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使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全国数据,分析描述了农村空巢老人健康服务需求的基本特征。结果显示,就医治疗、健康信息、精神慰藉为空巢老人健康服务需求的主要内容且需求强度依次增强,这与非空巢老人存在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了健康状况和空巢原因对于空巢老人健康服务需求有显著影响的研究假设,由于子女外出务工留守的老年人无人照顾,其健康状况和精神生活都陷入困境。由此,应先从缓解农村基本医疗健康服务供需矛盾入手,以健康互助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在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弱化了以子女同住为特点的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农村空巢老人难以达成对传统老年生活“儿孙满堂,四世同堂”的美好期待,加剧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的出现。然而,目前学界就代际支持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尚未达成一致,而农村空巢老人群体还面临着社会资源不足和代际支持不足的双重困境,更需要被关注。对此,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对子女代际支持影响农村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进行实证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与子女的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后者影响作用更大。然而,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与生活照料支持显著负相关,在控制健康状况后仍旧显著。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本医疗服务状况是衡量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准。通过对安徽省农村基本医疗服务的供需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新农合门诊和住院补偿比例偏低、农村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低下、地方医疗救助能力不足,是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供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要提高新农合的保障水平、增加财政对农村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医疗救助能力,从而促进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使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构建二元Logit模型,研究了社会支持的不同主体对流动老人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因素对流动老人自评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影响,对流动老人的身体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支持中的情感支持,其次是政府支持因素中的参加医疗保险的地点和社区支持中的医生随访。研究结果还发现户籍制度是阻碍流动老人健康的重要障碍。对此,应当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流动老人更多的情感支持,鼓励流动老人积极主动地融入社区;社区加快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提升流动老人健康服务数量和质量,加快推进医保异地报销机制改革和医养结合。政府应完善社会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打破城乡户籍二元制度,重点关注农业户口流动老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农村319对老年(≥60岁)夫妻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老年夫妻丧偶率为28.37%;生活质量“良”性率为32.17%,平原地区的“良”性率显著高于丘陵地区和山区,P<0.01;影响老年夫妻生活质量的前三项因素依次为慢性病,经济困难,配偶去世。作者认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老年人物质生活水平,加强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增强老年人自我健康保护意识是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西省赣州、上饶和南昌地区农村中学共1715名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不同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在留守儿童中,女生的抑郁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的学业压力显著高于女生。高年级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低年级学生。亲子沟通与体育活动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慢性病防治模式,通过向居民及慢性病患者提供以健康教育、慢性病筛查和慢性病系统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观察慢性病防治状况,结果显示:明显改变了居民不良生活方式,提高了慢性病控制率,同时降低了医疗费用的支出。因此,认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慢性病防治模式,是改变现有慢性病防治工作滞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李敏 《成人教育》2011,31(5):4-8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发展农村卫生事业,解决民生,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乡村医生作为农村卫生技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为农民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是我国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的网底。乡村医生的执业水平不仅关系农民的生命健康,而且影响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梳理乡村医生教育培训历史的基础上,针对H省乡村医生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重新定位乡村医生角色,明确和强化政府的责任及分类管理、逐步认定资格等加强乡村医生教育培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法对健身健美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健身健美运动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发现,受试者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与实验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强迫、敌对、抑郁等不良情绪显著缓解,各症状阳性率显著降低,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影响老年人抑郁与焦虑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社会支持状况对抑郁与焦虑发展轨迹的预测作用,本研究基于201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发布的北京市老年人焦虑测量原始数据,运用典型抽样方式与系统抽样方式,对符合条件的1 350名调查对象采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与老年焦虑量表(GAI)进行了抑郁与焦虑水平的调查,并分析老年人抑郁与焦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从生理状况角度分析,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与是否患慢性病在抑郁与焦虑水平上均有显著性差异,自理能力与抑郁与焦虑水平有显著负相关;从主观感受角度分析,幸福主观感受与对生活满意状况在抑郁与焦虑水平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从社会支持角度分析,社交支持、情感支持与工具性支持均与抑郁与焦虑水平有显著负相关,其中情感支持对抑郁水平与焦虑水平有负向预测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的抑郁与焦虑情绪,尤其要注重回应老年人的情感需要,要给予老年人足够的情感支持。