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研究基于2011-2019年广州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各创新个体之间的合作申请专利信息,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网络整体层面指标和网络节点层面指标评价体系,分析广州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技术创新协同网络演化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和启示:(1)广州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技术创新协同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密度越来越稀疏,网络整体呈现“小世界”特征,技术创新协同的机会空间提升。应不断挖掘技术创新协同的平台和路径,加强技术创新个体之间互动交流。(2)广州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技术创新协同网络中,高校、高新技术企业和国有企业占据核心地位,科研机构和民营企业也发挥着重要影响。应该提高不同属性创新个体的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充分发挥其在网络中的核心作用。(3)广州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技术创新协同网络在路径依赖中呈现路径创造,表现出技术邻近、组织邻近和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应该发挥大湾区中心城市创新资源优势,积极鼓励更多有实力的创新个体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成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  相似文献   

2.
互联信息的崛起,使居民的信息消费对产业结构产生直接影响,促使信息消费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数字经济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双循环”视角下信息消费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之间有密切关系,信息消费支出对经济和产业结构产生的变化影响加快。  相似文献   

3.
4.
协同创新中心的评价机制是协同创新中心机制创新的重要环节,但是实践中却因虚化的社会评价、内外部激励机制的不兼容、激励工具单一、缺少声誉激励等问题而无法有效发挥其考核和引领作用。因此,强化社会评价、完善选择性的激励机制、促进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的协同是解决中心评价机制激励不足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消费,解锁我国消费潜能释放问题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对理论逻辑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必要性与可行性两方面对国内消费潜能释放问题进行探讨,重点针对国内消费潜能释放面临的障碍,提出消费潜能释放路径。  相似文献   

6.
澳门回归20年来,发展定位逐渐清晰,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一赌独大”的产业结构状况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尚未实质性地建成。今后,澳门经济建设应遵循城市发展的逻辑路径,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一个中心”和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个平台”,包括:确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整体观;同步系统推进“一个中心”和“一个平台”建设;优化并衔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7.
张彦 《广西教育》2020,(43):105-107
本文阐述国内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研究状况,针对广西高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中企业产教融合动力不足、政府优惠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提出做好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顶层设计、培育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双主体、突出行业主导构建多种合作模式、实现高校教师和企业"技师"双向互动、构建综合评价人才培养机制等对策,促进广西高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提出从宏观上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作者从课堂教学入手,提出了教学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落地,对夯实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出更高要求。高校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北京科技大学及其附属学校在总结实践经验、成效的基础上,提出大学与中小学协同育人的思考,建议深化共生共长的合作共同体认识、构建政府主导的组织体系、用好评价体系指挥棒,撬动基础教育育人体系改革,从而推动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文本的视角解读城市是拓展研究城市思路的一个重要路径。智慧城市的建设浪潮正推动着城市的数字化发展趋势迈向深入,并且对城市空间的消费模型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在城市数字文本中,产生了诸如服务导向型、虚拟导向性、即时导向型和身份导向型等多种虚实结合的新的消费模型,使消费从时空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城市数字文本消费模型的升级和转型,由此也大大加速了城市本体的流动性,促使实体城市与虚拟城市深度融合、彼此渗透的"流城市"模态逐渐成型。  相似文献   

11.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化学类课程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类、医学类专业学生来说,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学习会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效果,即化学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提高该类课程的教学质量,相关院校可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优化并改进课堂的授课形式,教学过程不再以教师为主体,而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同合作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证实,采取这些方法后,化学类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学习型城市是一个与终身教育、全民学习、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相联的概念。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继续教育载体担负着为学习型城市建设培养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有继续教育需求的成人学习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的重任。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2014-2016年天津市成人学校教育学生数大幅下降,成人学校毕业生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分别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逐年递减。因此,各级各类继续教育载体有必要在跨部门组织机构统一指导下协同发展,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双一流"建设,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建立学分银行联盟,实现学分互认;加强成人学校教育体系建设,满足不断发展的继续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13.
芦芳 《江苏教育》2022,(40):10-12
学生心理异常问题的高发给教师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教师迫切需要专业的心理培训。开展“医教协同”背景下的区域教师心理培训具有现实意义。为促进培训内容的高效达成,南京市秦淮区采用医教联盟专题培训、区域分站小组督导、专业医院实地走访、引进专家案例分析、教研员分片区管理、建立共享资源库等方式开展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心理异常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4.
协同创新是2011计划的重中之重,协同创新调动了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等各主体的积极性,强调优势互补的大协同。所以云南各主体不但要通力合作,共同进步。而且,云南高校要找到自身位置,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同中有特,不迷失自己,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推动云南高校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娄底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在定位过程中应以城市定位原则为指导,根据国内外城市定位案例的启示,在娄底市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测结果,以及娄底市在长株潭“3+5”城市群中的竞争力分析结果,对娄底市城市进行多维度定位。  相似文献   

16.
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需要打造全新城市消费功能。目前青岛市存在外来消费吸引不足、新零售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建议青岛市通过聚焦开放、时尚与国际化,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建设与国际时尚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同步发展等举措强化优势;聚焦品牌与国际标准,提升青岛消费能级,增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等途径补齐短板;聚焦服务与管理,全面提升青岛消费环境的国际化水平等手段提升环境;聚焦支持和配套,完善和提高青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保障水平等措施完善政策,促进青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7.
协同创新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趋势,也是各国政府科技资助的重点方向。由于政府决策体制、财力保障能力、市场化程度等多方面原因,中外五个协同创新计划在政府资助机制、组织管理机制、绩效评估机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总体看,发达国家协同创新计划在制度建设的完备性、组织管理的规范化、评估机制的有效性以及在持续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方面具有一定特色。我国"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存在社会力量参与不够、行政管理不到位、评估机制不健全、经费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建议从完善顶层设计、实行公开化规范化管理、加强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推进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提出从宏观上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作从课堂教学入手,提出了教学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昭鲁中心城市当前规划建设的基本进展和态势,认为当前昭鲁中心城市增长极作用显著、规划引领作用日益加强、建设实施步伐稳步加快、管理运营机制逐步完善。然而,在一体化体制机制、专项规划编制、产业支撑能力、人口集聚能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方面同时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对此,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鲁甸"撤县设区"工作,在顶层设计上实现昭鲁一体化建设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通过昭鲁中心城市在规模拓展和质量提升相结合、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相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相协调、中心城市和周边乡镇相呼应的过程中,实现远期昭鲁"同城化发展"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0.
协同培养高质量教师,是粤港澳大湾区在新时代语境和区域化实践背景下对聚合优质教师资源和增强教师群体“国家责任感”的历史性反思和现实性诉求,也是对新发展阶段跨境融合治理理念的制度创新回应。当前三地的中小学教师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存在差异,高校教师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有待优化,“湾区教师”的身份认同与制度建构仍然任重道远。数字时代,三地应始终立足于区域化合作范式的不断革新,致力于形成共同认可的“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基于资历框架对接建立教师职业资质互通机制,基于数字技术赋能完善跨组织间协同互动机制,在多元性与统一性之间寻求平衡,构建和维护“承认差异、互惠共生”的区域教育合作新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