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晚清政府预备立宪活动的发端,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是清末民初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此事件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严重激化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面对此种严峻的政治局面,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统治地位,清政府被迫开始了立宪改革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的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中国以及清朝政府都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面对这种局势,晚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也在积极寻找自救、自强之道,并且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是效果却事与愿违,近代中国在晚清政府的统治下还是不改灭亡趋势.  相似文献   

3.
1874-1875年发生的“海防”与“塞防”之争,是晚清政府在已变化了的地缘政治环境下,面对西北和东南两大边疆危机而进行的一次国家大战略探索,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范围内关于国家大战略发展方向的辩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自19世纪末开始,晚清政府亦两次尝试开征印花税以挽救当时严重的财政危机,然而均遭失败;直至北洋政府成立,才正式在全国得以推行,并且成为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本文即对这一历程加以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的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中国以及清朝政府都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面对这种局势,晚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也在积极寻找自救、自强之道,并且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是效果却事与愿违,近代中国在晚清政府的统治下还是不改灭亡趋势。在晚清政府希望扭转局势的变革中,显而易见的失误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叶以后,清代社会发生了重大变迁。晚清社会的变迁从根本上讲是晚清工业化及民族民主运动的产物,其直接原因则是这一时期清政府所实行的一系列新政变革。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推行了三次新政,即洋务新政、戊戌新政和清本新政。这三次新政首尾相衔,代表了晚清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三个不同阶段,也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变迁从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演变过程。洋务新政,是晚清时期清政府采取的第一个变革举措。洋务新政使晚清社会发生局部变迁,是其初变阶段。洋务新政发生之际,正值清廷面临巨大的内外压力、中国…  相似文献   

7.
1874—1875年发生的"海防"与"塞防"之争,是晚清政府在已变化了的地缘政治环境下,面对西北和东南两大边疆危机而进行的一次国家大战略探索,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范围内关于国家大战略发展方向的辩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陈勇 《历史档案》2011,(3):60-68
晚清时期,海关洋税的财政意义开始彰显,清政府对海关税收的控制意愿也进而加强。关税的统计与汇报是中央了解基层海关税款征收情况的重要渠道,因此也倍受清政府的重视。为确保对海关洋税这笔新增税项的控制,晚清政府实行两套并行的关税统计、汇报制度,即海关监督系统的关税奏销制度和海关税务司系统的统计册报制度。两种关税统计、汇报制度,...  相似文献   

9.
赵鑫宇 《兰台世界》2016,(4):119-122
晚清东北史事所涉外交事件较多而研究不足。本文在参阅相关文献、档案、回忆录等资料的基础上,力求真实客观地展现和反映在俄日对中国东北利益的一系列争霸活动当中晚清政府及其代表人物的应对与努力,但同时又不能不看到晚清政府根本上的软弱导致了它最终选择妥协的悲惨结局。  相似文献   

10.
刘海荣 《兰台世界》2012,(30):43-44
李鸿章作为晚清外交舞台上的灵魂人物,其外交思想对晚清政府和中国的对外交往产生了主导性影响.本文将结合历史背景,对李鸿章“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以夷制夷”外交思想进行概述、分析,从而阐明笔者的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的中国,晚清政府势力日趋衰弱,刚刚兴起的北洋军阀还未发展完全,各党派利益冲突刚刚突显,此时中国的公共领域处于不断发展向上的势头,中国早期的女报人们也在进行建构公共领域的尝试,如秋瑾、吕碧城之流,她们办报纸、建团体、闹革命,企图建立一个女性能够自由表达观点和意见的公共领域,虽然最终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但是她们对此的尝试值得我们铭记。本文对以秋瑾、吕碧城为代表的近代女报人如何建构公共领域的尝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华腾 《历史档案》1998,(4):132-133
光绪三十一年九月(1905年10月),清政府不惜巨资,调动数万名新军在直隶河间会操.这次会操是晚清军事改革成就的一次展示,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一次大检阅,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运动,前后历时十八年多,是清朝统治后期最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给予晚清政府极其沉重的打击。但最终由于军事决策上的失误和其自身的腐化堕落,太平天国运动在清政府和外国侵略势力的联合绞杀下悲壮地宣告失败。  相似文献   

14.
晚清政府迫于西方列强的压力,逐渐开放通商口岸,海外贸易随之快速增长。掌握英语是开展海外贸易的基本前提。本文结合晚清海外贸易的历史背景,分析了我国第一轮英语学习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5.
保险业监管是伴随着近现代中国经济行政部门的设立而出现的.晚清政府于1903年设立商部之后,中国开始设立专门的经济行政部门.此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行政部门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外国人在华创办报刊,本应纳入到中方的管辖范围.但是由于治外法权的存在,晚清以来,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享受特权,不受中方管理.这实际上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为此,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为收回外人在华报刊的管理权进行过努力.通过对外国人在华办报的历史考察,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废除治外法权,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完全独立.  相似文献   

17.
管雪 《青年记者》2012,(8):76-77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创办近代报纸.晚清报纸原本是西学东渐的产物,由于报纸发行量有限,影响不大,而且外报占绝大多数,清廷对办报活动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并不干预.到了戊戌变法时期,国人办报的热情高涨,涌现出大量的政论报刊,并引起了清政府对报刊作用的重视;随着新闻活动越来越频繁,报业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明显.在标榜实行“新政”的同时,清政府开始制定专法来控制言论和出版自由.  相似文献   

18.
黎黎 《兰台世界》2013,(12):27-28
晚清中西交往日益频繁,作为国家的统治者皇室成员学习英语不可避免.光绪皇帝深感局势的动荡,希望通过学习英语给保守的清政府带来一点改变.在皇帝的带动下,许多皇亲国戚也开始了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9.
晚清政府建立了中央以宪政编查馆为枢府、各部院及省级以下宪政机构配合执行的组织体系,试图推行宪政改革以挽救摇摇欲坠的王朝统治。然而,宪政机构的活动开展却加快了清政府灭亡的速度。  相似文献   

20.
吕公望:辛亥革命的先驱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扎在武汉的新军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举起了辛亥革命的大旗,全同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起义,一起推翻了腐败无能清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