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提出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在于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建设,基层治理法治化是治理法治化的基础和关键,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需要制度创新,并在实践中探索基层治理法治化新格局的路径选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建立党委领导、区域统筹、多方参与、共驻共建的党群服务中心,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破解城市基层治理难题、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厘清党群服务中心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型载体、城市基层治理的新兴阵地、服务城市基层党员群众的新型平台的定位,通过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态势而创新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拓展服务城市基层党员群众新渠道,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的效能,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基于此,指出了建立党群服务中心的必要性,明确了党群服务中心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定位,探讨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的效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情感治理作为柔性治理工具,与技术性治理互补,为基层治理提供情感赋能。文章以基层党组织为研究对象,基于对皖北L县C村的实地考察,构建基层党组织运用情感治理的逻辑框架,分析其内在运行机理。研究发现,价值、历史、文化等因素共同构成了情感回归基层的逻辑。从C村的实践经验来看,基层党组织通过党建引领,以“1+N”制度为依托,有利于进行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搭建“熟人社区”,达成地方性共识,实现村域文化重构,将功能方法层与具体运作层相结合,实现情感治理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基层治理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基层治理在现代化进程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现代化为基层治理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基层治理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然而,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基层治理还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具体表现为基层组织能力不足、公众参与度较低、信息透明度不够、法制环境有待完善。应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化、加大政策执行力度、保证司法独立公正等路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有效防治农村突出环境问题能够更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治理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既与基层生态治理体系不完善有关,也与基层生态治理能力有关。生态治理体系不完善,必然影响到生态治理能力的提高。推进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既要严厉惩治环境违法以治标,又要通过完善生态治理体系、提高生态治理能力以治本,通过标本兼治,逐步实现基层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马越 《唐山学院学报》2022,35(4):13-18,47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对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而政治功能提升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之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二者一方面存在目标和价值理念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联性。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衡量标准,目前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还存在淡化、虚化和弱化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讲政治、强思想、提高群众组织力、抓住"关键少数"、加强制度建设等途径推进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列宁"政治遗嘱"关于国家治理的思考是列宁基于苏维埃俄国世情、国情、党情变化所作的思考和规划,有其深厚的历史基缘。其中,初步形成了以强化民主集中为重点,确保治理决策科学化;以扩大基层民主为首要,推进治理途径民主化;以国家机构改革为契机,力主治理方式法治化;以权力制约监督为抓手,实现治理过程规范化等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列宁"政治遗嘱"关于国家治理的思考对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层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基层的具体实践,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培植基层法治土壤,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和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基层治理法治化,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国家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它体现着国家对基层治理的意志,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便是这一意志的重要体现。共同性关系联结是共同体的本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基本问题是公共性治理关系的建构。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结构性要素,通过宣传、动员、培育、整合、吸纳、服务等机制对共同治理的价值、主体、组织、资源、制度等治理要素进行集成,生成了把多元主体联结起来的治理关系,促进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形成。党组织引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本质是以治理要素的聚合重塑社会关系、生成治理关系,进而构建社会治理有机体的过程。集成式联结为我们从关系角度认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模式提供了一种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0.
