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欲使学生能将一个具体的立体图形在平面上正确地表示出来,又能从平面上一个立体图想象出是怎样一个物体,必须在画图识图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一个正确完美的几何图形,容易识图且可帮助我们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空间形象,帮助我们找到解题途径。相  相似文献   

2.
黄方遒 《考试周刊》2009,(12):43-44
一、透视学的出现与发展“透视”一词是西方概念,它是“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立体物体的绘画方式。画出的物体看上去就象在一个视点看到实际情形,物体具有立体感,具有离观者越近。显得越小的空间关系”。透视学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出现肯定了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相似文献   

3.
组合体视图的画图和读图是《机械制图》课程中两个最基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其实质是利用正投影的对应关系,在三维形体轮廓线集合和二维平面图形集合之间建立变换。画图过程是求三维图形到二维图形的变换,而读图过程则是求逆变换,即运用正投影原理,根据视图想象出空间物体  相似文献   

4.
邓炼 《考试周刊》2014,(21):181-181
<正>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其核心内容是学习如何用二维平面表达空间形体,以及由二维平面图形联想到三维空间物体的形状。因此,学习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自始至终把物体的投影与物体形状紧密联系,不断"见形思物"和"见物想形"。这对于刚升入职高的高一新生来说,无疑是一门较难学习及掌握的学科,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呢?这里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以供探讨。一、从情趣上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5.
在人们睁开眼睛的一瞬间,首先映入人们的眼帘的是色彩和形体(具像的物体)。可以说这个世界就是一个色彩的世界。了解一定的色彩理论知识,对于每一个社会公民都显得很重要。那么对于学习绘画的学生来说,应该建立对色彩的责任感,更应该热爱色彩。我们看到的物体颜色是光源照射到它的上面时,转化成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的视觉色彩。在二维的平面中创造出三维的彩色空间感,除了用素描中常用的明暗法以外,还有纯度变化、色相变化、冷暖变化、感觉中偏色等等。  相似文献   

6.
<正>都在说3D,你真的认识3D吗?3D电影、3D建模、3D打印……各种各样的3D层出不穷,对于频繁出镜的3D一词,我们也十分眼熟了,可到底什么是3D呢?3D是"3 Dimensions"的缩写,即"三维"。三维就是拥有三个维度,上下、左右和前后,没错,我们就生活在一个三维立体的空间里,平时看到的东西也呈现为立体形态。但电影就不同了,投影的屏幕只是一个二维的平面,只有长和宽,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二维的屏幕上能呈现出有立体感的3D电影呢?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对周围的维非常熟悉,尽管我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大多数人都很熟悉二维(如纸上的画)和三维的物体(包括苹果或汽车在内的日常物体都存在于三维空间之中),然而,对于蚂蚁而言,想要熟悉三维物体,无疑要求笨猪飞上天了。  相似文献   

8.
三维造型技术已迅速成为CAD技术的主流,是因为它具有许多传统的平面二维设计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平面二维CAD技术虽然能够提高作图效率,但还是像手工绘图那样用投影来描述物体。而三维造型设计技术则是利用计算机提供一个模拟的三维空间,工程师们可以直接地在这个三维空间里建造物体的模型,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三维空间对几何形体的描述比传统纳二维技术更真实、更准确、更全面。  相似文献   

9.
透视规律是在平面上再现物体的空间感、立体感和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将三维空间物体经过巧妙的变形再现到二维平面上,它解决了立体空间和平面、画者和对象的空间关系与平面的矛盾;是造型艺术的精髓,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绘画技法。掌握透视规律,能使作画简捷、准确,能迅速地构思、构图、写生,能提高对物象的观察、理解、形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透视规律对于绘画教学,犹如语法对于写文章一样重要,正像达芬奇所说的:透视是绘画的缰和舵。中学透视教学主要是指线性透视中的焦点透视,焦点透视是由固定视点、一个方向在一个…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能够想象出空间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语言描述或通过想象画出图形等。发展空间观念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观察、想象、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不断由浅入深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理解空间与平面之间关系的过程。想象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思维活动,然而很多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最大障碍也恰恰在于“眼中有物,脑中无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下午第一节课的上课铃响后,语文老师走进来,笑容满面地对我们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很惊讶,不知老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只见老师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根粉笔长的竖线,看我们能想象成哪些物体?过了一会儿,同学  相似文献   

