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是战国儒家心性学说的重要范畴,跟"性"范畴相对或者相关,它最早是隐含在上博《诗论》所记孔子以性为生命本然特质和存在的论说中。在新出《眚自命出》、《眚论》、《五行》等七十子及其后学的儒典及传世之《孟子》里面,"性"、"故"关系则被直接或间接地展开,且随时代之推进而有所变化,形成了思想学术发展的一条主线。《墨经》与《庄子·达生》篇的有关论说是该主线的旁衍,它们只有在上述历史语境中才可以合理地解释。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则、冶法、养生的源头都在《黄帝内经》。为什么《黄帝内经》一直到现在还被人们视为珍宝而备受推崇呢?因为在“内经”时代,人类心智开启,睁着明亮清澈的眼睛,感受观察着真实的自然。眼看心悟,天人真正的合一,很少有迷雾障眼惑心。《黄帝内经》是古人在天地间,体悟宇宙万物之道后发出的,回荡于中华大地上两千年而不息的心声。  相似文献   

3.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赂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之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忘忧。’吾子一食之间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是以三叹。”献子曰:“善。”乃辞梗阳人。(《国语·晋语·谏魏献子纳贿》)《国语》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书,是分国记事的,注意记录语言,所以称《国语》。全书分《周语》《鲁语》  相似文献   

4.
知识林     
中国古代书名以作者的字定名:位都赋)的作者左思的书叫(左太冲集》,因为左思字太冲;《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的书叫《王子安集》,因为王勃字号安。以作者的号定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号射阳先生,故他的书叫(射阳先生存稿人以作者居住地定名:王安五家居临川(今江西临川),故他的书叫(临川集》。以作者所任官职定名:如《阮步兵集》,因为作者阮籍曾任过步兵校尉。以年号定名:如苏询的书叫《嘉佑集》嘉佑即是宋仁宗赵帧的年号。(范华摘自《海南日报》)何谓《黄金分割》068不仅是个科学的数字,其准确值可表示成(/了一l/…  相似文献   

5.
一 清康熙《武昌府志?古迹志》载:"乌岩刘四郎墓,州西百里慈口乌岩村.公墓在兴国,而子孙盛于蜀.详见给事徐纲记中."此信息大约采自明代《兴国州志》.笔者所见的清光绪版《兴国州志?舆地志》称刘四郎"系宋时人,元初(引者注:应为元末明初),其子孙迁居四川巴县有中进士者",但该志已不载徐纲之记,故其详莫可考索.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2020,(2):F0004-F0004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湖南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顾从德影宋刻本,为今学术界公认之最善本。《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中医学说的重要理论渊源,相传为黄帝所作,学界认为系整理战国至秦汉多位医家著述而成。唐代王冰为之编次注释。  相似文献   

7.
<正>清阮元校刻《左传注疏》哀公八年载:吴为邾故,将伐鲁,问于叔孙辄。叔孙辄对曰:"鲁有名而无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曰:"非礼也。君子违,不适雠国。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托也则隐。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今子以小恶而欲覆宗国,不亦难乎?若使子率,子必辞。王将使  相似文献   

8.
王充视子书为贤者的述圣之作,故在《论衡》中频繁以“传曰”引述诸子书原文,且统称诸子之作为“传书”。他以“传”称子的做法是不满于当时的师法博士制度,希望回归汉初“通古今”的博士传统,使诸子书知识重回官学。而《论衡》不属于诸子传书,被王充定为“造论著说”。他将“论”体置于五经之作、贤者之述后,对六艺之经、诸子之传展开“疾虚妄”,以此踵武史迁、刘向的群书整理之业。  相似文献   

9.
《洪范》乃《尚书·周书》中的一篇,相传为箕子所作。箕子,名胥馀,商纣王诸父,封子爵,国于箕,故称箕子。纣王暴虐,箕子谏而不听。《史记·殷本纪》谓比干强谏,纣剖比干腹,观其心。"箕子惧,乃佯狂为奴,纣又囚之。……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悬之白旗。杀妲己。释箕子之囚……。"箕子被释后,并未死守故国,而是跟随武王归于镐京。《尚书·洪范》"以箕子归,作《洪范》"句下,伪孔安国传称:"归镐京,箕子作之。"唐孔颖达《尚书正义》曰:"武王伐殷,既胜,……以箕子归镐京,访以天道,箕子为陈天地之大法,叙述其事,作《洪范》。"可见箕子作《洪范》之说,其来久矣。"洪  相似文献   

10.
西汉枚乘之子枚皋,才思敏捷,善为辞赋,从皇帝游,"受诏辄成,故所赋者多"。司马相如则"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善于皋"。《西京杂记》云,枚皋文章敏疾,长卿制作淹迟,皆尽一时之誉。慢工质优,后人因此称为"枚速马工"或"马工枚速"。  相似文献   

