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莱辛作为启蒙时期的思想家,其思想方法的多样性,使他的创造活动体现出零散性,具有思想动力学的特征。作为体系的思想家,他不注重其理论的形式结构的完整,而是注重其价值体系的完整。他对文学、美学和哲学的论述,反映了系统的世界观,他观察世界的方式,是和其认识论形式相统一的。他在戏剧理论中把许多艺术的概念提升到哲学的层次。他所确定并倡导的戏剧原则,建立在人性的完善的基础之上。戏剧不但要反映真正的人的生活,包括人的个性与情感,还要把民族生活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戏剧源于历史但不是演绎历史,历史事件只为戏剧提供内在可能,所以剧作者不要盲目地利用历史,而要有选择地创作出戏剧整体,并以此来引导人们走向道德完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拉奥孔雕塑和罗丹雕塑为例,分别分析了莱辛眼中的拉奥孔雕塑和罗丹的艺术论,从美的定义和二者美与丑的观点,比较两种艺术思想在雕塑上的差异,指出差异的原因,并论证它们在艺术思想上各有侧重。他们都以美为最高规律,这种对美的规律的追求是所有时期艺术创作的共同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德国启蒙运动的背景下,莱辛在《拉奥孔》中阐述的美学思想渗透着深刻的人本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创始人,莱辛在其著作《拉奥孔》中鲜明地提出了"诗画异质"观点,开拓了美学发展的新阶段。本文将从《拉奥孔》这部经典的世纪著作出发,浅要地对莱辛的"诗画异质"论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的戏剧表演观从其理性主义的哲学、美学思想出发,提出演员在表演时应冷静理智地将事先塑造好的“理想的范本”扮演出来,使观众信以为真。演员塑造的“理想的范本”高于自然和诗人所塑造的“范本”,它虽然是推理、想象出来的虚构形象,却符合人物和现实生活的内在逻辑。优秀的演员在表演之前已经塑造出这样一个“范本”,然后在表演中不动感情地扮演这一“范本”。但理性主义戏剧表演观强调艺术的模仿性而忽视情感体验性,唯物却缺乏辩证。  相似文献   

6.
中西诗画观中的“诗画一体”和“诗画异质”向来被认为是相互对立的,其实两者提出的时代背景和人手角度以及文化传统的各自不同,二者均是建立在符合自己的时代风调和民族文化品格的基础之上,内容呈现出差异性也是在所难免的。但双方并非完全对立,将两者互补方能促进诗画美学理论的更新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莱辛在他的美学著作《拉奥孔》中 ,探讨了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以及各门艺术的本质。这里 ,他把现实生活中的人以及他们的活动摆至首位。莱辛的理论是人本主义艺术理想与现实主义表现的汇合。在《汉堡剧评》中 ,莱辛通过市民意识的表现 ,希冀唤醒独立的民族意识 ,建立一种完全不同于新古典主义的 ,富有时代特色的市民戏剧理论和一般文学的现实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有些教师由于对课标理念的理解不深和对课堂本质把握不准,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以演代讲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黄娅 《快乐阅读》2012,(18):120-122
长期以来,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异同就已成为学术界以及诸多热爱戏剧影视表演的朋友们争论和研讨的话题。有很多人认为它们二者完全不能等同,或是一部分人只认可影视而摒弃了戏剧,还有的人认为舞台演员去演电影电视永远都是"虚假、夸张、造作"的,其实不然,大家的认为都较片面,它们除了"差异"还具有彼此的"结合点",两次获得男主角奥斯卡金像奖的达斯廷?霍夫曼说:"演员长期离开舞台,就会失去营养,在舞台上与观众活的交流,是演员的营养剂。"优秀的话剧表演"养育"了影视表演,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亲缘关系是割不断的,也无须去割断它。因此就这个问题,本文我将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同仁们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戏剧影视这两种像姐妹一样的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10.
莱辛的《拉奥孔》没有看出欣赏者对诗画的接受方式在本质上的一致性。由眼观物,由耳听声,只不过是人在感知事物的表象,最终这些形与声都得经过人脑的整合,而人脑的整合也即想象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狄德罗的戏剧理论,从其理论的缘起背景、依据、内容、服务对象、表现形式及戏剧效果等方面分析了其戏剧理论的内涵。具体阐释了严肃剧所具有的审美特征、道德感染以及情境要素在人物性格塑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中国现代历史剧作家郭沫若的史剧观做了综合的分析与评价 ,指出了他诗、史结合的创作方法对中国现代戏剧的理论贡献 ,揭示了其“失事求似”的史剧理念的合理性 ,但对其在艺术实践中的偏颇和失度 ,予以客观分析和批评 ,勾勒了他由唯美主义的艺术观念向阐释学批评转变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13.
基于输入输出平衡论的英语话剧表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金鸿 《海外英语》2011,(8):356-357
英语话剧表演既是语言输入的一种方式,又是语言输出的一种方式。它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和兴趣,又能培养非语言交际能力和团体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在输入输出平衡论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文章针对话剧表演应用于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和具体的步骤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推销理论与实务》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而情景剧表演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方式。清晰I睛景剧表演中的剧本、舞台与演员要素,是推动情景剧表演形式在课程中运用的基础内容;其中,剧本是最关键要素,在剧本写作中,需要考虑主题、理论以及场景设计,并在教学环节中规划与落实。情景剧表演方式需要更为全面的考核方式,提高过程考核比例,情景剧表演中增加团队与个人成绩的综合考量,为课堂教学的考核方式提供更加全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李渔戏曲叙事理论的诞生,受到明代以来叙事文学及其理论的滋育,也受到李渔自身小说戏曲兼擅的艺术思维、观众本位的创作取向、求新尚异慧而多才的文化性格的直接影响。李渔以叙事为中心的戏曲理论的形成,既是戏曲理论研究本身的发展和创新,也是近古戏曲文化发展的合乎逻辑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将戏剧表演与大学教学比照来看,前者所具有的形式和过程与大学教学的形式与过程非常相似,这便提供了一个非常独到的联结大学教学与戏剧表演的类比分析视角。利用这个视角,可以考察质朴戏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环境戏剧和论坛戏剧理论等所蕴涵的教学寓意,进而挖掘其中可供反思和变革大学传统教学的诸多有益资源。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师深切关注的问题。文章针对英语专业口语课的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教师尝试把交际教学法和戏剧表演相结合,并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当中,把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通过戏剧表演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实现。文中阐述了交际能力的概念,教学法的特点以及戏剧表演在口语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情况,肯定了戏剧表演和交际教学法相结合对学生英语口语提高的促进作用,同时作者也指出教师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戏剧翻译应侧重于其文学性还是可表演性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德国功能翻译派主张翻译策略和方法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这给戏剧翻译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文中从目的论角度来探讨戏剧翻译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程式性是戏曲表演艺术的主要特征,没有程式性,戏曲就失去了其魅力。但是在现代戏和新编的一些古装戏里,新程式的创造得不到发展和壮大。本文从传统戏曲表演程式的形成原因及现代戏剧目的特征出发,对阻碍新程式表演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20.
汉代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时期,戏剧的相对繁荣和“礼”与“乐”相冲突的学术氛围,促使了中国戏剧理论的产生。汉代戏剧理论主要体现在戏剧与现实的关系、戏剧的讽谏与惩戒功能以及戏剧的娱乐功能之上。尽管它简单且不系统,但为后世戏剧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