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静  吴薇 《高教探索》2012,(1):134-140
对教学型大学教师教学科研关系观的调查与分析显示:教学型大学教师都认同教学与科研彼此依存、相互促进。在教师的个人背景因素中,职称变量对教师"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承"的教学科研关系观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年龄和学科背景变量的交互作用则会影响教师"教学和科研有时存在相关性"的教学科研关系观。教学型大学教师总体上呈现"重教学"的倾向,但是并非所有教师都"重教学"。教师的工作偏好受到其实际工作类型的影响,但与其所在院校的晋升条件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2.
教学与科研作为大学的两大支柱缺一不可,教学是大学存在之根本任务,科研是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然而在大学里普遍存在对教学和科研这两者关系处理失衡的现象。在大学教育环境下要以教学为本,倡导对教学的研究,继而让科研成果促进教学,实现科研兴教。教学和科研互助是高校外语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核心动力,对推动高校外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职称评审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重科研轻教学,而是科研成果评审存在严重的问题,让没有科研水平的人通过假冒伪劣科研成果获得职称晋升机会,严重影响职称评审的公正性。只有通过职称晋升科研成果评审制度的完善,才能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从而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育科研的动因大致可分为三类行政驱动型、功利驱动型和内需驱动型.当前,推动基层教育科研的发展,必须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教育科研从目的上讲,教育科研必须服务教育教学实践与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同等重要;从过程上讲,教育科研过程必须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结合.同时,坚持改革教育科研成果评奖制度与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并进,培养教师健康的教育科研动因.  相似文献   

5.
对某“双一流”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进行的职业心态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果表明,在大学英语课时压缩和校内对外语学科资源配置较弱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整体收入相对较低、教学任务重,但精神状态好,职业满意度高;教学投入多,但教学成就感不强;教师科研投入少,科研成果少,但高学历教师科研投入大;教师对个人专业发展和课程未来信心较弱。教师发展需求不同,教师对提高教学技能和科研水平态度积极,年轻教师提升学历态度积极,高学历教师提升职称愿望更强。教师对学校政策认可度差,政策因素对教师发展影响力最大。文章建议学校要加大对外语学科的支持力度,制订合理的外语教学评价体系和职称晋升制度;学院做好教师发展规划,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成就感。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与科研是融合在一起的,从教学层面上看,教学是科研的组成部分,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科研能力,促使教学质量提升;从科研层面看,教师科研选题从教学中产生,进行科研的过程与完成教学任务紧密结合在一起。科研成果引领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检验科研成果。教学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学科,教学研究不但有科学研究的基础,而且可以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为此,教师须提高科研水平,使教学富有活力,使科研富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某普通高校某学院全部专任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教师1个聘期的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和教学效果评价3项指标为观测点,分别从职称、学历、年龄段和教研室4个维度对3项指标进行分类统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教学工作量的主要差异在于学校(教研室)的安排;职称和学历两个因素是影响科研工作量的敏感因素;基础教研室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总体高于专业教研室;36~40岁的教师的教学、科研及教学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8.
教学与科研是大学教师最为核心的两个基本职能,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的科研水平、能力及成果是提高本科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文章基于对民族学专业本科生的多年教学实践,尝试在教学中融入田野案例、影像资料及最新的科研成果,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还激发了部分学生科学研究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着缺乏专职创业指导教师和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等问题,实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科研无缝对接能促使高职院校创业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同时增强创业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部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主要是重科研成果评定,轻教学质量考核;重科研成果数量要求,轻成果质量评价;重科研成果要求,轻学风教育;学术道德失范等。究其原因,其中就包括对教学与科研地位缺乏正确认知,不能根据学校定位的差别确立相应的评审规则等。据此,要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职称晋升机制,更好发挥职称评审的价值导向功能;要建立平行对等的学术教授、高级讲师职称制度,施行区别化的分类管理;要建立完善的职称评聘分离制度,激发教师持久的发展动力;要建立"自律""他律"相结合的职称评审制约制度,营造健康的职称评审环境。  相似文献   

11.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教育的两大核心内容。本文论述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通过采取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整合化工原理实验及科研引入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措施,以科研促教学,提高了化工原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汽车空气动力学"课程教学存在"自顾自式、叙述式"的共性问题,对照工程教育认证及一流学科建设要求,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思路、"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教学理念,探索将科研成果融入课程体系。以汽车风洞及其关键部件为例,通过制作并展示汽车风洞视频,图文并茂制作教学课件,带领学生实地参观风洞,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等教学环节,实现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是指教育科研人员(包括教师、校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对某一教育科研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实践反思、行动研究而获得具有一定实践价值的创造性成果。其基本表现形式为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案例、科研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等。这些教育科研成果如何对接一线教师需求,跨过"最后一公里",使其在实践层面上产生效用?在我看来,  相似文献   

14.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教育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直接关系到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但由于受到教师意识与能力、成果属性与价值、关联环境三个层面的影响,乡村教师教育科研成果转化还存在数量少、价值低、模式单一等问题。基于此,有必要通过撬动教育科研主体意识,为其成果转化个体赋能;完善教育科研管理,系统规划成果转化;营造教育科研环境,为成果转化提供有力保障。以此推动新时代乡村教师持续提升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实效,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浅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高等院校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关系,剖析了现阶段教学与科研表现出相互矛盾现象产生的原因,阐述了从管理体制、政策制定和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协调教学和科研关系,发展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促进创新教育,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校整体创新能力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多个地方高校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观察研究,发现他们对教学、科研及二者的关系有如下认识:对教学和科研均持肯定认识,但教学居于绝对主导地位;理论意识较为薄弱,实用性思想突出;对教学和科研的认识与行为有较大差距;多数情况下,教师职称的高低与相关认识和行为有正向关联,职称越高认识和行为越积极和稳定,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应不断提升其知识层级和科研能力,教学与科研两者可相互促进。高职院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企业研发创新链和教育科研创新链映射对接,建立双链对接模型下的“一二三”科研体系,可以培养教师科研创新能力、规范科研管理、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研发创新“痛点”等。  相似文献   

18.
以莆田学院教师为研究对象,对教师社会资本的性别、年龄、职称进行显著性分析,以及了解教师社会资本对科研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性别变量对教师社会资本有显著差异,主要是性别对亲缘关系有显著性影响,从而影响社会资本存量;同时显示社会资本存量的高低会影响科研成果,但具体各亲缘关系、友缘关系、业缘关系对科研成果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浅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尚丽平 《高教研究》2007,23(1):15-16
分析了高等院校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关系,剖析了现阶段教学与科研表现出相互矛盾现象产生的原因,阐述了从管理体制、政策制定和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协调教学和科研关系,发展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促进创新教育,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校整体创新能力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发展的两大主题,笔者采用元分析视角探索教师科研与教学两种能力的关系。通过对源于CNKI和SPRING数据库1987-2016年间1328篇相关文献的30篇元分析,得出教师科研成果与其教学业绩存在显著相关的结论。从高校人才培养角度看,教师科研成果对其教学业绩也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就各类高校而言,教师科研成果对教学业绩的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在综合型(地方综合性大学等)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教师的整体科研成果对其教学业绩的影响程度最大;在研究型大学(即985和211高校等)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对教学绩效的影响程度次之;而教学型大学(应用型高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的科研成果对教学业绩的影响程度最弱;最后,探索了教师激励制度可能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变量,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