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细细品味发现,教师研究分析教材的过程与青原行思大师参禅的不同境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
探寻微课程之"微",它在呈现形态上"微小"或"短小"、知识挖掘上"精微"与"适切"、课程研制上"草根"与"开放"等表征的背后,还蕴含着特定的认知理据、视点差异与技术悖论。透视微课程之"课",它以学科知识点为起点,以学习者经验为依据,以经验的改造为旨归。审思微课程之"程",它以"课程要素的整全性""知识点间的系统性""微课程间的耦合性"为内在逻辑。从"微""课"与"程"三个向度加以判读,有利于建构微课程的分析框架,创新微课程的应用模式,探索信息化时代的课程开发范式。  相似文献   

3.
经典研读是人文教育非常基本的途径。人文教育中有关经典研读存在着永恒观、相对观和权威观三种观点,这三种观点各有千秋。在人文教育中实施经典研读必须注意营造适宜环境、确保研读质量和重视师资建设。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弘扬劳动精神进行了系列论述,彰显了丰富的理论内涵和独特的价值意蕴.其基本前提是要坚守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和热爱劳动的价值取向,让正确的劳动观念得到普及,使劳动精神成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广泛共识;其必然要求是要涵育科学劳动、辛勤劳动和诚实劳动的社会风尚,让真挚的劳动情感内化于心,使劳动精神成为人民投...  相似文献   

5.
学校空间界定了行动研究的范围、主体和目标指向,教育行动研究既是对作为手段和途径的学校空间建立探究关系,也是对作为产物和结果的学校空间的敏感与重新建构,其中包括对构想预设的学校空间的审视与超越、对学校空间实践的观察与反思以及对表象性学校空间的发现、展示与改造.在行动研究中,参与者不仅要观察并感知围绕自己身体所展开的一切,而且还将通过反思、审度与重新行动来展示身体本身的能动性与创造力.它是被动的身体与能动的身体在空间里聚合.行动研究的目标指向于教育行动,而学校空间则是教育行动所赖以进行的背景和资源,也是行动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伴随着一种民主、公正的学校空间理想模型,行动研究的任务就在于深入认识并重新生产学校空间.  相似文献   

6.
文学经典品读让德育强化情感力量,蕴含美学韵味,彰显人文精神,对于潜移默化地涵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德育工作应探索多种方法策略,正确引导学生品读文学经典,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7.
大力加强辅导员工作,是当前社会和高校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对新时代辅导员工作的研究除了需要纵深的推进,还需要进行战略性重构和融合研究。文章认为,首先,要全面认识辅导员之“辅”的深刻内涵,不断推进其“辅助”作用的高效发挥;其次,在深刻认识辅导员之“辅”的职能作用的基础上,有效掌握辅导员之“导”功能;最后,立足身份维度,深刻把握辅导员之“员”的多重意涵,全力探究辅导员工作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8.
同事之间偶尔说起《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课的教学。我说《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我没落下一篇,每篇课文都给学生上了。有人对此很诧异:"10个单元课文,又是以文言文为主,哪有那么多时间?"是的,如果把《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等同于必修课的文言文教学,这门选修课就不仅仅是时间不够的问题。在一些教师看来,学生有了必修课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再加上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即便应对高考,问题也不大,没有必要在这门课上花太多时间。  相似文献   

9.
经典文本研读是阿兰·布鲁姆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本的研习》对经典文本的重要性、经典文本研读的必要性、政治哲学面临的挑战、经典文本研读的路径进行了深入阐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智慧,终身道德学习既十分强调对学习者学习权力的珍视和学习积极性的激励,也非常重视学习者对道德的反思、体验、认同和超越,突出表现为终生性、自主性、反思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本质特征。终身道德学习的实现需要注意凸显学习者的道德主体地位,倡导生活实践的融入支撑,重视网络道德学习的价值引领,强化学校道德教育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大学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教师而言,大学课堂教育,应该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而应使学生和自己在完成知识传递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得到美的精神享受。第一重境界:感知境界感知境界,指的是作为大学教师,进入课堂,面对学生,首先要迅速找到上课的感觉,使自己和学生同时进入感知境界。要达到感知  相似文献   

13.
14.
15.
我国大学的跨学科研究面临三重障碍:组织结构的院系隔离和跨学科学位的欠缺造成组织障碍;僵化的人事制度和评价制度构成制度障碍;以学科分化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学术评议中的"本位主义"造成资源障碍.有鉴于此,必须促进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多元化,成立跨学科专家委员会、信息办公室等机构以提供组织支持;必须采用固定和流动相结合的人事制度、相对灵活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以提供制度支持;必须加强校级统筹以促进资源共享、设立跨学科研究发展基金以提供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16.
国学经典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研读经典就是在和无数的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交谈,它可以使学生的道德情操与个性品格、文化素养与情感智慧全面提升,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也是一盏指路的明灯。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校对核心评价体系的追随、思政课教师对教学投入的欠缺,以及学生对理论认知的偏颇,使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呈现弱化态势。经典著作研读是深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关键路径,加强经典著作研读的策略包括:注重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加强课程建设,促进经典渗透;培训兼职教师,积蓄理论力量;关注学生特点,拓展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18.
刚刚面对这本《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以下简称《经典》)时,虽然它还泛着幽幽墨香,但很多学生一定会大皱眉头,原因有三:一是觉得它太“古老”,与现代生活相去太远;二是觉得它太深奥,与高中学生阅读水平不相适应;三是觉得它太枯燥,与青年学生们生龙活虎的性情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9.
应用文写作教学具有发展学生综合写作能力、陶冶学生公民意识、涵养学生职业素养三重价值。应用文写作教学引入真实性写作、探究性学习与跨学科整合等学习理念,不仅有利于突破传统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局限,也能够促进应用文多元育人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基于技术理性立场、追求知识传授的系统性、鼓励学习的竞争和效率是传统大学课堂的基本特征;对话型大学课堂重视反思性实践的价值、突出知识建构的情境性及学习共同体的形成,这不仅能克服传统大学课堂的弊端,还能有效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对话型大学课堂的生成则需要通过营造合适的课堂教学文化、以感性经验整合理性知识、问题主导生成教学内容等方式来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