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性汉字     
佚名 《初中生之友》2012,(10):38-39
汉字充满灵性,是很有意味的一种文字。许多汉字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和警示。"人"字最简单易写,只有两笔,一撇一捺。有人说:一撇象征男人,体现阳刚之美;一捺象征女人,体现阴柔之美。  相似文献   

2.
你别看一撇一捺只有两画的"人"字如此简单,可他身怀绝技,武艺超群。这不,他独自离开了舒适安逸的城市,去寻求回归大自然的感觉了……"先一撇,后一捺,一撇一捺只两画。两画组成一个人,悠闲自在走天下……""人"字像一位武艺高强的侠客,边走边吟,来到了山谷中的一条小溪边。他蹲下身子,一边双手捧起溪水洗脸,一边深有感触地说:"多么清  相似文献   

3.
积累运用(20分)请默写出下列名篇中的佳句(8分)1.,可以为师矣。2.学而不思则罔,。3.由!诲女知之乎。,。是知也。4.,则不复也。5.潮平两岸阔,。6.,千里共婵娟。7.门前流水尚能西,。阅读短文,完成8 ̄11题(12分)“人”字一撇一捺,一撇是长处,一捺是短处。它告诉我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不要骄傲自满,也不要妄自菲·()薄。天生我材必有用,人应凭借这长处和短处组成的体态平衡,不断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勇敢地站立起来。“人”字一撇一捺,一撇代表品格,一捺代表学识。它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是“真、善、美”和“德、识、才、学”的完美统…  相似文献   

4.
甲骨丈的“人”字笔画很简单,只有一撇加一捺。孩子启蒙读本,第一句便是“人手足刀尺”,人字放在首位。“人”字的这一撇一捺,相互支撑,就像人生存在社会中,要相互支撑。不相互支撑,只有一撇或只有一捺,那成不了人,连“一”也不如。“人”字就像分开两腿,脚踏实地,站得稳稳的。这一撇一捺,要分开,但当中的尺度要把握好。分得过于大,...  相似文献   

5.
灵性汉字     
佚名 《高中生》2011,(22):23
汉字充满灵性,是很有意味的一种文字。许多汉字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和警示。"人"字最简单易写,只有两笔,一撇一捺。有人说:一撇象征男人,体现阳刚之美;一捺象征女人,体现着阴柔之美。《说文解字》说:"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人之所以为"天下贵",是因为人有"灵气",是采天地日  相似文献   

6.
温志标 《师道》2023,(5):46-47
<正>有人说,人字有两笔,字简寓意深,撇捺互搀扶,左右相支撑。也有人说,“人”字由一撇一捺组成,一撇是传承,一捺是创新,正是这一撇一捺支撑了人类的前行与发展。于我而言,一撇是“教学”,一捺是“教研”,正是这一撇一捺的理念支撑着我数十年如一日在杏坛耕耘。时光荏苒,弹指瞬间,十八载悄然而过,万物更新,我也由稚嫩走向成熟。回顾过去,正是捧着一颗心来,怀揣梦想,在小小的三尺讲台上让自己在十余年“课改”大潮中乘风破浪,逐梦前行。  相似文献   

7.
一撇一捺就写成了个“人”字,但这一撇一捺写起来很有讲究:通常在米字格或田字格中,一撇插笔要执中求正,行笔要稳,一捺与撇的搭配要匀称,这样写出的“人”字才端正。历史上很多人没有把这个“人”字写端正,如秦桧、汪精卫都把它写歪了,留下千古骂名。  相似文献   

8.
舞蹈艺术在德里达"解构"视角下是同样具有"延异"现象的,这在谢欣舞蹈剧场作品《一撇一捺》中即有体现,在舞蹈创作中,编导对人的实体在艺术上便有拆解和连接。可以说,《一撇一捺》既是对"人"字的艺术性拆解,又呈现为相交线对支点的连接,说明每一个人在世界上都是一个小小的"点",而点的不断运动形成一条线,最终指向生命的终极意义:孤独。  相似文献   

9.
宣沫 《上海教育》2024,(1):42-43
<正>教育是研究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核心理念离不开“人”。“人”字有两笔:一撇是传承,一捺是创新。一撇指向过去,代表要传承前人经典的智慧,即要遵循学科内在的逻辑属性,让学科知识得以代代传递;一捺指向未来,代表要养成适应未来发展的智慧,即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让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得以形成。从学科育人的维度来看,“以人为本”的根本任务就是科学传承与激励创新。基于此,一所学校既要回眸过去,更要面向未来,教以载道、学以致远,方能让学生真正站在学校的中央,站在学校课程、书本和舞台的中央。  相似文献   

