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哈萨克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游牧民族。作为哈萨克族重要族源的乌孙、克普恰克等古老部落,自古分布在中亚广袤的大草原。在漫长的岁月中,哈萨克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他们能征善战,性格剽悍,为人纯朴、善良。我国的哈萨克人口有120多万,是超过百万人口的较大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东部的巴里坤草原。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千百年来他们主要生活在大草原上,社会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1.哈萨克文化具有浓厚的草原气息。  相似文献   

3.
四、关于《蒙古秘史》中的哈萨克族源及部落记载《蒙古秘史》中,有关于哈萨克族蒙元时期及更早期的大量记载。比如关于克烈(客列亦惕)、乃蛮、篾儿乞惕、札剌亦儿、钦察、弘吉剌、康里、葛禄罗等哈萨克部落。在以往的认识中,把这些哈萨克部落划归蒙古人,进而被近人认定为蒙古族。显然这是一个历史认识的误区。纵览整个北方草原民族发展史,在匈奴强盛时期,许多民族都以匈奴自称;后来突厥强盛时,许多民族又以突厥自称;之后塔塔儿人强盛,复以塔塔儿人自居,在汉文献中有时又称作鞑靼,迄今有的文献还将蒙古人混称作蒙古鞑靼。后来,由于成吉思汗的…  相似文献   

4.
哈萨克族的草原原始文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哈萨克民族在我国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哈萨克族草原文化丰富多彩,通过考古发现的大量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出土文物,以及在阿尔泰山发现的大量岩画可以断定,古代哈萨克族先民的原始思维孕育在古代哈萨克草原的原始文化之中,考察和分析原始文化可以从中看到哈萨克族史前原始思维形成发展中的某些迹象及其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5.
新疆哈萨克族有着悠久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这是孕育新疆哈萨克文学艺术的丰厚土壤。文学艺术中的形象,历来是对民族文化的凝练性展示。文章通过对哈萨克电影文本中骏马与雄鹰、草原火母、永生羊、牧渔人等形象的解读,摹写出哈萨克族历经时间冲刷却愈加清晰鲜明的民族文化形象,展示了哈萨克族超越性的文化品质与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6.
由于特定的历史和生存环境使得哈萨克族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独特的草原特征,也表现出了哈萨克族与动物之间特殊的情感关系.本文试从哈萨克族的神话传说、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解读哈萨克民族对动物的特殊情怀.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族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跨境民族,中哈两国共同发展哈萨克草原文化生态国际旅游具有自然人文基础,对中哈两国哈萨克草原文化生态旅游发展,从自然资源、人文条件、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提出两国实施哈萨克草原文化生态旅游合作战略模式及对策措施,对两国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开发哈萨克文化特点的国际旅游产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丝绸之路申遗成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中哈草原丝绸之路旅游可持续发展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再添助力。  相似文献   

8.
此文为作者撰写的关于哈萨克古文献系列研究文章后,有关哈萨克族历史的第二篇论文。文中简要论述了哈萨克民族的族源和形成发展的历史,并介绍了哈萨克族的语言文字及方言情况。  相似文献   

9.
通过哈萨克族对苍天的信仰,对萨满教信仰的分析,反映出哈萨克族在不同时期对苍天崇拜的不同认识,以及哈萨克族对萨满教的信仰程度,这些都反映出了哈萨克民族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背景,可以为我们更好地了解草原游牧文化的深层内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民间叙事诗“四个四十”是外来文化在哈萨克民间文学土壤上开出的一朵奇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上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兄弟民族文化对哈萨克民族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正是对外来文化的积极开放心态和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成就了哈萨克民间叙事诗“四个四十”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族带有典型民族特色和地域性的民俗文化活动,是哈萨克族长期生产与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呈现了草原文化、游牧文化的内容,在最大程度地吸收外来文化优势的同时,也使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天山及阿尔泰山区广大哈萨克草原发现的岩画,体现了古代哈萨克族先民们的智慧、巨大的艺术创造力和成熟的原始思维。岩画是哈萨克族先民原始思维、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审美观念等方面信息的宝库。哈萨克族哲学思想同哈萨克草原长期存在的岩画中的某些内容是有联系的,可以说哈萨克族哲学思想就是从这种体现古代哈萨克族先民智慧的岩画艺术等原始思维中逐渐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族以游牧生活为主,具有独特的草原文化特色。文章从哈萨克族文学、宗教、习俗等视角分析哈萨克族服饰谚语中蕴含的草原游牧文化特色及其传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一、中亚五国近代民族稳定共同体的确立与发展 中亚位于亚洲腹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其闻名遐迩的古代丝绸之路文化而享誉世界。在这片多元文化并存的沃土上,世居着众多来自不同地区、种族的民族。长期以来,他们世代繁衍生息,共同开发着这片热土。经过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最终形成了以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吉尔吉斯族、塔吉克族、土库曼族等为主体的不同民族的稳定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哈萨克族作为典型且富有独特民族特色的游牧民族,在草原文化中拥有不同于其他游牧民族的文化。通过对哈萨克语中含有畜牧业词汇的谚语进行收集、归纳、分析,探讨其反映的哈萨克民族的价值取向、心理特征,展示哈萨克民族丰富渊博、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根据原始档案的记载,原居于新疆阿勒泰、巴里坤等地的哈萨克族于20世纪30—40年代陆续迁入甘肃省。为了减少迁甘后哈萨克牧民与当地其他民族牧民的摩擦与纠纷,当局采取了一系列安抚政策,后来有一部分哈萨克牧民被遣送回新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才使这些迁甘的哈萨克牧民得到妥善安置,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史学界关于“哈萨克”汉语译名的考释研究,众说纷纭,各执一词。由于历史漫长、文字资料缺乏、族名更迭频繁、记录千差万别、民族高频度融合、长距离迁徙及研究不够等因素,使得“哈萨克”这一族名的语义、语音、文化背景以及与历史上汉文典籍中的有关名称有无音变关系的分析扑朔迷离。本文就汉文史料中与“哈萨克”族名有关的字词加以分析,认为“奄蔡与阿兰”是同一族名的别称,“阿萨、曷萨、葛萨、可萨”为“哈萨克”的对音,属同一族名,“乌孙”则有待于再研究。族名考释研究对促进哈萨克学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草原的辽阔、壮丽、粗粝和博大,铸就了哈萨克族宽厚、耿直、剽悍、英武的性格,也造就了一代代歌唱在草原的民间岂人。他们作为民间文学的歌唱者从游牧文化这个母体中孕育而出,肩负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没有独特的游牧牛活,就没有深受游牧文化熏陶的民间演唱艺人,也就没有我们今天能够欣赏到的文学作品。可见,民间演唱艺人研究在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哈萨克族文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在民间演唱艺人的研究方面,学界显得非常冷清,这与哈萨克族民间演唱艺术的实际状态极不相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哈萨克族小说创作在新时期发展迅猛。在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转型过程中,哈萨克族的作家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关注本民族的生存状态,而且紧随着全国小说主流的发展,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揭示出哈萨克族人民大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经历的现实感受和困惑,展现出草原民族特有的情怀。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族的丧葬礼仪是民族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草原文化的深层积淀。哈萨克族的葬礼基本上以伊斯兰教仪式举行,但是其中保留了很多原有的古老习俗,因此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相比又有重要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