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岭南俗信是一种独具特性的民间文化,它与道教存有亲缘关系,其俗性率朴、巫俗庞杂契合道教的文化精神,其图腾崇拜、神仙信仰与道教信仰一致,有利道教的南传发展。汉晋时期,岭南成为中国道教的重镇,亲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抱朴子内篇》是道教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是魏晋神仙道教的代表作,也是集战国至魏晋的道教理论和方术之大成的重要典籍。《内篇》的本体论思想在道教思想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地位,分析了“玄”作为宇宙本体在葛洪神仙道教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玄”、“道”、“一”三个概念在葛洪神仙道教思想体系中的关系,论述了葛洪本体论思想对老子、文子、关尹子以及庄子等先秦道家以及早期道教中的本体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神仙道教是魏晋时期独特的道教形式,其理论奠基者是东晋的葛洪。《抱朴子·内篇》多处论及儒道关系,为我们了解魏晋时期神仙道教的儒道关系论提供了基本的线索。葛洪通过对儒道的比较,论证了道本儒末,道先儒后,道简儒难,故可离俗世而求神仙。同时,葛洪还一再强调积善立功的重要性,将道教的长生成仙与儒家的内圣外王统一起来,把儒家的忠孝仁信纳入道教戒律,按儒家的伦理纲常建构起道教的神仙体系。葛洪会通儒家和道教的思想。不仅是魏晋时期神仙道教关于儒佛关系论的一大总结,也对南北朝的道教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具有本土化的交融性和相生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古时期,岭南地区山林远海较多,自然灾害频繁,气候恶劣,巫术盛行。当地的少数民族大都相信万物有灵,信仰内容广泛。道教在神祇的塑造方面善于将国内各民族的神灵信仰纳入自己的范畴中,在现实的修行与传教行为中乐于隐遁山林,超然物外。道教神祇与岭南民间信仰在岭南地区交互影响,共同形成了以道教神祇信仰为基础的岭南民间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泛论神仙学说的性质和葛洪的评价 随着人们对探究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特色的兴趣的增长,道教这个中华民族历史上土生土长的宗教,也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眼下学者们谈道教,不能不谈葛洪。但是葛洪与道教之间,到底有多少关系? 生活在公元三至四世纪的葛洪,是中国古代一位重要的知识分子。《晋书葛洪传》称他:“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但是他的学术遗产,千百年来很少得到恰当的理解。因为他“不成纯儒”,“尤好神仙导养之法”,历来被人看作神秘的道教宗  相似文献   

6.
岭南的东江区域,具有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传统。一些仁人志士为这里的文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晋代的葛洪与宋代的苏轼,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足迹。他们在游览、隐居、修炼、创作与著述的过程中,弘扬了中国的儒道文化传统与古典人文理念。文章聚焦葛洪与苏轼的养生智慧,揭示其内涵、方法及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惠州罗浮山是著名的道教胜地,在罗浮山开展道教文化旅游有着天时、地利、人和之便,而在打造罗浮山道教旅游的文化个性时,可以道医养生文核心,树立葛洪、鲍姑、黄大仙、陈楠等罗浮道医品牌,营造道教养生氛围,开发多层次的道教齐生体验产品。  相似文献   

