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高等学校形象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桥 《高教探索》2001,(1):61-64
公共关系学指出,树立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的目的核心,对组织发展致关重要。理论界对企业在公众如何树立良好地形象作了许多探讨。笔认为高等学校组织为适应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也应重视形象设计。本对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非公众隐性关联性企业的定义的提取、特征的发掘,从国家政治经济法制环境、控股股东个人和企业生存哲学三个方面,揭示了法人财产安全性和控股股东人身安全感是非公众隐性关联性企业组织存在的动因.同时其企业生存哲学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亦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经费结构多元化探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学校经费对高等学校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理解为是目前影响高等学校快速发展的瓶颈。多元化、多渠道筹费是高等学校的一种现实选择,然而对如何把握高等学校经费的结构、比例和权重,却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缺乏必要的理性分析。本对财政拨款、学生学费、校办企业、科研服务创收、捐赠、银校合作等六大高等学校经费来源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其现象、原因、规律及发展趋势作了详细阐述,对高等学校经费多元化及其量化提出一些操作计划和一些前瞻性意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石油高等学校在继续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复合型企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基本保证,继续教育依托于高等学校,高等学校可发挥自身优势,全心全意为企业开展继续教育,以推动企业发展.文章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论述了石油高等学校在继续教育中的基础功能,分析了石油高等学校在继续教育中的优势和困难,同时提出了石油高等学校为企业开展继续教育的新思路、新对策,这对于提高企业人才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公共关系职能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高等学校为适应当今社会需要,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高校公共关系的对象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二者相辅相成,对高校发展都至关重要。科学地运用高校内部公共关系和运作机制和高校外部公共关系和运作方式,将是进入WTO以后高校的竞争所在,发展所在。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创新与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历史责任,也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涵义和作用、技术创新与创新人才的关系以及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晚清人士认为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具有诸多优势,有利于筹集资金、分散风险。两权分离便于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相结合,转变公众传统投资观念,解决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障碍。股份制是企业形态发展的主导趋势。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CI设计要体现教育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I是企业管理的一个专用名词,本意是企业身份、企业特征,中文释义为企业形象。成功的企业形象的设计,能将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别开来,使公众对企业产品质量和整体形象有一个良好认识。  相似文献   

9.
论点     
大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就其主要社会组织定位而言,分别表现出第一部门、第二部门、及第三部门特性。第一部门是以强制求公益。在此框架下,高等学校易沦为政府机关的附属机构,受制于教育体制的行政化,高校内部微观运行机制便显出明显的行政化趋向。第二部门是以志愿求私益。在这样一种框架下.高等学校用企业管理的逻辑和方式来管理大学,按企业组织的方式进行权力分配。由此,大学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地位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强。第三部门则是以志愿求公益。把高等教育归属于第三部门,实际上是强调高等教育的自治性与公益性。在此框架下,高校一方面脱离了政府的行政控制,成为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法人实体;另一方面又摆脱了利益的羁绊,以为公众提供公共福利为使命。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面向企业,与企业合作,寻求新的经费来源,拓宽高校的经费来源渠道,改善办学条件,壮大办学实力。就当前来看,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为企业服务的形式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培训、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三类。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求与企业合作的最佳形式。  相似文献   

11.
简论高校的社区关系福州大学余贤虎担负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任务的高等学校,在其存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要同各式各样的组织和个人打交道。在高等学校众多的外部公众中,社区是其生存、运行、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加入世贸组织,处在知识经济前沿的高等学校及其创办的高校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机遇和挑战.文章从财务管理角度就高等学校校办企业的现状、企业发展的紧迫性、企业发展的理念、企业发展的出路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目的是为高等学校校办企业的良性运作提供一些借鉴与指导,促进高校企业健康发展,保证高校资产保值增值,为经济社会创造大量的财富.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企业要从树立经营理念、突出企业个性、使用企业标志等方面入手,稳固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提高社会知名度,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从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14.
马欣  李旦 《继续教育》2012,(10):9-11
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终身教育的思想已深入人心,职务晋升、人才流动、职业转换的过程无不与继续教育息息相关。在市场环境变幻莫测的今天,企业对各层次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沟通协调能力、执行驾驭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建立企业和高等学校的长效合作机制,实现资源互补的"双赢"模式。着重介绍了企业与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现状,分析了企业和高等学校联合开展继续教育的具体模式及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社会资源的稀缺性逐渐得到各国共识,公众对生活质量和公共健康的关注程度也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可持续消费成为符合人类长期发展利益的新型消费模式,它给企业的经济活动也必将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企业应当认识到可持续消费模式对市场需求、企业自身经济行为、科技在生产中的地位、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认识和顺应可持续消费的潮流,就能够抓住企业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终身教育的思想已深入人心,职务晋升、人才流动、职业转换的过程无不与继续教育息息相关。在市场环境变幻莫测的今天,企业对各层次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沟通协调能力、执行驾驭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建立企业和高等学校的长效合作机制,实现资源互补的“双赢”模式。在此,着重介绍企业与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现状,分析企业和高等学校联合开展继续教育的具体模式及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企业并购是近年来经济学界,法学界和公众媒体经常提到的流行话题,但对企业并购中涉及到的基本范畴究竟该如何予以确切科学的界定?却少有人进行系统的专门探析,为此,文章立足于企业并购中若干基本范畴的本义,对企业兼并,收购,合并等范畴做了必要的法律分析,揭示了各自的法律特征及相互间的关系,以期为企业并购方面的立法和司法初中提供明晰的范畴架构。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伪社会责任现象在全球范围的蔓延,引发了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真诚性"的广泛关注与质疑。本文采用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作为研究样本,设立股票市场的公众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等关键变量,在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模型检验转让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公众评价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转让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能显著正向影响公众评价;研究还进一步发现,控制权转移情形能削弱转让方企业社会责任与公众评价之间的关系,而转让方属国有企业时,能增强转让方企业社会责任与公众评价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公众对企业真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给予激励,而对于投机的社会责任表现持消极态度。因此,论文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公众评价的并购交易视角,以丰富企业社会责任公众评价的情境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学校形象是公众对学校的一种整体感觉、认知和印象,是学校客观发展状况与公众主观理想的结合。高等学校形象设计是高等学校形象统一识别目标的外化和物化。它是以高等学校形象为核心的系统形象设计,也是塑造和传播高等学校形象,显示独特的学校个性,创造学校品牌的系统工程。良好大学形象的塑造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和强大动力,对内可规范大学个体群体行为,激发师生的理想和抱负,增强大学社区的归宿感、凝聚力与向心力;对外可获取社会的认同感,形成人们的心理定势,实现学校品牌化。而视觉形象设计系统在其中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一些高校开始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引入,进而发展为University Identity System(大学形象识别系统)。美国一流大学在学校形象识别系统设计和推广方面,不仅走在美国国内的前面,甚至处于世界学校形象识别系统设计和推广的领先地位。分析和研究美国一流大学在学校形象识别系统的成功之路,对于我国大学争创国内外一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加速器推动着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同时高等学校由于自身的特点又能促进风险投资业的繁荣和发展,本文主要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实现高等教育和风险投资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