11.
2004年9月1日,《东方时空》进行了第5次改版,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它加强了三个子栏目《东方之子》、《百姓故事》和《时空连线》的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三个子栏目的定位是否准确。而《东方之子》作为《东方时空》中开播时间最长的和品牌影响力最大的子栏目,它的定位如果错了,《东方时空》的第5次改版的效果也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对9月  相似文献   

12.
管仲脱囚处     
《沂州府志》记载:“堂阜,庄公九年(公元前685年)管仲脱囚于此.《左传&#183;桓公&#183;子纠争国》载:“管子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同脱,释放)之.““堂阜“即今山东省蒙阴县常路镇西高都村边的一条小河处,故历史上也称“堂阜水“.“堂阜遗迹“是蒙阴八景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毒与药原本是一个相同的概念,如《周礼.天官.冢宰》中就有聚毒药以供医事的记载,张景岳在《本草正》中亦云:药以治病,以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有偏也。……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其为故也。……  相似文献   

14.
六经是儒家宝典,而孔子手著的经书,惟有《春秋》一经。《春秋》记载242年史事,只用了一万五千字,用词极其简略,寓意却极其深刻,蕴含着孔子辨正是非、纲纪天下的道理。故孟子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作为解经之一的《春秋公羊传》是一部系统阐发孔子“微言大义”的今  相似文献   

15.
前一段工作,需要解读古籍,涉及个别字句的使用.我们发现《左传·隐公元年》有:"庄公寤生."王力主编版《古代汉语》下注:"寤,通牾.逆,倒着."而郭锡良主编版《古代汉语》下注:"寤,通牾.逆,倒着."在这里"寤"分别有两个通假字,那么"牾"和"牾"到底有没有关系?孰是孰非呢? "午"在《说文》中有:"午,牾也.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此予矢同意.凡午之属皆从午."段玉裁注:《律书》日:"午者,阴阳交,故日午."《广雅·释言》:"午,仵也."徐复在《说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中按:仵,即牾字,四月纯阳,五月一阴屰阳,冒地而出,故制字以象形.矢之首与午相似,皆象贯之而出也."牾"在《说文》中属于"午"部,并且这个部首中也只有这一个字.  相似文献   

16.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7,(15):72-73
“舐犊之爱”的意思是老牛舔小牛表现出的感情.比喻父母对子女疼爱之情.语出《后汉书·杨彪传》:“后(杨彪)子(杨)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日:‘公何瘦之甚?’对日:‘愧无(金)日磾(mìdī,金日磾,西汉大臣)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操为之改容.”例如《宋史·朱敦儒传》:“谈者谓敦儒老怀舐犊之爱,而畏避窜逐,故其节不终云.”叶圣陶《某城纪事》:“忙什么!’自然是呵斥,但声音里掩不过那种所谓‘舐犊之爱’的情调.”“舐犊之爱”也作“舐犊之情”.  相似文献   

17.
《东方之子》主持人的文化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之子》栏目开国内电视访谈节目之先河。《东方之子》主持人的文化效应,成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历史上的里程碑。本文从《东方之子》主持人的特性入手,论述了它“文化超越”的必要性与必然性。文章说明了两个问题:一、对《东方之子》主持人的文化要求,是其栏目定位的内容之一。是制片人高品位栏目包装的组织部分。它是为栏目实现其商业目的服务的。二、《东方之子》主持人的整体文化形象,是由主持人多样化的文化个性及其表现力构成的。而主持人的文化个性魅力是由文化超越所达到的思想境界赋予的。文化超越,是《东方之子》主持人遵守职业规范和个人文化自觉意识体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说难》,是严复在戊戌维新运动期间写的一篇文章,原载1898年8月5、6日《国闻报》,后辑入《国闻报汇编》。《说难》以甲乙二人对话的形式,从“酒肆中之庖人”、“北里中之女子”和“报馆中之文章”三者的对比中,详细分析而得出了“酒肆最易,女闾稍难而仍易,惟报馆最难”的结论。办报为何最难?严复认为在于众口难调,而且直面社会上所有的人。他说:“从甲则违乙,从乙则违甲,故甲观之以  相似文献   

19.
[原文] 荆宣王同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相似文献   

20.
《于陵子》托名战国时期齐国隐士陈仲子所撰,虽出自后人伪撰,但书中保存了陈仲子的诸多资料,对其文献价值应给予关注。《于陵子》现存最早版本为明《秘册汇函》本,乃《于陵子》后世各版本之祖本。文章对《秘册汇函》本及后世诸本进行梳理、考证,以明晰《于陵子》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