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第10期《小学教学研究》中郑昌军老师的一篇文章,文中所讨论的问题是关于《两小儿辩日》中太阳究竟是“初出时去人近”还是“日中时离人近”?郑老师通过画图的形式告诉我们说早晨人所接受的是阳光斜射,而中午所接受的是阳光直射,图中斜线的距离比直线的距离长,故中午太阳离人更近。文中所画的图确实能清楚地表示出“日出”和“日中”太阳  相似文献   

2.
每当学习小学语第十一册《两小儿辩日》一时,总会引发学生的一场争论。究竟是日出时太阳离我们近.还是日中时太阳离我们近?这个当年曾难倒孔子的问题,至今在教师中间也会引起争议。由于在本册教师教学用书的参考资料里讲“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大多数教师都认同这个观点。我总以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想提出来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3.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古代史》第48页有一幅《导引图》(帛画部分),在教学中,学生经常问这是不是“五禽戏”?  相似文献   

4.
对于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标题.人教版《历史》必修3(2007年版)第84页正文及插图所配文字说明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而人教版《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2007年版)第248页多次表述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那么,原标题到底有没有这个“的”牢呢?  相似文献   

5.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岳麓书社2008年7月第3版)第18页认为“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而《新编中学历史表解》(三秦出版社2007年版)第41页认为“明清,景德镇成为‘瓷都…。那么,景德镇何时成为瓷都?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校学生所使用的高一地理教材之一的《地理地图册》(上册)第11页左上角有一幅图是“假设地球不自转时的环流”(图1),笔者认为,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的环流形式绝不是如图1所示的南北两极与赤道间的单圈环流。  相似文献   

7.
常见的《雅尔塔会议“三巨头”》照片中罗斯福居中。斯大林在罗斯福左手方向.丘吉尔在右手方向(图1)。而人教社2009年版《历史》选修三第74页却印反了(图2)。近代以来西方男士外套都是左襟压右襟。即左衽.而在教材的图中变成了右衽.应改正过来。  相似文献   

8.
初三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2版)九年级上册第34页有一幅插图,教材关于这幅插图的字说明是“库斯科城遗址”,而这幅名的照片其实是古印加帝国马丘比丘(Machu Picchu)的遗址,那么究竟库斯科(Cuzco)和马丘比丘(Machu Picchu)是不是同一个地方呢?  相似文献   

9.
现行初中《语文》第三册《故宫博物院》(以下简称《故》)一文第10段,介绍保和殿有这么一句:“殿前广场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殿试在“广场”举行?使人生惑。查阅1987年版初中《语文》第三册《故》文,则为“这里(指保和殿)也是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两文比照,殿试之所竟一外(殿前广场)一内(保和殿内),如此不同,孰对孰错?殿试考场究竟设在哪儿?查《辞源》(合订本,商务印书馆)“殿试”条(1914页):“科举时代,帝王于宫殿内考试贡举之士称殿试。”指出“殿试”在“宫殿内”。《…  相似文献   

10.
高一《地理》新教材的一处科学性错误及改正建议●山西晋城李庄生高中一年级地理新教材(必修)第23页黑体字小标题(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所辖内容有多处科学性错误,分析如下:一,正午太阳高度角极值出现的范围有错误。教材原文如下:“夏至日那天,太阳直射北...  相似文献   

11.
社白进言     
《地理教育》编辑部:《地理教育》2010年第3期第6页常华锋作者所撰写的“褚亚平先生地理教育思想简单”一文,存在疏漏之处,需要及时补正。1981年2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地理教学法》及1985年1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地理教学法》第二版(修主本),  相似文献   

12.
岳麓版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04年版)第43页的《拿破仑之基》和人教版选修4(2005年版)第58页的《滑铁卢镇纪念拿破仑将士的纪念碑——断翅的雄鹰》(图1),  相似文献   

13.
1、“八旒”还是“十二旒”?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2009年版)第7页《秦始皇》画像(如右)上的冕旒前后各有八串,即“八旒”。“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  相似文献   

14.
《山西晚报》2004年12月9日第12版发了一则热线报道.小学二年级课文课本(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中“腊梅”变成“蜡梅”,学生家长和语文老师对此感到疑惑,并且担心学生以前学的是“腊梅”,现在改为“蜡梅”.到升学考试答题时该写哪一个才算正确呢?学校不同,使用的课本也会不同,小学生们所学的祖国语言文字也不相同,怎么办?类似情况还有很多。《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以下简称《现汉》293页.“叮咛同‘丁宁’。”951页:“[旁皇]同‘彷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版)310页:“[丁宁]现在规范词形写作‘叮咛’。”977页“[彷徨]……不要写作‘旁皇’‘镑徨’。”到底应当何所适从?  相似文献   

15.
初中《地理》教材中的一处失误□王文致/河南省博爱县教委教研室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地理》第三册(1993年10月第一版)第三页上,有幅图(1.4),它的含义是:“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和图下所示含义的叙述不完全相符。因为图中钟表上显示的...  相似文献   

16.
曹嫄 《学语文》2011,(3):29-29
“资源”是当下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这个词的解释是:“图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第4801页)。所谓天然,指自然存在的、自然产生的,和它相区别或对应的是“人工”。(《现代汉语词典》第1347页)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年报》1996年6月25日第8版《前村除霸》一文中配有几幅照片,其中一幅照片里笔直地站着以山西平陆县常乐镇前村原村长裴安军为首的8位罪犯,右下角有“罪犯伏法”4个字。可是,我读来读去,发现文章中竟无一人“伏法”。何谓“伏法”?《现代汉语词典》释:“(犯人)被执行死刑:罪犯已于昨天~。”(1996年修订本第385页)《辞海》亦释:’‘因犯法而被处死刑。”(198年版缩印本第245页)由此可见,“伏法”是罪犯被判处最严厉的刑罚——剥夺生命。可是,文中并未说这些罪犯中有人被判处死刑或与此意思相同的话,首犯裴安军判处…  相似文献   

18.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的古代艺术》(2009年版第31页)一课有一道思考题:“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经》。问:这段话记录的传说有什么意义?”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2009年版第75页)的答案提示是:“人类摆脱以往的愚昧和黑暗。……也反映了人们对发明文字的祖先的无限敬仰和钦佩。”笔者以为,该题目及答案都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八年级第二学期《物理》(2003年版)和九年级第二学期《物理》(2004年版),存在以下的小问题,建议修改。一、八年级第二学期《物理》的几个问题1.第3页“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提出了‘力,形之所以奋也’的观点”,这里的“形”应为“刑”。虽然“形”、“刑”这两个字古代通用,“刑”同“形”,指有形体可见的物体。但是,《墨经》的原文则是“力,刑之所以奋也。”所以,上述引文中不能用“形”替代“刑”。2.第4页“图4-2地球的自转与绕太阳的公转”图中太阳位于公转轨道的正中央,即圆心处。客观地反映地球绕太阳公转这一现象,太阳…  相似文献   

20.
目前使用的中学《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上册,是一九七九年第三版。比较前两版分量有所减轻,较难的内容有所减少,空洞的议论基本删去,科学性和系统性有所增强,增加了填充图,对提高教学质量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下几方面还应加以修改: 《世界地理》上册第九页增加了“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