8.
葛洪是中国两晋时期道教史上的著名思想家.在儒道关系上他阐述了"尊道贵儒""儒道互补""道本儒末"的思想.葛洪将儒家的忠孝为本、为善去恶、重视礼制等观念,融入到道教思想体系中,丰富了道教伦理思想;通过"援儒入道",完善了道教的教化功能,促进道教从民间走向官方,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9.
在佛教入华的三条路径中,岭南交广海路作用最大。佛教传入岭南的时问大约在东汉末年。佛教在岭南的早期传播相对缓慢,对民众生活习俗影响甚微,这一点和北方的情形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岭南百越各部族原始宗教思想和习俗纷繁复杂,不利于佛教的传播;道教更加适应岭南社会,发展更为迅速,变相排斥了佛教的发展;与中原地区相比,岭南社会相对稳定,接受佛教思想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社会文化水平落后,限制了佛教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道教与中国传统数学发生广泛互动有其内在原因。就历时性原因而言,两者有着共同的思想与学术渊源,其诞生、发展和演变均受到了易筮术数和道家哲学的重要影响,而道教所承黄老道学与传统数学学术脉络又均可追溯到先秦史官系统;道教与传统数学互动的共时性原因,则是两者在思维方式与文化结构上具有互补性。道教与中国传统数学的双向互动有其内在机制:一方面是道教思想家往往援引传统数学建构道教义理,数学因而成为道教思想的一个内在部分;另一方面,中算家在研究过程中又多主动吸收道家道教思想,使之构成传统数学思想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岭南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岭南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有其特殊的意义。在时代发展中,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交叉应用使得岭南音乐特色教学之路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研究分别从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和师资建设上提出路径优化策略,为岭南音乐特色教学的实践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葛洪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思想家。葛洪的代表作《抱朴子》中不仅有重要的宗教理论.同时也包含了许多美学思想。其中所蕴含的人格美学思想极为丰富,对于我们今天理想人格的建构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文章着重分析葛洪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和虚静出世的审美心态,阐释其对儒道人格美学思想的融合和对魏晋人格美学思想的吸收。进而揭示葛洪人格美学思想的独特价值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晋南朝道教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南朝时期 ,政权迭更 ,时局动荡 ,为道教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葛洪、陆修静、陶弘景一批文人道士对道教的教理、教仪进行了发展和完善 ,对道教组织进行了清整 ,使东晋南朝道教士族化日趋成熟。特别是茅山宗的创立 ,标志着道教已进入宫观制阶段 ,它为唐宋道教的兴盛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相似文献   

14.
葛洪虽以道教外丹学名世,但其内丹养生学也在道教发展史上居有承先启后的地位。惜乎过去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对葛洪道教内丹学形成的由来及其成因,对其内丹功法诸如宝精、行气、导引等内容一一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5.
仔细考察魏晋时期道教重要人物葛洪的思想体系,我们既可看到其以道为本的坚定倾向,又可看到其内心深处解不开的儒家情结。本通过葛洪道本儒末、尊道贵儒、孔、老皆圣、评道扬儒、成仙之途等思想主张及其理论活动,对葛洪思想体系中的道儒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自葛洪在道教史上的地位被认可以来,学界对于葛洪的“道家”著述《抱朴子内篇》的研究逐渐丰富,但还并未有专门梳理《抱朴子内篇》研究成果的文章出现。目前学界关于《抱朴子内篇》的研究,主要围绕着葛洪的仙道思想体系为核心展开。部分学者通过葛洪的生平及《抱朴子内篇》的成书流传情况,说明葛洪在道教思想史中的地位,更多的学者则通过对《抱朴子内篇》的理论、概念等研究,揭示葛洪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7.
葛洪是晋朝道教名家,是子部名篇《抱朴子》和医学名著《肘后要急方》等经典古籍的作者。本文从《资治通鉴》、《晋书.惠帝记》和《晋书》的《张昌传》、《葛洪传》,还有《抱朴子外篇》中得到线索,得出葛洪生于西晋武帝太康三年的结论。葛洪卒年,本文从其辞世的见证人邓岳入手,考证了邓岳任广州刺史的年月和其卒年,从而推证出葛洪卒年应为邓岳去世之前的东晋建元元年。  相似文献   

18.
以岭南传统文化为例论证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备哲学思想建设功能、政治思想建设功能和道德建设传承功能等。在哲学方面,陈献章、湛若水创立的岭南江门学派倡导以"自然为宗";在政治方面,康有为、孙中山建设"小康"、"为公";在道德方面,慧能、葛洪的"善修";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哲学的、政治的、道德的积极启示。通过对此功能主义取向的研究,必然会推动岭南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研究走向深入,彰显文化理性。  相似文献   

19.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其道教文化资源异常丰富。本文对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如下设想:"修旧如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齐头并进;大力推广武当功夫品牌,促进武当山道教文化产业的发展;另辟新径,加大对武当道教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丰富旅游项目,将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民间道教俗信——黄大仙信仰从产生之初便被地方化利用,尤其是进入岭南之后,更是不断与当地地域文化发生互动。传说、祠庙的地方化不仅丰富了黄大仙信仰的内涵,而且使黄大仙信仰在岭南获得广泛的崇拜,并最终成为全球华人共同崇拜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