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十年前,我在重庆国民党包办的“全国慰劳总会”做小职员。这个团体搞过一次“书报劳军运动”,新华日报帮了很大的忙。我在包扎工作中偶而读报,有些问题我不懂就给新华日报写了一封信。不久我就从报童手中收到复信。复信用个人口气说因病迟复为歉。全文数千字,热情而详尽地解答了我的问题,信尾署名章汉夫。后来我才知道章是当时新华日报的总编辑。总编辑能亲自写几千字去解答一位不知名的读者所提出的幼稚问题,还以迟复为歉,真使我十分感动。一九四一年后,我在重庆一些资产阶  相似文献   

2.
总编辑的天职究竟是什么? 这首先要从出版含义上进行再认识。图书出版是把文字图画以书籍载体形式公开传播出去。这里包含两个要点:一是公开性。公开到哪里去?当然是向广大读者公开。二是传播性。向什么对象传播?毫无疑问,是向广大读者传播。落脚点是满足读者需求,这才是总编辑的天职。 应该承认,读者需求是个很高的准则,无论政治、经济都是如此。这可以说是我们出版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读者需求是一门很复杂很深刻的学问。作为总编辑,他首先应看到读者需求,其次才是衡量书稿的内容是否对路,是否符合读者需求,以此作为  相似文献   

3.
我的读者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鸣镝 《图书馆论坛》2005,25(6):316-318
读者不但是图书馆的创造者,图书馆的所有者,图书馆发展的推动者,而且是文本意义的接受者、解释者、评判者、生产者、再造者,更是图书馆价值的实现者。读者作为图书馆的真正主人拥有“参政权”。  相似文献   

4.
编辑工作涉及三种人:读者、作者和编者。三者之中,读者的概念最为广泛,指的是某种不那么确定的社会群体。读者的地位也最特殊,它是作者和编者的服务对象。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者(特别是编辑出版人员),都不能无视读者的存在,都不能没有自已的读者观。编辑出版人员的读者观问题,关系极大。正确的读者观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条件。在开放和竞争的环境里,尤其如此。编辑学上的读者概念广泛地说,凡是看到著作物的人,都是  相似文献   

5.
报纸是为读者办的,是办给读者看的。所谓总编辑的“读者意识”,就是作为一名报纸工作总设计师、总决策人在安排采编业务时应该具有的、以读者为最终服务对象,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以使报纸这一新闻媒介在读者心目中发挥出最佳传播效果的一种观点。也就是说,要有在“编辑工作中时刻想着读者”的使  相似文献   

6.
作为企业报的一名总编辑如何有效地为自己的读者服务,做到挂上不离下,靠下不离上,提高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本文从总编辑应增强“读者意识”这个角度做以论述。 所谓总编辑的“读者意识”,就是作为一名报纸工作的总设计师、总决策人,在安排采编业务时应该具有的、以读者为最终服务对象,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以使报纸这一媒介在读者心目中发挥最佳传播效果的一种观点。也就是说,要有在“编辑工作中时刻想着读者”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7.
本刊从这期起,新辟专栏《总编辑角色谈》,以期对“总编辑”作一认真研究。《新莱茵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而彪炳史册。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就因为她拥有马克思这样的主编。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记述世界风云人物的《领导人》一书中,写过这样的话:“我在新闻界认识的一些领导人——例如亨利·鲁斯——比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在世界的影响更大。”由此可见,总编辑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日常的事实也是,新闻界内外,在谈起一家报(台、社),总爱打问她的总编辑(台长、社长)是谁,对总编辑的议论,或褒或贬,也最多。但总  相似文献   

8.
《淮阴日报》总编辑黄善模同志在该报1月1日的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他《致读者的公开信》,公布自已的电话号码,表示愿与读者直接对话,敬请读者依据报社内部制订的“求实、公正、廉洁、守法”的职业道德准则,对他的编辑、记者随时予以监督。此举赢得称赞。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也渗透到有的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当中,个别编辑、记者不择手段地以稿谋私、以报营利,他们利用采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的读者观:谈创造读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进入2l世纪.图书馆读者工作的核心仍在于不断地创造读者,即在图书馆这一平台上,通过向固有读者与潜在读者、到馆读者与网上读者、文化娱乐读者与科研学习读者提供各种服务,并用先进文化加以引导、提高,使图书馆读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要达到上述目标,图书馆必须通过加强传统服务、强化品牌服务、宣传自我、参与公益活动、发挥馆藏特色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淮阴日报》总编辑黄善模同志在该报1月1日的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他《致读者的公开信》, 公布自己的电话号码,表示愿与读者直接对话,敬请读者依据报社内部制订的“求实、公正、廉洁、守法”的职业道德准则,对他的编辑、记者随时予以监督。此举赢得称赞.  相似文献   

