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
徐书奇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8(4):105-106
池莉在自己的诸多小说中描写了“爱情与阴谋”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女主角往往是爱情“阴谋”的实施者,她们以种种手段谋取“爱情”,谋杀婚姻,从而制造了一幕幕爱情和婚姻的悲剧。在对传统的“阴谋与爱情”故事的重新演绎中,池莉无疑超越了中西方文学史关于阴谋与爱情的书写,表现了其女性主义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5.
中间路线问题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含及地位作用.1946年的中间路线是一种和平民主的幻想,1947年的中间路线因走不通而破产,1948年的所谓的中间路线实际上是国民党御用文人的一种和平阴谋,本文对后一种中间路线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6.
7.
广州是全国解放较晚的城市之一,国民党中央政权机构逃出南京后,在这里盘踞达半年之久。蒋系、粤系、桂系在广州的势力特别庞大和复杂。广州临近解放时,国民党保密局布置了大批潜伏特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李云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1):50-54
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刑事和解制度正式在法律层面上有了归宿。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也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了统一和完善。由于各种原因,检察刑事和解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尚不能充分实现其承载的应有功能。基于对检察刑事和解的实证研究,应当从规范适用范围、和解程序、和解结果应用、监督机制、社区(乡镇)的作用等方面完善检察刑事和解,以使其体现自身的合理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术永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3):73-74
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的标准是看该因素是否是决定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因素;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的内容要以决定行为性质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因素为核心内容,包括行为的性质、行为对象、行为的危害结果、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犯罪客体、法定的特定时间、地点、状况和方法、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的明知,而犯罪主体和违法性不宜作为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为搞好刑法学教学工作,必须首先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对刑法的错误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刑法观;在刑法学教学中,还必须处理好理论刑法学和注释刑法学在授课内容中的比例关系;要引导学生形成刑事一体化观念,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理论界对犯罪故意的分类有事前故意和事后故意之说。文中结合案例,以这种分类所依据的标准为切入点,进而对事前故意与事后故意两个概念从法理上展开分析,论证了这一学理分类所依据的标准本身存在逻辑错误,从而否定了这种分类的科学性以及事后故意概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因刑法理论界对犯罪故意的分类有事前故意和事后故意之说.文中结合案例,以这种分类所依据的标准为切入点,进而对事前故意与事后故意两个概念从法理上展开分析,论证了这一学理分类所依据的标准本身存在逻辑错误,从而否定了这种分类的科学性以及事后敌意概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在新刑法课教学过程中,关于侵占罪的认定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侵占罪在犯罪行为、性质和犯罪对象上存在着不同于其他侵犯财产罪的特殊之处,在司法实践中必须严格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7.
廖海花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24(2):90-93
邓小平的刑法思想是邓小平法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法制理论和法制实践的指南.文章主要从邓小平的刑事立法思想、打击犯罪观及适用刑法原则三方面加以论述,有助于我们学习刑法、建设刑法、维护法律尊严,有利于我国刑法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19.
孙仁丕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8(6):85-86
刑法的宽容化是当代文明国家发展的普遍趋势,然而受古代重刑传统观念的影响。遏制犯罪必须采取严刑峻法的思想在我国却很有市场.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我国追求的目标,这对刑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刑法要保持谦抑和宽容越来越成为学界和社会的共识.通过对刑法谦抑性的含义、基础以及基本要求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简要论述,目的是使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并期待对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石聚航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0-58
当代中国刑法规范难以获得公众认同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刑法人文精神的缺失。刑法唯理主义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国家社会治理和人们行为预测的要求,但可能致使人们沦陷为规则指挥下的动物。刑法都市情愫致使许多反映真实生活并凝结着特定文明的规则被遮蔽了,进而导致作为公共产品的刑法已经丧失了公共性。赋予刑法人文性,具有对刑法唯理主义的纠偏功能和对刑法都市情愫的去蔽功能。刑法的人文性揭示了刑法规范的生成机理,有助于维护刑法的正当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