10.
(一)“人”字解说一撇一捺,演绎出无穷无尽的意思……一撇是肉体,一捺是灵魂,灵与肉的结合才构成了“人”。(金星光)成才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一智一情能写出一个大大的“人”字。(俞春晓)一边追求知识,一边掌握方法,为了更好地求知,我们应该努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夏峰)“人”字告诉我们:公民的个人自由与国家的法律约束是统一的。(孙源)古人云“德才兼备”。一撇为“德”,一捺为  相似文献   

11.
"卸"字从午、从止、从卩,是因为"午"乃"杵"之本字,"卩"为"人"之变形,车把式卸车必先用一根粗棍把前辕顶起,方能卸出辕马;"爂"篆的解说应该是"火飞也。从火从,与同意。"由于"字的"廾()"也可隶作",它的一撇一捺与"的一撇一捺容易形成合笔,故导致讹误;"局"篆的解说应该是"局,局促也。从尸从句,句亦声。"尸"乃"人"之变形,其第三笔一撇与"句"的首笔形成合笔,致使许氏解形错误。  相似文献   

12.
"人"字先一撇然后一捺,简体字和繁体字都是这样写。但正是这简单的一撇一捺,确实很难把握,"撇"短了,"人"就倒了,撇、捺分家了,"人"就不是"人"了,撇捺都短了,"人"小了,也失去了"人"字那种特有的美感。唯有写成一个大写的"人",才能有端正威严的"人感"。教育应以人为本,就是要培养一个大写的人,使人的生命经教育而更加情韵悠长,光明磊落。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相似文献   

13.
"人"字虽有两笔,一撇一捺,但却不好写。这两笔,内涵丰富,哲理深邃(suì)。有一笔没写好,便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人生。  相似文献   

14.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字由一撇一捺构成.左边的一撇是人的躯体.右边的一捺则是支撑整个人格大厦的支点——精神。我们可以没有财富,可以没有美貌。可以没有名利,但我们不能没有精神的支点,没有精神的支点.一切都会倒塌。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中考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和要求有较大变化。明确各类材料作文的特征并掌握其审题方法,很有必要。一、定向型材料作文。这类命题所提供的材料是考生提炼观点或叙事记人的依据,考生阅读这些材料,必须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其本质含义。如果考生的审题立意偏离材料所定之向,则会造成偏题。这类材料作文相对来说限制较多,考生发挥空间较小。例如2005年苏州题所提供的材料“: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捺,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捺,那么‘人’字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该题提出的要求是:“根据上…  相似文献   

16.
汉字与做人     
汉字不仅能记载思想和语言,它还告诉人们如何做人,甚至如何做官。人人字,只有两笔。有人说,一撇象征男人,体现着阳刚之气;一捺代表女人,体现着阴柔之  相似文献   

17.
<正>【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人"字由一撇一捺构成,左边的一撇是人的躯体,右边的一捺则是支撑整个人格大厦的支点———精神。我们可以没有财富,可以没有美貌,可以没有名利,但我们不能没有精神的支点,没有精神的支点,一切都会倒塌。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思路点拨】在这个作文材料中,其关键词有两个:一是"人",一是"精神支点"。这两个关键词中,其重点应放在"精神支点"上。何谓"精神支点"?它是指对事物的发展起支撑  相似文献   

18.
我所带的每一班学生 ,都听我开过这样的系列班会 :《写好几篇文章 ,创造人生辉煌》。这班会一开 ,往往会对学生形成很大的情感冲击波和震撼力。班级的班风、学风都能按照我的意愿发展。那么 ,应该写好哪几篇文章呢?我告诉孩子们 ,我们第一篇应写好的文章是《写好“人”字 ,不要让它倾斜或倒下》。我告诉孩子们 ,“人”字虽只有一撇一捺 ,笔画简单 ,但这一撇一捺必须配合恰当 ,必须是直立的。人是有脊梁的。“山无脊梁要塌方 ,虎无脊梁莫称王 ;人无脊梁莫做人 ,做个饭袋装米粮……”这脊梁一方面指做人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要做光明正大的…  相似文献   

19.
有的人,没有朋友活不下去,有的人,没有对立面活着没精神。人与人的差别真叫大呀,虽然都是由一撇一捺组合起来的人。  相似文献   

20.
"人"只有两笔,一撇一捺,没有一个支撑,没有一点装饰。倘若跟"一"一样,永远躺着不动,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如果要站立并且站稳,走路而不摔跤,跑动如同飞翔,那就得费几分力气了。因此,"人"觉得自己很累很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