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烹制功夫大有讲究.自古以来,中国的"茶道",即所谓"色、香、味、形、水、具、时、温、烹、礼"的"十字真经",清韵高雅,是一门高雅的饮茶艺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不仅善于品茗,而且精于茶道,通过其出神入化的妙笔侃侃茶话,给这部我国古典文学巨著平添了几分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功夫茶,其茶道体现了人性之美与环境之美,其泡茶文化闪烁着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底蕴的光芒。喝功夫茶自然放松与休闲的情境,通过茶道艺术之美、喝茶时的礼让与敬意之情以及意蕴茶中之"和",能使人在竞争下的焦虑精神得到某种舒缓,自然移情于这种融入和谐之美的茶事活动之中,寻求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关系,从而寻求自然与人的亲和关系之美,即"天人合一",正暗合于当下的生态意识的审美意义,领悟生命中深刻的内容,提升生命的精神内涵与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道形成于盛唐。茶道的核心是和,和的内涵很丰富,主要包括中和、和谐、宽和、和光、和衷、和平等;茶道的义理有茶艺、茶德、茶礼、茶情、茶理、茶学说、茶导引七者。七义者、莫不体现天人合一之和,并蓄了儒、道、禅三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明代茶艺的变革以及文人清饮之风的盛行是一值得重视的现象.瀹饮法的推行直接导致了明代茶风转向简约清淡,并与明代的审美风貌相吻合.明代文人在饮茶方面所作的诸多追求,充分扩展了"清饮"的审美内涵,并集中体现了茶道精神,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高僧隐元隆琦东渡弘法开启日本新的饮茶方式和“和敬清闲”煎茶道变革思想后,以追荐、赏画品茗、贺寿、博览会等为主要目的的煎茶会随之应运而生。作为茶文化现象的记录与见证,对留存于世的日本各地藏51本煎茶会图录特质做系统分析,可窥一斑而知这段社会风尚。图录又是一种“组织方式”,以好茶的契机成功集聚同道文人,构成初具规模的日本煎茶文化生态圈。图录编撰的结构形式、呈现的审美追求、所记具体茶席实物名称功能更是直观呈现崇尚中华文化的“和”之道。这一图像史料,是关涉日本茶文化发展趋势的重要文献,彰显了文人引领茶会风尚的作用,堪称茶史建构中的重要篇章,亦为明清中日文化交流的侧面。  相似文献   

6.
《湘南学院学报》2017,(3):59-63
宋词以反映宋代日常民众生活为主体,饮茶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俗现象,逐渐为词人所接纳。宋代词人在品茗之中,感慨人世生活;在笔墨之间,挥洒浪漫情怀。茶香入词,以词写茶,世俗生活与高雅文化的完美契合,使宋人笔下的茶词别具一格。宋代茶词中涉及的饮茶民俗丰富多彩,茶词作品种类繁多,既展现了宋人世俗生活的闲逸之情以及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也承担着中国茶文化传承重任,成为我国饮茶民俗的重要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7.
品诗如泡茶     
正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滋味,重在意境。古人曰"草木中人,我心若茶。泱泱华夏古国,乃茶之故乡,茶之始壤,更乃诗之国度,诗之文明古邦。"可见茶与诗早有联系。歌作为一种高度集中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他以高度的概括力",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形成精彩的诗  相似文献   

8.
汤斌是清代商丘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其学术思想虽根源于阳明心学,但"不厚程朱,不薄陆王",试图调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使二者融为一体。在理道观上主张从日常生活中随时体察天理,使"理"、"道"褪掉了玄妙的成分。在宇宙本体论上,坚持气本论,不但认为宇宙万物是不断变化的,而且变化是有规律的。在天人关系上,坚持"天人合一"的天人感应观,强调知人事即知天事。在"经"与"道"的关系问题上,明确提出"道"不离"经"、"经"不离"道"的"经道合一"说。在认识论上,提出"顿渐合一、顿因于渐"、"慎独居敬,刻意内省"的方法论和"知行统一,重在实行"的知行观。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茶道之“七义一心” “中国茶道”涵盖着七种主要义理(即“七义”):(一)茶艺;(二)茶德;(三)茶礼;(四)茶理;(五)茶情;(六)茶学说;(七)茶导引(即茶气功)。“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即“一心”)是“和”。这就是中国茶道的“七义一心”。 “和”属哲学、美学范畴。“和”是先民们企求与天地融合以实现生存、幸福目标的朴素文化意识。“和”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但囊括了所谓“敬”、“清”、“寂”、“廉”、“俭”、“美”、“乐”、“静”等意义,而且涉及天时、地利、人和诸层面,充分展示出  相似文献   