12.
在圆周运动内容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类问题:一个物体在竖直平面的轨道上做圆周运动,在什么条件下物体才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例1如图1所示,设小球质量m=0.1 kg,圆轨道半径r=0.6 m,在以下各初速度条件下,小球能否做完整的圆周运动?  相似文献   

13.
我们都对周围的维非常熟悉,尽管我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大多数人都很熟悉二维(如纸上的画)和三维的物体(包括苹果或汽车在内的日常物体都存在于三维空间之中).然而,对于蚂蚁而言,想要熟悉三维物体,无疑要求笨猪飞上天了.在地面平摊开一张大纸,让一群蚂蚁在纸上爬,蚂蚁只能看到纸  相似文献   

14.
读图的方法     
运用正投影原理"倒想"按照正投影的方法把空间形体用平面图形表达出来是画图,而通过看三视图想象出物体的空间形状是读(看)图。画图和看图是互为相反的两个过程。正投影原理是空间形体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纽带。同学们可以根据"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三等关系以及"上下、左右、前后"六向方位反映关系,找出三个视图的内在联系,从而倒想出空间物体的形状。如图1,读图时应从主视图开始,看主视图时,脑子里应想象这是自己从物体前面向后正对着物体所看到的。哪些物体在正投影条件下会投影成这样的图形呢?此时由主视图我们可以倒想出这…  相似文献   

15.
三视图作为新课标中新增的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世界中,首先我们认识到的是实实在在的三维物体,而不是抽象的平面图形.但是,我们在文本上所看到的图形往往是物体的一个视图,而且常以主视图居多.因此学习三视图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悬挂起来的物体在竖直平面内作摆动:摆钟摆锤的摆动,公园里小孩在荡秋千,起重机下货物的晃动……悬挂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什么运动?摆钟是利用什么原理制作的?学习了“单摆”这节课后,我们就会明白了。  相似文献   

17.
什么东西最黑?是墨汁?不是,因为你能看到黑色的亮光。是黑夜?也不是,因为你还能看到星光闪烁。那么到底什么东西最黑呢?举一个例,如果在一个密不透光的容器上开一个小孔,从这个小孔往里看就是最黑的。为什么?黑色就是从物体反射出来的光很微弱,大部份光被物体吸收;而白色则是反射出来的光多,而吸收的少。如果从物体上一点儿反射光也没有,那么这个物体就是最黑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强的问题,将AutoCAD三维建模技术适时引入到组合体读图的过程中。读图时,首先在AutoCAD中创建三维实体,再利用"平面摄影"命令将三维实体转化为二维视图,帮助学生实现"平面-空间-平面"的思维转换。实践证明,AutoCAD三维建模技术的引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构型设计能力,而且能激发学习三维建模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物理中,不少地方都涉及空间立体问题,特别是力学和电磁学部分。此类问题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处理问题能力要求高,绝大多数同学会觉得问题所描述的情景难以想象,因而无法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这部分问题。要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将空间三维情况转化到我们熟悉的二维世界中来。如何实现降维呢?这就需要用到三视图。也即我们需要事先选定从什么角度去观察这个三维空间,而这个角度必然对应着某一个平面,当我们正对这个平面时,就将垂直于平面的维度给忽略了,从而画出一个二维平面图。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角度:正面、右侧面、左侧面、俯视、仰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经了解了这种方法,所以物理课堂上需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熟练地运用这个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让他们了解各种学科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当历史的车轮把我们带进新的千年之际 ,教育部于 2 0 0 1年 9月启动了新的一轮课程改革 ,首先在全国 38个区进行实验。我作为实验区的教师荣幸成为“吃螃蟹”的第一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 ,使我感受最深的是 :参加课程改革实验 ,我与学生一道成长。  一、教师观的改变———    怎样的教师才是称职的教师  “老师 ,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那么体动成什么 ?”是啊 !体动成什么 ?面对学生的问题 ,我一时哑口无言 ,寻思道 ,体动还是成体吗 ?那么我们常说的一维变二维 ,二维变三维 ,三维变四维……又怎样解释 ?怎么过去就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