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韩国新时期《ICT2020》战略展开背景分析,简述战略蓝图与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保障体系,对比分析韩国执政党“新国家党”ICT 研发战略两大时期侧重与转变,促进我国ICT产业应对政策制定,助力我国ICT产业未来发展及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成长。  相似文献   

2.
针对韩国新时期信息与通信技术(ICT)《K-ICT安全2020战略(2016—2020)》展开背景分析,简述其战略蓝图与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保障体系,对比分析其新一届执政党关于ICT研发战略两大时期的侧重与转变,以促进我国ICT产业应对政策制定,助力我国ICT产业的未来发展及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成长。  相似文献   

3.
重点分析了研发能力、知识型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并提出了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在其中的调节效应。运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1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层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知识型人力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区域的创新产出,但研发能力对于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ICT发展水平正向调节知识型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并在分析和解释上述结论的基础上,为我国ICT产业布局和创新实践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申请的发明专利能很好地反映高校科研成果供应与企业核心技术需求的对接。尝试以这类专利的主、次分类号为切入点,借助2009年OECD有关ICT领域的展望和政策,首次采用块段模型,分析该领域四大技术主题内部及其与非ICT领域间跨学科的技术关联,区别四大主题的技术路径依赖,挖掘技术平台,预测研发重点。助于我国ICT核心技术的把握和研发战略的布局,助于企业开展竞争情报分析,也为跨学科研究及其产业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趋势分析与ICP关联分析是专利分析的两个重要工具,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能够弥补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以ICT产业为样本,对该产业专利申请量最大的20个子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关联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对重点技术领域进行趋势一关联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识别ICT产业核心技术领域,探讨我国企业的研发策略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凤朝  马逸群 《科研管理》2015,36(10):11-18
本文以华为、三星为样本,基于USPTO专利数据中的专利权人与专利发明人信息提出两个研发国际化指标,并利用该指标从组织模式和空间-领域分布模式两方面对比分析了两公司研发国际化模式的演化。结果表明:(1)三星采用"以组织或人员为纽带的研发能力提升"模式,华为采用"以资金为纽带的技术获取"模式,两企业都朝着"技术获取和研发能力提升两者并重"的模式发展。(2)在空间分布上,三星实现了研发合作与市场进入的统一,华为的研发合作与市场则存在空间错位;在领域分布上,三星的国际研发涵盖ICT的所有子领域,华为则主要集中在电信、计算机及办公用品两个子领域。在此基础上,阐明本研究对后发企业研发国际化模式和策略选择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技术收敛表现为技术的逆-多样化发展,本文在分析技术收敛与技术多样化的创新效应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网络图形分析法分别对我国ICT领域的技术多样化与技术收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总体而言ICT领域中电信和其他ICT领域的技术多样化程度最高,但从动态角度看,计算机、办公器械领域的技术多样化最高且波动性较大;在技术收敛方面,H04L、G06F、H04B、H04M、H04Q、H04N、G01S、G08C和H01L在ICT领域出现了产业内的技术收敛,而H05K在ICT领域出现了产业间的技术收敛。实证结果也表明了电信领域是最易产生技术收敛的领域,因此电信领域的技术研发对其他领域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企业应尽可能地关注电信领域的技术研发动向,寻找技术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8.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前期和后续研发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本文在"智能制造"背景下,对高职信息通信类(ICT)创新创业项目—"经编织造生产线智能化管理系统研发"进行可行性研究,针对项目可能存在的复杂不确定因素,从技术、经济、社会和市场因素全面构建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展开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可行度评价与分析。以期为该项目的投资、决策和开发提供科学合理的论证依据。  相似文献   

9.
站在社会网络的角度,对社会资本理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展开研究;对英特尔、三星电子等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创新需要重视与研发服务网络的其他主体建立连结关系并利用网络中的社会资本,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是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模式与技术引进、合作研发和委托研发等几种模式的有效组合.基于此,提出了不同竞争力、不同规模的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技术战略转型的过程中,研发资源的投入不断增加,因此如何有效地配置研发资源也成为重要的议题。从"战略-结构-绩效"范式的角度出发,以三一重工为例进行个案研究,对企业技术战略与研发资源配置结构、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资源配置结构会随着技术战略的变化而调整,并影响创新绩效。研究结果发展了"战略-结构-绩效"范式在技术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为技术战略升级的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董豪  曾剑秋  沈孟如 《科学学研究》2016,33(8):1152-1160
产业创新不仅要注重各子系统的创新能力提升,更要注重创新复合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信息通信产业是推动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基础性产业,以信息通信产业为例研究产业创新复合系统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信息通信产业创新能力并且促进其他产业的创新发展。论文以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复合系统理论模型;基于信息通信产业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复合系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复合系统总体协同度不高,并且在2009-2010年出现震荡,主要原因是制度创新子系统的不协调以及创新环境子系统有序度长期处于较低水平,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最后说明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全球太阳能技术发展正处于更新换代关键时期,如何系统加强RD战略布局,推动前沿原创技术的识别与替代,促进先进制造与产业体系的匹配与完善,已成为我国太阳能产业创新战略的重要问题。以太阳能技术RD战略的影响因素分析为基础,通过对美德日韩四国RD战略布局与创新成效的比较研究,提出我国太阳能技术RD战略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面利用专利无效诉讼中的专利信息分析产业竞争态势及策略,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决策效率具有实践意义。以我国信息通信(ICT)产业的发明专利无效数据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专利无效关系网络,通过网络中心性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将无效诉讼关联主体聚成四类,分析比较各类主体的诉讼地位及特点,挖掘产业竞争的特点并进一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无效诉讼策略。研究发现我国ICT产业的竞争格局分化较为严重,表现出"偶然"及"离散"性特点。最后针对每一种类型企业提出其竞争策略构建意见。  相似文献   