11.
今年7月下旬,一位叫孙来法的读者给人民日报总编辑张研农写信,就《人民日报》刊登的新华社一消息中有关“台湾间谍被判4年”中的“间谍”一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此用“台湾特务”表述更准确。张研农同志接到来信后就读者提出的问题和报社有关同志进行了讨论,同时把这封信转给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南振中同志接到信件后非常重视,马上组织新华社相关部门核实求证。经过向权威部门及有关专家咨询,确认上述报道中用“间谍”一词是正确的,并致信答复孙来法同志。本刊现将两位总编辑处理这位普通读者来信的过程实录刊出。《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是我国两家重要的新闻媒体,两位总编辑对一位普通读者的来信如此重视,及时处理,这种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学习。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读者观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我国读者观和读者研究的演变过程,并得出结论,社会的演变和读者工作会促使读者观改变和读者研究的发展,并进一步促使读者服务工作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出版的读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东亮 《出版科学》2011,19(1):22-25
读者与技术、内容共同构成数字出版产业的三大要素。技术催生数字出版产业,内容明确数字出版产业实质和盈利模式,读者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壮大,最后强调要形成数字出版读者观。  相似文献   

14.
六七十年以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邹韬奋,在办报过程中任劳任怨地为读者服务,正确处理报纸、记者与读者的关系,广博读者好评。现在回顾一下邹韬奋的读者观,对于我们的报纸进一步贴近读者,吸引读者、服务读者,为读者所喜闻乐见,不无借鉴意义。“要顾到一般读者的需要”报刊受不受欢迎,关键在于合不合读者的“口味”,尤其是合不合大多数读者的“口味”。在满足读者需要的问题上,邹韬奋曾有一次败走麦城的教训。1923年他担任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编辑股主任,当他把很卖力完成的《民治与教育》的译稿送审时,受到黄炎培先生诚恳而严…  相似文献   

15.
出版社与总编辑在这篇文章标题下所说的总编辑,指的是出版社的总编辑。所以需要作这样一个题解、题注,是因为对于出版社或者编书机构来说,过去并没有总编辑之称。古代的书籍编辑机构中,相当于如今称之为总编辑的,一般称为总裁,如《永乐大典》以解缙为总裁,《明史》之以张廷玉为总裁等等。也有称之为都总裁的,如《宋史》以脱脱为都总裁;或者称之为总纂的,如纪昀之为《四库全书》总纂。就是未曾有称之为总编辑的。总编辑之称,本来是用之于报纸的。清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现代报刊史上,邹韬奋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战士、著名的政论家、出版家.他从1926年10月接办《生活》周刊起,陆续创办了《新生》、《大众生活》、《永生》、《生活月报》、《生活月报周刊》、《生活星期刊》、《抗战》、《抵抗》、《全民抗战》和香港版《大众生活》,从事新  相似文献   

17.
张书美 《图书馆》2007,24(1):122-124,127
袁同礼作为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先驱之一,凭着对图书馆内涵发展的深刻理解,他适时地提出当时中国图书馆尤其是国立北平图书馆(以下简称北图)发展应注意解决的问题:即图书馆如何发挥社会效能,充当平民教育的工具。本文浅述了袁同礼在北图注重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使北图“由藏书之所变为用书之所”——发挥出图书馆社会效能的读者服务观。  相似文献   

18.
杜定友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图书馆事业活动家。他在图书馆学基本理论、图书分类学、图书目录学、图书馆管理等方面皆有突出的理论建树。探讨了杜定友先生的读者服务思想的内容,指出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现代读者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谈萨空了的读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洁 《新闻知识》2007,(12):51-52
提到读者观、为读者服务,人们无疑会想到报人邹韬奋,却很少注意到萨空了。事实上,萨空了在主编《立报》副刊《小茶馆》时所表现出来的面向下层民众的读者观不容忽视,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相似文献   

20.
陈琳 《新闻世界》2008,(9):45-46
不同的报纸面对不同的读者,但尽可能多地争取目标读者始终是报纸的首要目标。什么样的读者观才是现代报纸所需要的?本文试从三个方面阐述目前报纸读者观的误区及应持有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