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实践是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基于钢铁生产虚拟仿真的工程实践课程,以复杂工程系统和虚拟仿真资源环境为支撑,采用“层次化”课程目标、“模块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考核方法,在“跨学科”课堂建设、“问题中心”研讨教学、“任务驱动”探究学习、“能力导向”认证支撑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表明,基于工业背景的虚拟仿真工程实践课程建设符合现代工程教育改革方向,有效支撑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值得深入研究与发展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应用为背景,阐述了钢铁生产全流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策略,介绍了硬件条件和软件环境的建设成果,探讨了"1个流程、4个层次、6个要素、8个结合"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以及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该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可为多门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课题研究、通识课程与科普教育、国外专家课及专业认证提供有力支撑,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跨学科教育是后工业时代科技知识生产方式转型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必然要求.钢铁生产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从教学环境、教学资源、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共享机制五个方面进行跨学科建设.基于该平台的跨学科教学以现实关注问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中心,汇聚多个相关优势学科,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引,构建分层递进、循环迭代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4.
李欣欣 《考试周刊》2014,(29):154-155
作为世界上的钢铁生产大国,中国需要高等工科院校培养大量钢铁领域工程师人才。然而出于经济和安全等原因,钢铁生产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在企业的现场实习环节大多无法保证时间和质量,使重要的教育实践环节被迫流于形式。在校园内建设一个整合了钢铁生产全流程的仿真模拟平台,可以作为企业实习的一个重要补充。本文以北京科技大学钢铁生产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介绍学校对虚拟实习的探索。虚拟实习的开展将为学校节省大量的实习经费开支同时保证实习质量,同时还可以使学校协助钢铁生产企业培训新员工及开展校企合作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5.
“智能制造”已成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主攻方向,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以虚拟现实(VR)技术为基础,将智能制造实际生产过程与虚拟仿真相结合,实现三维(3D)仿真教学。通过“虚拟+实物”的数字化双胞胎教学模式,在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切实有效的课程实施方案,完善教学体系、深化教学改革,满足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培养智能制造等相关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VR技术构建了森林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发了森林作业技术与装备和工程索道2个实验教学项目,包括动画演示与交互操作.实践表明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具有实践性和交互性,教学效果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228-231
结合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在融合学科专业与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并组建了具有开放性、前瞻性、互动性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开发了人机交互式且具备协同模拟实验功能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借助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平台管理系统,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调用实验资源,从而丰富了现有的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展了高危、高成本、极端条件下的材料制备、分析及加工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了安全可靠、绿色节约、可视化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中心以国际一流的科研项目和学科优势为依托,形成科教结合、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特色,在精品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特色、实验教学成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9.
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是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的新尝试。通过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的3302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现状,以及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应用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研究发现,我国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技术要求高,学校专业人才少;二是评价体系缺乏,课程质量良莠不齐;三是区域分布不均,共建共享机制不足;四是教学改革难度大,教学面临新挑战。为此,提出以下四项对策:一是综合应对技术挑战,引进培养专业人才;二是完善评价体系,加强课程管理与评估;三是建立共享机制,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四是推进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推动实验教学改革。建议各高校在推进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时,在“能实不虚”的基础上更大程度提高课程建设水平,集中优势资源,携手打造虚拟仿真实验“金课”,提高我国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国际影响与国际地位,开创高等教育实验教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面对我国现代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优势入手,重点阐述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及实施效果,以期能够显著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受工况条件的约束和限制,与石油及天然气工程技术相关的实验和工程实践技能训练,无法在常规实验室完成,此外由于油田现场因高危、高风险等极端工作环境,也无法接纳学生开展实验或实训,因此虚拟仿真是开展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技术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技能训练的有效途径。以西南石油大学油气开发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为例,介绍其教学资源应用案例、教学体系、教学实践与认识。  相似文献   

12.
江苏大学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夯实学生的车辆动力学专业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探索车辆安全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强化学生的先进制造工程能力为宗旨,践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建立了以毕业要求为导向、涵盖车辆工程专业主干课程、虚实融合的先进实验教学体系,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为虚拟实验资源的快速通道,形成了"实验模块先进、系列化、可拓展""多学科协调参与、资源共享""辐射范围广"等特点,为车辆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模式和理念。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的进程中,工程实践教学对于提高高校理工科学生的专业素质尤其重要。虚拟仿真实验是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它突破了高校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工程实践教学中优势明显。文章主要分析了传统工程实验教学的局限性和虚拟仿真在工程实践中的优势,并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木质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制造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以胶合板产品生产为例,从生产过程的实际问题出发,设计了融合产品结构设计、工艺优化和质量综合评估等实践技能于一体的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通过采用情境浸入式、任务驱动式和激励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做中学”和“反思中学”的过程中,自主架构知识体系,并实现了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迁移,达到了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拓展创新思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高等教育的基地,也是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摇篮.无论是在知识传输还是思想教育方面都责任重大.课程思政融入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与课程思政的结合找到切入点.立足理论与实践,专业内容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整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将课程思政有机的融入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体系与课程评价体系.着力培养具有理论...  相似文献   

16.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但是其现有的课程教学在教材、教师教学和考核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改善教学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研究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一种开展《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能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弊病,提高教学效率,锻炼学习者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是数字赋能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将工程能力培养中存在的线下实践教学难题通过数字形式呈现,人机交互中传递知识,提升工程理念,厚植工程素养,以虚补实,完善工程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补足人才培养方案中部分工程实践能力和素养缺失。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目标达成、线上教学实施、师生互动研讨、过程评价考核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实践证明,充分发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资源优势,通过课程整体布局、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融入工程、考核激励约束等举措,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  相似文献   

19.
根据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结合工程认证的要求,江苏大学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通过自主研发、科研成果转化和联合开发等模式,设计了"汽车构造原理与虚拟拆装""汽车性能仿真""汽车电子与测试技术""新能源汽车"及"汽车制造技术"等5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所构建的5个平台涵盖车辆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的相关实验、为车辆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模式和理念。  相似文献   

20.
工程热力学是国内外大学能源动力、机械、化工、市政、航空航天等多个工程类专业的核心技术基础课之一。在新形势下,传统工程热力学实验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其实践教学要求,需构建合理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现实践与教学之间的良好协同。工程热力学虚拟仿真平台建设顺应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把理论和实践巧妙融合,同时创新性地融入了科研与学科竞赛实验元素,使学生深层次理解复杂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效突破章节教学难点,科学培养能动学科学生综合素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科学构建促使“教学、科研、实践”三者有效融会贯通,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技能与素质,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构建了完整的热力学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彰显了能动学科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