14.
在理论层面系统梳理了ICT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路径,主要通过技术驱动、ICT人力资本积累和ICT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来实现。并利用1997-2016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ICT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家创新能力影响作用的独立性最强,即仅加强ICT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便可直接有效地提升国家创新能力,而在技术驱动要素的协同下,这种促进效果会明显提升;技术驱动对ICT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依赖程度要大于对ICT人力资本积累的依赖程度;ICT人力资本积累必须与另外两个要素协同才能发挥促进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郭韬  王晨  王淞  毕和清 《科研管理》2017,38(6):76-83
军民两用技术推广是军民深度融合的迫切需要,军工集团的军民两用技术推广能力对我国军民两用技术推广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军工集团军民两用技术推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Topsis法对我国十家军工集团的军民两用技术推广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十家军工集团的军民两用技术推广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层次差别;集团战略管理能力、人员支持能力、技术开发与改进能力、集团行业特点、军品任务量、集团技术特点等是军工集团军民两用技术推广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韩国科学技术评价体系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访问韩国科教部和韩国科学技术评价院等政府网站,研读韩国科学技术相关部门的研究报告,对韩国科学技术评价体系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韩国R&D项目评价机构和评价制度的转换过程,探究其动因,从中得到完善我国科学技术评价体系的一些启事。  相似文献   

17.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has been applied increasingly in supporting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extended to the field of HIV self-management. The objectives of this paper are to examine the design and use of ICTs in HIV self-management programs, to identify the knowledge gaps in existing practice, and to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rogram develop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was conducted to search all English literature published prior to August 2016 in six electronic databases.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lso included either quantitative or qualitative assessments of HIV self-management programs that utilized at least one ICT platform in the program protocol. The search identified six studies conducted in Austral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studies were diverse in sample size and enrollment criteria of study population. The major functionalities of ICT platforms (mobile phones and websites) included delivering information modules, sending medication reminders, supporting self-monitoring for medical adherence and risk behavior reduction, enhancing communication among participants, and providing easy access to HIV self-management information. The major challenges faced by self-management programs utilizing ICTs were lack of interaction and concern of privacy. The HIV self-management programs that employed ICT platforms were limited in number and geographic coverage. Most of the programs were also tested at an initial stage with small size samples and minimum technical innovation. The lack of explicit guiding theories and models on information behavior or technology use was observed in all studies. Use of ICTs in HIV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is an emerging field. Future research would benefit from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interactive features in applying ICT platform in self-management programs. The ICTs platforms, with increasing innovation in connecting people and places, can serve as a powerful tool to reduce the disparities in health care and health promotion. Future research is also needed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ICT platforms in self-management programs that serving populations from diverse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and in resource-poor settings.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技术水平评价作为制定研发投入的基础性工作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尤其是韩国科学技术评价院(KISTEP)每两年一次以国家战略技术为对象实施技术水平评价,其评价结果得到广泛认可。考察韩国技术水平评价实施情况,为我国开展技术水平评价工作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参考。通过网络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从评价实施机构和历程的纵向、横向两方面梳理韩国技术水平评价的实施情况,从评价方法完善视角分析总结韩国技术水平评价方法的实施经验。韩国通过立法保障评价工作定期且长期实施,建立评价结果相关信息的共享平台,加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不断完善评价方法,形成自身特色的技术水平评价体系,有助于我国改进和完善技术水平评价方法,健全技术水平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康华  扈文秀  吴祖光  赵欣 《科研管理》2016,37(10):51-59
本文采用2009-2013年114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Pool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内部晋升激励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内部高管晋升激励与研发投入显著负相关,;员工晋升激励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成长性不会显著调节高管晋升激励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但企业成长性会显著调节员工晋升激励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