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是行为习惯、良好社会公德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的法治观如何将影响到中国社会法治建设的进程。良好的法治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要求,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是现代化法治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大学生法治观的培养是西藏高校共同关心的问题和重要的任务。西藏高校法律通识课程是对非法律专业学生进行法治观教育的有效课堂,完善法律通识课程建设,必将有益于西藏高校大学生法治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响应联合国与全球正义教育联盟号召,实施"法律赋能"项目是政府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法学院开设法律诊所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实现对贫困弱势群体的"赋权增能".从法律赋能诊所课程的发展背景及现状看,该课程存在定位模糊、长效发展机制欠缺、课程特色难以凸显等缺陷,应当对法律赋能诊所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建立科学的长效发展机制和鲜明的课程特色,从而促进法律赋能诊所课程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高校开设法律诊所课程可以寻求自己的特色生存发展空间,解决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困境,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开设法律诊所课程可以促进师生间对学习内容的交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进对学生及教师的考核方式.法律诊所课程应设置为选修课,保障开设诊所课程的教师质量、工作热情及学生的质量与数量,同时课程体系设置要保障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4.
法律职业教育时法治的最根本的、最直接的贡献就是实现对法科学生这一准法律人群体的法律信仰培植.法律职业教育的法律认知机制促进法律的科学化和理性化以及法律批判精神促进法律的科学化和法律理性化,是法律人法律信仰形成的外在条件;而法律职业教育为相信和怀疑能力的形成提供知识基础,激发信仰意识,提供信仰目标和依据,则是法律人法律信仰形成的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5.
对高校非法律专业学生进行法律教育,不论是对学生自身还是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我国高校中,针对非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律教育仍在课程、师资、相关机构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从充实法律基础知识教育、丰富法律教育方式、将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建设校园法律咨询机构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增强法律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6.
高校与学生之同的法律关系,是近年来争议颇多的问题,如何确定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明确了这个问题,才能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才能正确处理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而通过深入地分析就不难看出,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事实上是一种双重的法律关系,即部分为民事法律关系,部分为行政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7.
雇员制是高校用人制度的重要补充和有益尝试。从法律上分析,雇员与高校间的聘用合同属于劳动合同;雇员兼具聘用合同主体、高校职工或劳动者、高校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的法律地位,并与高校及学生之间形成相应的劳动合同法律关系和教育法律关系。现行雇员制法律政策层次复杂、类型多样、内容冲突,需要根据法的效力层次原理予以理清并明确其适用顺序。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现状出发,以分析学生诉高校等相关案例为视角,在梳理分析现有高校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观点基础上,借鉴有关理论的合理因素,界定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应该是一种基于教育、管理、服务事实而形成的、以宪法法律关系为基础的,以行政法律关系为主、兼具民事法律关系特点的三重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9.
法律职业教育对法治的最根本的、最直接的贡献就是实现对法科学生这一准法律人群体的法律信仰培植。法律职业教育的法律认知机制促进法律的科学化和理性化以及法律批判精神促进法律的科学化和法律理性化,是法律人法律信仰形成的外在条件;而法律职业教育为相信和怀疑能力的形成提供知识基础,激发信仰意识,提供信仰目标和依据,则是法律人法律信仰形成的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高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以教为中心",削弱了法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推进高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符合时代潮流、社会需求,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成为广大法学教育工作者所思考的问题之一.论文紧扣构建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题,论述了高校构建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及构建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戴媛 《黑河教育》2016,(4):79-80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法律知识,提高学生法律知识的应用能力,以提高法律教学质量。对高职院校中法律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供广大高职院校法律教育者参考,以提高高校法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很多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而高校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创业也开设相关的课程。高校对学生进行创业法律教育是由于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需要法律的辅助,创业法律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法律教育的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创业阶段分成几个主要模块,不同的模块由不同的法律知识组成。在依法创业的视野下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教育研究,就要转变思想,税意进取,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构建教学平台,开设大量的公选课来满足学生对创业法律知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法治精神的锤炼与形成,是高校办学行为法律监督机制运行的前提.厘清高校的法人地位和高校管理行为司法监督的范围,以及高校内部规章制度的实施原则,是高校办学行为法律监督机制顺利运行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创业法律教育对学生的创业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处理法律问题的能力需经过教育和培训方能获得,而合适的法律课程是关键。创业教育法律课程开发应以培养学生处理法律事务的综合能力为目标,而不是单纯地传授法律知识,因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模式非常契合创业教育法律课程开发的需要。该模式是将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法律事务提炼进而转化成学习领域,再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开发出创业教育法律课程。  相似文献   

15.
书记官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要求其法律类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理念应充分满足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适当重视法理学的教育、改革书记官工作实务课程的内容与教学组织方式。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形成学生对法律的整体形象,注重对法律语汇的讲解以及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律理解能力而非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法律教育中的法律教育理性是法律理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理性包括法律的理性、法律人的理性及法律教育理性,多重法律理性是导致法律教育问题极为复杂的重要原因.法律教育与教学是充分培养并提高学生基本法律理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进行法律教育的过程中,实际案例教学与课堂讲授共同构成了法律理性知识教育与宣传的重要手段,而诊所法律教育是培养法律人自身理性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从"共同福利"理念来分析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二元模式的必要性,通过对高校学生管理中平权性法律关系和隶属性法律关系的清晰界定,进而指导高校以不同的法律视角来区别对待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不同问题,实现学生个人权利与社会利益的均衡发展,并最终构建出"和谐校园"的图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在法律运用技能中的法科学生法律职业道德培养问题.提出了其培养目标是树立法律职业道德意识、具有熟悉与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树立依法维护当事人利益、确认与解决道德困境的能力与意识;其培养模式是设立职业道德课程、做好法律职业道德与其他法学专业课程的衔接、做好教师的示范工作和做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工作;其培养效果是有利于法科学生有道德的法律运用技能的形成和有利于培养良好法律素养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9.
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该课程的教学中,笔者陈述了该课程的几种弊端,并且认为,应该更新该课程教学内容,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改革该课程的课程设置,以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20.
法律课程教学是民警训练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警训练法律课程教学应当以提高公安民警法律素养、增强执法能力和执法艺术作为教学目标。在日常培训过程中,应当突出法律教学在民警训练和学历教育中的区别,以及不同培训对象之间的区别。注重法律课程训练的实践性、精简性、新颖性。关注教学内容的平衡,增加民商法律知识。强化法律素养和法律能力的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