老年人的生理状况、主观感受与社会支持状况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其抑郁与焦虑状况,可以从老年人的身、心、灵三个维度出发,舒缓老年人的抑郁与焦虑状况。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需要发动政府、社会和家庭三方的力量合力完成。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户籍制度和城市教育政策下,回流现象在农村流动儿童中普遍存在。根据2015年河北和四川两省五县13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研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首次从经验上分析儿童生命历程早期的回流经历对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流经历会对农村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造成回流儿童的抑郁风险增大,同时降低了他们的自尊和抗逆力水平。相比而言,短期随迁儿童一旦发生回流将面临更高的抑郁风险,而随着回流时间的延长,回流儿童的自尊和抗逆力将得到改善,但他们的抑郁风险仍无法自然缓解,必须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初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来自城市和农村成长环境的"双重排斥"是造成回流儿童的心理健康恶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CHFS)2019年数据,探究了商业保险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商业保险能显著提高农村家庭消费水平、降低恩格尔系数、提高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比,其作用效果在东部地区最明显。从作用机制来看,商业保险通过减少农村家庭应对失业、医疗、教育支出的不确定性进行的预防性储备,降低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提升家庭在发展型消费上的支出占比;减少家庭面对流动性约束及潜在健康风险进行的预防性储备,提升家庭在享受型消费上的支出占比。异质性分析显示,商业保险缩小了农村家庭在生存型食品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层面的消费差距,扩大了家庭在享受型消费占比方面的差距,对中低收入水平和有流动劳动力的农村家庭消费产生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幸福养老”已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CHARLS2018年数据,运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从抑郁得分与生活满意度两个角度对“新农保”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健康水平的老年人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新农保”养老金对农村老年人抑郁得分在10%水平下显著,影响效果有限,但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性效果;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领取养老金对身体健康状况差的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影响程度高于身体健康状况好的群体,对女性的影响程度高于男性,说明“新农保”政策不但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而且对女性、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群体影响更深。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在岗卫生技术人员直接服务于广大农民,承担基本医疗、卫生宣教、健康指导、预防保健等任务,是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急需加强对农村在岗卫生技术人才的培训,提高其学历及其素质。通过广泛调研、分析、探讨及实践,构建“政府主导校院合作送教下乡”农村在岗卫生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提高农村在岗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及素质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导致出现农村大量留守群体.以安庆市镇江村留守老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状况、精神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的期望和需求,得出如下结论'留守老人总体上对物质生活比较满意,但是在生活照料、医疗保障方面仍面临着困境;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匮乏,时常感到孤独抑郁;留守老人对幸福晚年生活的期望不高,希望子女对自己付出更多情感.因而,应该提倡传统孝道文化,建设"四位一体"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筹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加强农村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5年数据,研究了当前国家农村老人承担隔代抚养现状以及该经历对农村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数据显示,当前农村家庭中老人夫妻双方共同参与为隔代抚养主要模式,女性在隔代抚养中参与较多;相当比例的农村老人在隔代抚养中完全承担了抚养人责任,甚至存在老人同时抚养多个孙子(女)的情况。研究发现,隔代抚养行为较普遍地对农村老人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但较高强度的抚养对老人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农村失地老人群体的扩大。而当前,家庭养老仍是主要的养老模式。对农村失地老人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精神慰藉、医疗健康、安全隐患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农村失地老人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设计并实现应用于高血压慢性病的智慧健康服务系统,利用移动互联网,对高血压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分析、评估和干预。提出了基于蓝牙和3G网络的系统总体结构,给出了系统模块实现。通过系统的应用,帮助用户便捷、科学地完成自助式健康管理,最终实现降低高血压慢性病风险的目的,有效缓解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老人的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重点探查社会支持对城市老人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SAS量表及自编的老人基本信息问卷对唐山市社区老人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城市老人有焦虑症状的占24.2%;身体健康状况和居住方式对老年人焦虑水平有影响;城市老人焦虑水平在配偶支持、子女支持、朋友支持、邻里支持上都有差异;但在性别、是否空巢、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城市老人焦虑水平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社会支持与城市社区老人焦虑水平关系较为密切,提高老人的社会支持水平,是降低其焦虑感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长,已成为社会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在南充市学院街社区等10余个社区进行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得出大多数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好,但对医疗以及精神生活普遍不满意。因此我们应该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建设老年活动中心,鼓励社区志愿服务,关注空巢老人医疗健康问题,提高空巢老人精神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