(H1)的主要原因;影响女子少年运动员不能获得较大的腾起高度的原因包括起跳过程中的起跳腿膝关节缓冲幅度和缓冲时间、起跳腿蹬伸时的摆动腿摆动幅度以及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与横杆之间的夹角等。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体育教学与课外训练中,跳高项目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项目之一。背越式跳高学生所能跳过的高度由三部分高度组成:H1(起跳时人体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高度),H2(通过跳跃使人体重心升高的高度),H3(人体重心腾起的最高点与横杆之间的距离)。而掌握好过杆技术可以尽可能地减小H3值,同时增大H2值,因此,好的过杆技术直接影响到学生所能跳过的最大高度。在中学跳高教学训练中有很多学生经常会出现坐着过杆的现象,这对成绩提高很不利。本人经过多年的跳高教学及训练对其形成的原因和纠正方法有一点浮浅的体会,现介绍给同仁。…  相似文献   

8.
<正> 中小学生跳高,多以跨越式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找不到合适的起跳点,不仅破坏了起跳和过竿的技术,而且也影响了练习的情绪和积极性。我们知道,起跳点过近容易碰落横竿,过远又会影响高度。起跳以后,身体重心在达到横杆水平面之前,在保证身体不碰及横杆的前提下,使髋关节横轴与横杆保持最近的距离,就能比较合理地利用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而获得较好的过  相似文献   

9.
背越式跳高是目前最先进的跳高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人体潜能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为顺利越过横杆创造有利条件。跳高技术的核心是围绕如何利用助跑速度,创造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而快速弧线助跑起跳是背越式跳高充分发挥和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的核心,如  相似文献   

10.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主要由起跳腿的蹬伸技术与摆动腿的摆动技术所组成。目前,大多数人们集中于跳高起跳的"蹬伸"技术研究,对起跳阶段的"摆动"技术研究相对较少。文章运用现场技术录像和运动图像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摆动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最大缓冲幅度比较大;在起跳阶段摆动腿蹬离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变化较小。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的摆动腿缓冲阶段,身体重心的高度、摆动腿膝角的变化情况与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有显著性相关。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伸膝角度、伸膝速度与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摆动腿离地后的最大摆动速度都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田径跳跃运动最明显的特征是利用助跑所获得的动能,通过起跳最大限度地改变人体身体重心的运动方向与运动速度。跳高技术的核心是围绕如何利用助跑速度,创造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如何深刻认识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技术实质,如何快速提高青少年跳高运动员快速起跳力量,在  相似文献   

12.
背越式跳高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跳高技术,其基本任务是运用自身能力,通过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等动作形式,使身体重心越过一定高度的横杆,各个部分的技术难度较大。由于受传统起跳理论影响,中学生跳高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背越式跳高助跑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对背越式跳高助跑技术教学的研究缺乏足够的认识。笔者正是基于此问题  相似文献   

13.
背越式和俯卧式是目前流行的两种跳高姿势。它们相对于其他姿势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能有效地利用身体重心腾起的高度,在重心腾起高度相同的情况下越过更高的横杆。而做好起跳后在空中的各种旋转动作,则是充分利用腾起高度、顺利越过横杆的关键。透彻地了解背、俯两种跳高姿势空中旋转动作的力学原理,对于顺利地进行跳高的教学和训练,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一、背越式,俯卧式空中旋转动作的动力来源各类田径教科书都明确认为,起跳是跳高完整技术的关键环节。它不仅决定腾起角和腾起初速,而且决定空中动作完成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上讲,跳高运动员的成绩可以用公式H=H_1 H_2 H_3表示。H表示运动员可以跳过的高度;H_1表示运动员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高度;H_2表示运动员身体重心腾起的高度;H_3表示身体重心最高点至横杆的距离。当身体重心最高点在横杆之上时,H_3为负值,反之则为正值。可见H_3是衡量过杆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联邦德国运动员卡尔罗·特连哈特生于1957年7月5日,身高1.98米,体重83.5公斤,是典型的第一背越式(译注:即速度型)技术的代表人物。今年2月24日在西柏林举行的一次国际室内田径比赛中,他成功地越过了2.37米的高度,创造了男子跳高室内世界最好成绩。下面是他越过2.37米时的连续技术图片。特连哈特的助跑速度较快(8米/秒),起跳前的身体重心较高,起跳速度快(蹬地时间为0.17秒,身体重心轨迹向横杆倾斜(离地时重心抛物线的水平夹角小于40°)。  相似文献   

16.
了解跳高起跳时重心的腾起角和初速度,既有助于研究与评价运动员的腾起高度和远度,也有利于确定与验证起跳点的距离和助跑夹角等有关的运动学参数。因此测量与计算跳高腾起角与初速度的方法,其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由于跳高时人体运动姿势的千变万化,其重心的运动轨迹已不易测量计算,故测算起跳时重心的腾起角和初速度就更为复杂。目前大都采用摄影技术图片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背跃式跳高采用弧线助跑起跳技术,其起跳特点是正心用力获得最大腾起速度。“正心用力”是指运动员在起跳蹬离地面的一刹那,人体重心至起跳点间的连线与地面垂直,即重心位于起跳点垂直线上的“正心”。众所周知,人体腾空后按一定的轴进行转动,其转动来源于起跳时所获得的转动力矩。正心用力时垂直支撑反作用力通过重心,不会产生空中转动。因此,正心用力起跳技术必须有其他方法获得转动的力矩,否则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研究跳高的高度如图1所示H=H_1+H_2-H_3,我们认为它尚不能反映跳高实际中的空间概念,即缺少跳高合理过杆应具备的另一重要的力学条件——人体重心腾空的最高点应位于横杆之上。从图2可看出,当运动员身体重心腾空最高点不在横杆之上时,上列公式1虽能成立,但运动员却不一定能越过横杆。本文围绕“怎样才能使跳高运动员重心腾空的最高点位于横杆之上”的中心问题,探讨合理过杆的力学条件,并以数理公式表达  相似文献   

19.
跳高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比较复杂的项目之一,随着横杆的不断升高,对运动员稳定地发挥各项技术的要求也就越高。当代世界跳高运动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是:(一)助跑距离相对加长,助跑技术更接近短跑技术,助跑速度加快。(二)助跑与起跳衔接紧密。在进入弧线助跑中保持积极加速,身体重心快速前移,使助跑与起跳衔接紧密,为快速起跳做好积极准备。  相似文献   

20.
顾玉祥 《中华武术》2006,(11):23-24
背越式跳高一般采用“J”的弧线助跑技术,助跑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并为提高起跳效果和顺利地越过横杆创造条件。可以说成功的起跳是背越式跳高的关键。相比较跳远项目的助跑,背越式跳高的助跑就难多了,在短短的8~12步助跑中有方向的变化、路线的变化、速度的变化、重心的变化等等,所以初学者很难把握,有以下常见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