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冶 《天津教育》2008,(4):50-50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充分激发、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解决好教师的认识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为此,教师的教育思想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教师观,教师由“主演”变为“导演”;二是转变学生观,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三是转变教学观,课堂由“讲堂”变为“学堂”。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促进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证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而提出来的,它符合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尊重个性、发扬潜能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实现了由“教”到“学”的根本性转变,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学法研究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有指导的学习”向“独立学习”转变,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加强学法指导.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做到:一、提高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适时地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数学家自学成才的经历和攻克数学难题的动人  相似文献   

4.
在“353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审视自己的教学经历,感到欣慰的是自己正由经验型的教师向科研型的教师转变。教师在给予学生智慧的同时,还要给他们力量。课堂中学生不仅在学习中获得成功,而且更多的在心理上得到收获。  相似文献   

5.
杨伟帆 《上海教育》2013,(12):56-56
市西中学思维广场试图通过学习空间的变化促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学生在思维广场中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学习,而教师则由以讲为主的传授者转变为讨论的组织者。笔者在实践中经历了从“选择传统内容”到“选择讨论主题”再到“选择思辨讨论主题”的过程,通过教师选择主题的理念上的变化,引发了学生学习过程从“被动听”“被动参与”到主动“想听”“想参与”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是语教学策略的必然选择,语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语素质,就必须完成教学理念和行为的转变。即教学理念由“教师本位”到“学生本位”的转变;教学方式由集权式向民主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由封闭式到开放式的转变;教学评价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伴随教育范式由“传授范式”向“学习范式”这一转变趋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教师发展的内涵与本科教学的本质。在“学习范式”下,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支持性组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面临诸多挑战。从中美高校比较的视角来看,两者在实现由关注“教”到关注“学”这一组织转型及职能超越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教育范式转换背景下,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需要关注学习效果与质量,创设学习型组织;转变组织角色与属性,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重视教与学的双向关照,支撑教学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的教师队伍中 ,新教师以其知识面广 ,观念新 ,可塑性强等优势给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发挥了其积极的作用。然而 ,新教师更需要的是在学校这片沃土中迅速成长为符合现代教育发展需求的“新”而“成熟”的教师。在这一成长过程中 ,新教师都会经历一个由求知到实践到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作为一名经历过此过程的青年教师 ,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一、求知是新教师成长的先决条件。“求知”指的是一种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知识的行为。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强烈冲击下 ,学习对一个教师而言已不再有阶段性的界定 ,已成为教师…  相似文献   

9.
小组学习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实施好小组学习,合理地利用科学课的优势,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健康发展。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就应走出盲目分组、盲目合作、盲目结束的误区;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努力实现由“单元”到“多元”的转变,由“开放”到“自主”的转变,由“教师”到“学生”的转变;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个人优势、集体优势、合作优势:突出合作探究的深化、活动过程的深化、合作过程的深化。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小组学习中,不断地去播种希望,耕耘体验,收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吴淑芬 《小学生》2010,(12):25-25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的角色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有一个符合逻辑的“序”——由已知到未知,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即由认识的低层次向认识的高层次过渡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难易适度,既要保证优生在课堂上不会因为太简单而没有学习兴趣,又要保证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会因为太难而茫然失措。  相似文献   

11.
"学习型"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及其师生关系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是新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向。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学习型课程”既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又符合成人教师的特点,因此,新时期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学习型课程”为取向。在“学习型课程”中,教师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学生建构意义的中介者以及课程的开发者。与教师角色转变相适应,学习型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实践中的师生关系也就成了“批判式的共同探索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再谈教师角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由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方式向创新性学习转变,教育教学任务由传授知识向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转变,要求教师角色也必须相应地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认识与定位。教师作为“指导者”,必须具备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作为“经师”,必须学高为师;教师作为“人师”,必须“身正示范”。  相似文献   

13.
马琳 《四川教育》2002,(11):22-23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策略将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这就是说,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由“教”到“不教”,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进而“乐学”、“爱学”,这需要我们自觉地从“学”的角度审视“教”的行为。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该怎么“教”呢?一、树立课程意识,在材料和设计上求“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动态系统。师生应该成为…  相似文献   

14.
略论课堂教学钟离心峨一、在知识传递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从教材到讲授的转变,这是教师依据教材,按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从讲授到学习的转变,是教师“因势利导”为学生解惑:从学习到应用的转变,学生把学到的东西转变为能力,教师的指导使之“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5.
培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之关键.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持久的激发,这就需要教师采取良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实现由厌学到乐学,由“死学”到“活学”,由学会到会学这三个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即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从优化教学设计、改善课堂教学状态中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17.
教育范式由“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变,是高等教育对技术变革产生影响的回应。教师发展中心需要通过职能转向应对新的教育范式对教师教学及学习提出的新要求。然而,教育范式转变视角下教师发展中心职能转向面临现实困境:学习服务技术化,忽视教师学习的情境性;资源推送同质化,忽视教师学习的能动性;服务过度依赖技术,忽视教师学习的创造性。教师发展中心职能转向应由“管理”转向“服务”,由“独立”转向“协同”,由“教师培训”转向“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阅读教学已经异化为应试教学,沦落为应试教育的手段。阅读教学要做到优质高效,并对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必须实现由“教”到“学”的主体转变,即课堂教学要由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学”为中心。只有经历这样的转变,阅读教学才能实现质的跨越。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高中英语教师的角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该文旨在探讨“双减”政策下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双减”政策对学生英语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影响,探究在此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通过重新审视高中英语教师的职责,强调从教授者转变为归纳者、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以更好地适应高中英语教学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不仅包括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那么,改变学习方式该着重进行哪些变革,这些转变又让我们关注什么呢?一、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关注学习的个人意义“要我学”表明:学生的学习行为被外在地强制,个体的需要被削弱。“我要学”则是基于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