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幸福是个体现实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永恒主题。关涉个体幸福是教育的应然追求,教育不能背离“幸福”这一价值旨归。然而,当今的种种教育实践行为却往往深陷于有悖个体幸福的重重矛盾之中。事实上,不管教育以何种形式和程度迷失了路向,归结到一点上都是对“人”的扭曲,它扭曲了受教育者本身,也扭曲了教育者。因此,教育应回归“幸福”本真,向学生的幸福还原,也要向教师的幸福还原。  相似文献   

2.
教育终极关怀自身存在着种种的局限,它不可能解决中国教育现代化中出现的问题。立足于现实教育,理性地重新定位教育终极关怀,寻求中国教育现代化自己的路径,以确保教育健康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极关怀”和最大关怀。  相似文献   

3.
教育终极关怀自身存在着种种的局限:虚空的完美性,缺乏理性的浪漫化倾向和人道化中的反人道化等。它不可能解决中国教育现代化中出现工具化、功利化、规训化和压制化、异化等问题。立足于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挖掘现实教育中的“理想因素”,理性地重新定位教育终极关怀,寻求中国教育现代化自己的路径,以确保教育健康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极关怀”和“最大关怀”。教育终极关怀始终是对现实教育的现实关怀,始终和功利化的教育相连,始终是处在两极的张力中的对现实教育的健康而非“完美”的追寻。理性的教育终极关怀是处在历史境域中的教育的不懈的追寻而非对教育的一种绝对价值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张莉 《教育导刊》2004,(11):7-9
教育需要关注人类的幸福,面对现代社会人类获取幸福的种种障碍,教育应该找回曾被遗忘的空间,把幸福作为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5.
6.
长期以来,史学家对史学研究的目的一直争论不休。有人主张学以致用,经世治国,为现实政治和社会服务;有人则主张避开尘世的烦扰和争斗,为学术而学术,做纯学术研究。由此导致他们在文章的选题和具体研究方面,大相径庭。“现实派”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关注国  相似文献   

7.
药一定要在相应的环境和条件下发挥其作用,否则,它可能是危险的。因此,对药理合理性的全面分析尤为关键。教育终极关怀要“诊治”现代教育中的诸多“弊病”,必须通过不断追问其自身的合理性来完成。理性的教育终极关怀应是为自己设定界限的、处在特定境遇中的教育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
从文艺家的心灵问题、如何看待现实的问题,以及对于当下理论批评的检讨三个方面阐述,构建新的理论平台,以期中国的传统批评在一个更高的批评层面里发挥其独特的功能,进而与西方理论整合,创新出一条适合中国语境,有利于世道人心的文艺批评之路。  相似文献   

9.
张海鹏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是中国近代史。他的各种研究论著,虽不乏具体而微的史实考辨,但更多的是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宏观思考与评论。事实上,他的主要学术旨趣正在于探索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建构中国近代史的学科体系。他不是一位纯粹书斋式的学者,既有传统士人的入世精神,又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参与意识。作为历史学家,他研究历史,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立足现实,既从现实社会中发现历史研究的问题意识,又力图从历史研究中寻求解决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思想资源。研究历史,观照现实,是其基本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0.
人生存的有限性决定了人总是要寻求某种终极的眷顾,哲学是人对自己的终级命运进行自觉的和理论上的关怀。马克思哲学的终极关怀观以“现实的个人”为关怀的主体,代替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费尔巴哈的“类”,以“人的全面发展”、“自由个性”代替了“最高的善”、“爱的宗教”,具有了真实性和可实现性。同时,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最高的价值指向,在现代社会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兴起两种道德教育的新革命:关怀教育与新品格教育运动。这两种道德教育分别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视角和社群主义美德伦理的基础出发,对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内容、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重新诠释了道德教育的内涵,对我国新时期的道德教育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女人撑起半边天,男女平等”与女子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女子失学率高、妇女歧视,这一矛盾观念形成与发展有其历史性和过程性的归因,当下研究的着力点归结为女子教育同题,从史学的角度对各个时期女子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一番分析与梳理,在归纳与借鉴的意义上,追寻能够发展妇女成人教育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支撑。基础教育改革进行到目前阶段已处于深水区.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教育质量、教师队伍提升等诸方面问题呈胶着复杂状态。解放教师的头、手、脚、嘴、时空,鼓励锐意进取、大胆创新是教育科研突围的必由之道。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问题日益严重的历史背景下,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题为《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的报告,报告提出“学会关心”应当成为当代教育的主题。在西方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吉利根首先对柯尔伯格的公正伦理观提出了质疑。提出在女性的道德思维中存在着“关怀”的道德取向,进而提出了关怀伦理学。以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内尔·诺丁斯教授为首的关怀伦理学家把  相似文献   

15.
杜威职业教育理论是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职业教育理论特征主要体现在理论产生的现实性、职业教育理论的创新性、职业教育对象的普及性、职业教育内容的前瞻性、职业教育理论的综合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教育变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在教育观念和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及教育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究其原因,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主体意识的觉醒,无不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变革的过程中,面对全球化和本土化、适应与超越、继承与创新、冲突与调适等矛盾,我们应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开放大学定位有别于普通高校,应树立新型的教育质量观,以特色求发展,在发展中求质量,最终以特色取胜。针对广播电视大学发展进程中影响质量的要素,提出开放大学教育质量的现实旨归,即着眼于差异化、特色化,将教育质量观落到实处,发展多元质量保障主体,建立一套适合开放大学自身特点的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吴晓慧 《成才之路》2021,(10):24-25
6岁到8岁是儿童思想品德形成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对此阶段的儿童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试图从关怀伦理视角探寻解决家庭教育中儿童爱的缺失这一深层次问题,通过关怀伦理建立良性亲子关系,以真关怀护航儿童健康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9.
关怀学派道德教育思想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产生于美国,这种道德教育思想有着独特的视角。文章首先阐述关怀学派关于道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学校道德教育实践的观点,并对其历史地位、贡献和局限性进行评价,以期对我国道德教育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爱心教育,是对学生心灵一次爱的洗礼,它将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老师,应该以多种形式和方法,做爱心传递的使者,这是教育的真谛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