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鸥  文芳 《湖南教育》2008,(10):26-29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建立,古老的中国开始步人民主共和时期,新的历史纪元开始。随着国体的变更,要求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为了迅速恢复全国各地的正常教育秩序,并为新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教育发展规划蓝图,临时政府教育部于1月19日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文件规定“各种教科书务必合于共和国民宗旨,  相似文献   

2.
浅谈电视纪录片《中华之剑》的艺术魅力顾岩罗丹说:“没有生命便没有艺术。”同样,对于一部电视纪录片来说,它的生命就在于它的真实。看过八集电视纪录片《中华之剑哟观众,都很难忘记片中那鲜明强烈的真实感。《中华之剑》代表了近期中国电视纪录片所表现出的特有的美...  相似文献   

3.
<正>小朋友们,你了解自己的家乡吗?在我们中国的地理历史中,有这样一条大河极为出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河”是它的专有名词,中国古籍中的“河”专指它,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据考证,地球上所有的大江大河中,像黄河这样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独立拥有的大河,而且至少持续了两千多年,是比较罕见的。  相似文献   

4.
《孟子》中的女人,可以认为有几个意味:其一,是与男人对举与比附的女人,不是单独显现的女人。其二,似乎是一个一个虚幻的故事,没有实指的女性话题。但是,越是虚的,越使人觉得那是实的;越是实的,倒越使人觉得那是虚的。其三,我们不知道《孟子》中的女人,怎么看待我们后人。《孟子》中的女性话题或者女性故事,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的典故,没有时代性限制,达到了哲学上的永恒。最终,女人在《孟子》中,是一个意境:孟子用语词说出来的女人。语词成为哲学,成为教育,成为历史记忆。最终,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无逃于语词中的男人和女人,任由后人在语词中摆布。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人与现实中的人是隔膜的,我们倒是在典籍的语词中才能对人无限欣赏与神入。  相似文献   

5.
《滨州学院学报》2020,(5):24-27
中华传统兵学有自己肝胆俱全的兵学要素,有自己别具特色的军事用语,有自己独立不依的知识体系,有自己延续不断的民族基因,有自己追求不懈的和平理想。而这些元素无一不在纪录片《中华兵道》中得到生动展现。从军事学术的角度,在中华文明的大背景下,探寻了《中华兵道》蕴含的学术内涵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史世峰 《师道》2011,(5):35-37
有人说“当今学界大师寥寥”,进而唏嘘感叹……我无意例举反驳,因为反驳亦如此论,并无多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嘻嘻,今天一上课班长就对大家说:“Ladies and Gentelmen(女士们,先生们)!今天老师去开会,这节课……”没等班长说完。教室里已闹成了一片。嘿嘿,自从上六年级后就没怎么好好玩过。今天终于可以过把瘾了!  相似文献   

8.
薛颖 《语文天地》2012,(23):27-28
《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写于1987年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笔疏朗清淡,诙谐幽默,寥寥几件事就勾勒出一位别具个性的教授形象。有人说:汪曾祺的文章,"初读似水,再读似酒"。酒是需要细品才能体味出其芳醇的,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也是如此。一读叹其人初读《金岳霖先生》,读到的是金岳霖的  相似文献   

9.
顾琴 《语文天地》2012,(12):27-28
《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写于1987年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笔疏朗清淡,诙谐幽默,寥寥几件事就勾勒出一位别具个性的教授形象。有人说:汪曾祺的文章,“初读似水,再读似酒”。酒是需要细品才能体味出其芳醇的,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那是一只多么美丽的孔雀啊,毛羽飞扬,闪烁着七彩的光芒,在天宇中飞翔成蓝色的哀伤和凄婉。它为何要徘徊?它一定有所缱绻,一定有所眷恋。鸟犹如此,人何以堪?这是发自内心最深处,情感最柔软之处的一种联想和暗示,其实和比兴无关,甚至和艺术无关,因为,出自真情的东西,艺术永远要让位于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只是真情的一种衍生品而已。而这种真情便是对一个爱情故事的感动和咏叹,对一对爱情悲剧男女的同情和扼腕,还有对爱情和生命的相互意义的一种思考和盘点。  相似文献   

11.
《今日教育》2004,(3):45-45
  相似文献   

12.
穿越心灵的通道,在长长的沉默与倾听中.我纷乱的思绪终于栖落在您的《新教育之梦》中,轻轻的,悄悄的。无边的长夜弥漫着一种透明。  相似文献   

13.
《生死抉择》不是进口大片 ,只是一部国产影片。其原著小说畅销了好几年 ,而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反腐正是民心所向之时 ,《生死抉择》犹如“一块巨石”一石击起千层浪 ,令举国上下无不为之震撼。《生死抉择》让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反腐倡廉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4.
<生死疲劳>的扉页上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小说的叙述者西门闹在土地改革时因地主的身份被枪毙,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在阴间受尽酷刑,历尽了生死的六道轮回,最后托生为畸形儿蓝千岁,然而蓝千岁却依然目光"野气刺人",表情"沧桑而悲凉",并没有达到"少欲无为,身心自在"的情境;转视小说的另一主人公--蓝脸,伴随领西门闹托生种种动物的转世,在建国的最初五十年里拒不纳,入生产合作化的狂潮,莫言将此阐释为"有价值的个性",随着各个人物命运的尘埃落定,小说最初的"少欲无为,身心自在"的境界却依然没有水落石出,作者追寻的"身心自在"究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5.
民国何似?删繁就简,用几个关键词或可尽其意。一日“多事之秋”,文争武斗,各路英雄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二日“内忧外患”,外患最大莫过日寇入侵,内忧先是南北对峙,继而国共党争;三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张之洞话说晚清的,移说民国更确,1912年10月1013民国成立,宣告在中国绵延数千年的帝制终结,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诞生。然而民主共和的理念与制度,在那充满着“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几乎从来没有实质性地实施过,更不用说到1949年,民国从名到实都在大陆上消亡了。  相似文献   

16.
《白夜》作为“都市”小说,与《废都》有一致性:作家处于“边缘状态”,一方面他走出了商州;另一方面他还没有走进都市,都市不是他的家,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使《白夜》触及到都市的某些深层问题,冠《白夜》以现实主义作品是恰当的;由于作家的艺术追求,希望做的是现实生活与神秘文化的结合,所以,不同于他早期的现实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17.
18.
为展示我国教育工作者的最新科研与教学成 果,为教师的职称评定和学术交流提供帮助,北京 文理畅想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相继与科学技术文献 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了《中华教育教学论坛》等系 列教育丛书后,应广大教育工作者之邀,现面向全 国征集《中华教育纵横》一书文稿,详情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正>“这是黎明时分,地球某处的一片草原,草原下隐藏的是像星球般巨大的世界,茂密的草丛变成了森林,小石头就像高山,小水滴形如汪洋大海。时间以不同的方式流逝,一小时像过了一天,一天像过了一季,一季像过了一生。要想探究这个世界,我们必须得先保持静默,倾听这奇迹。”电影纪录片《微观世界》片头,在美妙的音乐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