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色湘西》再现了湘西人民原生态的质朴、侠义、血性、悍美精神;彰显湘西人民“大义”、“大爱”的家国情怀;讴歌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湘西儿女英勇抗战、浴血沙场的民族豪情。  相似文献   

2.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在抗日战争的8年间,正是这种神圣的感情,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起中国人民胸中反侵略的怒火,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3.
“人民至上”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恢弘历史进程中,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她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赓续传承,有利于筑牢长期执政根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贯彻落实“人民至上”价值理念,需在回答“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中厚植人民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造福人民。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奋斗的历史,更是一部不断改善民生、推动民生建设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民生建设的历程,虽历经坎坷,但却波澜壮阔,成就辉煌。本文试图从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民生问题层次性的角度,正确理解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与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5.
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之路是一个在继承与发展中彰显实效的过程。在民生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解放民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发展民生: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提升民生;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民生建设的过程就是反贫困斗争的过程。在民生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解放民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发展民生;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提升民生;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于构建和谐民生。中国共产党人的民生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一个国家的民生之本,是具有典型民生属性的生产要素。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始终坚持土地的民生属性,遵循土地制度演进的民生逻辑,紧紧围绕如何解决好土地问题,保护和增进人民利益,不断推进民生建设。依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我们党在百年历史上土地制度和政策经历四次重大演变:让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建立土地集体所有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推动“三权分置”改革。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制度改革和政策演进表明,坚持党的领导是保持保证土地民生属性的根本政治保障;坚持土地公有制是实现土地民生属性的根本制度保障;坚持推动土地公有制实现形式不断改革创新是增强土地民生属性的体制机制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土地制度和政策演进百年历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土地公有制的巨大制度优势,那种企图把我国农村土地改革引向私有化的主张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正>一、教学设计思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人民解放战争”一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基于此,笔者认为学生学习本课后应该知道解放战争的基本过程,感受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交织的家国情怀;知道土地改革以及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对于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这一全新思想统摄高中思政课程有关国家制度的全部内容。思政课教师可通过开展主题教学,化解学生心中疑惑:“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的历史过程是什么,为什么说“全过程人民民主”优越于资本主义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等,让学生认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能、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说就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使劳动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经过千难万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不受欺侮的路,是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路”.我国近代以来的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为实现民  相似文献   

11.
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妄想以西方的“多党制”来代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他们喋喋不休地说,中国共产党是“一党专制”,是“民主政治”的障碍,唯一出路就像西方那样实行“多党制”,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同共产党相对立的反对党,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翻社会主义制度.这是违背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道路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是根本行不通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与“多党制”是根本不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符合中  相似文献   

12.
思齐 《教育文汇》2014,(21):3-4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它不是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具体而又生动的长久实践。 改善民生是为人民服务的首要任务。民为邦本。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中,有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在社会各阶层中有“基本民生”“底线民生”“热点民生”问题,要妥善处理好困难群众的就业、就学、就医、社保、住房、教育等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民生,是人民群众的生存之本。民心事关重大,民心不可违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既在百年奋斗实践中积淀了丰富内涵,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呈现出新的时代表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彰显,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展实践中,是“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表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着力点,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得以有效保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表达。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民生指向,将党增进人民福祉的价值目标落到实处,是“为人民服务”的民生表达。这些表达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以贯之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4.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寓惠民于兴国实践之中,为中华民族共享荣光作出了卓越的历史性贡献,充分诠释了其赤诚深厚的人民情怀。  相似文献   

15.
秉承真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和深厚的民生情怀,中国共产党人天然地肩负起了为民请命的伟大历史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和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密切交往中,这一情怀得到了进一步的现实深化。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集中体现在"四个一"的大政方针决策之中,表现出坚定的内生性、主动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当然,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的当代民生实践也面临着诸如腐败问题、两极分化问题、西方和平演变问题等新旧情况的复杂挑战,这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同全国人民一道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予以克服和战胜。  相似文献   

16.
“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概念,一直被马克思主义者推崇和使用,在中国更是踵事增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并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百年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人民主体地位理念。“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伟大优秀历史经验。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探讨人民主体地位理念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沿革、明确人民主体地位的实践路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发展阶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坚持以人民是权力主体、人民是价值主体、人民是实践主体和人民是评价主体四个方向为指向标,在实践中落实和保障人民主体地位。要筑牢人民权力主体地位,发展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障人民价值主体地位,让社会发展成果进一步惠及全体人民;发展人民的实践主体地位,坚持“紧紧依靠人民”的实践指向;落实人民的评价主体地位,坚守“人民满意”的根本标准。在现代化建设中落实和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在组织和领导太行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过程中,基于减轻人民负担,保护人民利益,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抗敌的积极性,巩固民主政权的目的,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民生建设的探索实践,邓小平民生建设思想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思想的内涵,对我国当前民生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光辉的历史雄辩地证明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最基本的经验总结。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政党自信是政党勇往直前的动力基础,是坚定中国共产党自信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关键。中国共产党最有理由自信,因为中国共产党缔造了新中国、领导十四亿中国人民实现了富强梦、开创了社会主义实践的新模式、守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变"与"不变"中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破"与"立"中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管"与"放"中把握党的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的准确把握是其自信的思想基础;先进理论塑造党的崇高灵魂、先进阶级铸就党的高尚品质、先进组织滋养党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自身无比先进性是其自信的内在条件;中国共产党的公仆情怀是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定盘星"、为民谋利是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风向标"、廉洁自律是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压舱石",人民的广泛信任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外在条件;中国共产党超强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其自信的能力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政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没有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和一切志士仁人,为了自己祖国的独立和富强,曾经起来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进行了长期的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但是,所有的革命和斗争都失败了。辛亥革命在孙中山领导下,虽然推翻了满清王朝,给予了封建统治阶级沉重打击,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7月,诞生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即中国共产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