10.
具有“剑南之大镇”之称的古代遂宁地处巴蜀要冲,是茶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巴蜀之茶上贡朝廷,下卖边关,是重要的经济作物。遂宁先民亦曾努力尝试种茶,但规模始终不大,所饮之茶以“输入”为主。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在遂宁民间日渐兴盛,以茶为礼,以茶养性,以茶会友,以茶敬客,积久成俗,茶馆文化也日渐发达。  相似文献   

11.
潮州朱泥手拉壶作为工夫茶道的主角,长期以来一直是潮州人饮茶的必需品,也是潮州重要的工艺美术品,但出于种种原因,它的发展相对滞后,该文分析了潮州朱泥手拉壶的现状,并针对其发展创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的支撑。兴于唐宋的茶马古道遍布云南全境,成为中原内地联结西南边疆的文化走廊,是茶促进了多元民族文化在边疆的传播,各民族茶礼、茶俗、茶艺、茶道中的传统美德对历史上边疆和谐民族关系及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茶艺,十分重视表演时的艺术性。茶艺表演不但是华美的视觉盛宴,也是对每一位饮茶者的心灵进行的一场圣洁的洗礼。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艺,但又不同于中国茶艺。在一般的饮茶者看来,中日两国茶文化的区别不是十分明显,然而只要细细品味的话,会发现茶器、茶汤、茶史、茶礼、茶室等各个方面,都各不相同,各有韵味。  相似文献   

14.
近代闽粤地区产茶业与饮茶习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粤地区产茶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福建尤甚。至近代,茶叶已经成为闽粤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畅销全国,远销欧美。茶叶生产的兴盛不仅促进了闽粤地区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带动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推动了闽粤地区饮茶习俗的盛行,从而对闽粤独特饮茶习俗的推广产生重要影响,并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5.
南宋大诗人杨万里任提举广东常平期间 ,曾帅师至潮州平定沈师之乱 ,时在淳熙八年腊月。他居潮州二十来天 ,作诗 32首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记录了潮州的社会风貌。其中 ,描绘潮州饮食、海外贸易等诗作 ,尤具文献价值。他以“如今风物冠南方”一语评价当时之潮州 ,十分客观、公允。涉及潮人王大宝、刘涣的材料亦可补地方志记载之不足。  相似文献   

16.
晚唐五代时著名湘籍诗僧齐己禅师是湖南茶文化史上一位值得述及的人物。他撰写有茶诗21首。本文根据齐己所撰茶诗,对其从品味湘茶之中所获得的诸多茶禅感悟,以及与诸多禅友、茶友的交往情谊进行论述;并对产于湖湘的唐代名茶"岳茶"和"灉湖含膏"茶的历史沿革进行考述。  相似文献   

17.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通过一大批文化精英体现出来,司马迁无愧于文化精英这一称号。他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从《史记》中对于孔子、屈原、贾谊及李斯等古代“士人”的述评,可以看出他的知识分子观。  相似文献   

18.
在 2 0世纪 5 0年代以前 ,频繁返乡的海外潮人 ,实际上充当了潮汕故土与侨居国之间语言文化交流的使者 ,海外潮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潮汕方言次方言。海外潮语的个案 ,反映了华侨在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王利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7,21(8):114-116,168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社会众生在茶事过程中寻求到的一种人生态度、精神境界和生活乐趣,也是高校可资利用的道德人文教育素材和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文化修养.中国传统茶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然与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观、审美观和人生态度相通相融.它的精髓最集中、最突出地表现在"天人合一,物我协调"、"宽容和谐,宁静致远"、"怡情悦性,雅俗共赏"三个方面.以茶文化为载体,开展相关活动,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性情陶冶、人际交往乃至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唐代文学家韩愈短暂的贬潮经历对潮州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潮人文化心理结构的构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韩愈在潮的作为已被夸张、神化成一个个神话,而筑建这一个个神话的则是成为文化象征的韩愈和作为独特群体的潮人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