“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基层治理将在新发展阶段承担更大的责任。不断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为“十四五”规划目标实现提供基层治理层面的保障,有必要继续深化“基层党建+智慧服务”创新模式:打造一支高素质、智能化的基层管理队伍;构建和完善高效便捷的社区智慧服务网络;打造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实现社区治理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以“明责+扩权+赋能”为切入点,向基层放权赋能;扩大基层组织的管理权限。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明确强调创新对于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如何在新时期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带动社会治理,就成为新时代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文章通过对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现状的分析,得出新时期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基层党组织思想和组织建设有待完善、发展不平衡以及其他一些影响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因素。对问题的产生进行了结合实际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路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区教育是社会治理全面实施的有效载体,也是助推社会治理深入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转型、增强基层社会发展活力和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等方面意义重大。在社会治理视域下,农村社区教育的理念日趋科学化、主体日趋多元化、方式日趋多样化。为推进农村社区教育发展,需要更新农村社区教育模式,构建农村社区多元主体协同关系,发挥农村社区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以全过程民主理念嵌入基层治理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不同于西方局部的、有限的自由民主,全过程民主的核心要素在于过程,呈现的是政治诉求与支持通过协商转换成权威性结果的过程。但与全过程民主的应然要求相比,我国乡村基层治理民主实践存在着村民的参与权未得到有效激活、主体间民主协商机制缺乏必要规范、村民自治的功能弱化普遍存在、监督机制贯彻落实不够有力的实然问题,亟需全过程民主嵌入其中发挥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展开,全过程民主的实现逻辑要求基层治理主体坚持示范治理、依法治理、责任治理、参与治理、数字治理,深入推进党的领导、法治思维、主体权责统一、民众参与、技术赋能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协调推动乡村发展和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新技术成为政府新一轮历史变革的关键力量,对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和协商共治的数字化社会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公共伦理价值,但也给基层政府治理带来诸多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更新治理理念推进基层政府数字治理系统化,构建基层行政伦理组织体系促进基层数字治理的规范发展,加强对数字治理伦理教育营造良好数字治理氛围,发挥治理主体的积极作用构建多元参与主体综合治理体系,从而推进基层政府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作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并重的整体性治理逐渐成为治理实践的引领性模式,不少基层政府也借势于整体性治理构建基层治安防控体系。有鉴于此,以整体性治理为研究视角,通过构建“理念—目标—结构—手段—机制”整合性分析框架,从Y区B街道“平安联盟”治理实践出发,深入研究整体性治安防控体系的实施现状及其成效,探寻整体性基层治安防控体系一般性建构规律,为未来基层治安防控的数字化、整合化发展提供证据支撑与方向参考。研究发现:基层政府凭借“多重优势融合”“内外需求并重”“多元主体合力”“数字技术协同”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等五大要素的协同推进,得以实现基层治安防控体系的整体联动。整体性治理绘就了基层治安发展蓝图,为应对基层治安防控碎片化等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嘉应学院学报》2016,(6):40-44
基层社会治理与城乡社区自治是党和政府近年密切关注的问题。作为城区基本单元的城市社区,需要不断创新社区治理和构建起完善的治理结构,积极推进基层社区自治管理,为实现基层民主、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框架下,综观30多年来城市基层治理观念、思维和工具的变迁,基于城市基层治理制度设计及其演化的重要维度,挖掘基层治理依循的价值理念、体制机制及其形成、发展的内生逻辑,以展现我国城市基层治理改革、前行的驱动力、价值基础与制度选择。从我国城市基层治理转型以获得治理适应性能力为切口,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治理价值系统,凸显城市基层治理人民性、公共性等核心价值取向,建构独具特色的中国城市基层治理制度形式。党的引领、多元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本质,是我国城市基层治理实践发展中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层治理能力与农村民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不断发展,在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日益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和保障。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实践取得长足进步,法律体系初步形成,组织体系日益健全,制度机制不断创新,内容体系逐渐丰富,保障条件显著改善,基础地位日趋巩固。当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治理的生态发生了深刻改变,为农村民主管理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包括城市化进程加快、民主管理出现真空,工业化发展迅猛、管理体系难以整合,信息化程度提高、干群能力凸显不足,社区化服务推进、物质保障有待加强,行政化管理加重、体制机制错位失调,法制化建设滞后、制度建设亟须优化等。为此,进一步推进民主管理的科学发展和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建设,需要扩大有序民主、健全三级联动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强化公共服务、完善多元参与的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推进城乡一体、构建融合统一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加快多元投入的农村社区建设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建构同心多圆的农村民主管理生态,加强顶层设计、形成科学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战略。  相似文献   

19.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新形态,以区域治理、基层治理和协同治理为治理手段,基本特征表现为治理结构的层级性与传递性、治理原则的适度性与合法性、治理手段的科学性与多样性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在顶层设计上谋划整体布局,在具体实践内优化具体举措,在制度推进中夯实法治保障,全方位探索中国特色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建构与完善是基层社会的治理有序性、有效性的制度保障。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基层,中央各项政策落实责任主体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的重点难点也在基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避免体制机制冲突,保障体制机制有机衔接,已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