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历史教学不能停留在告诉学生过去"是什么""为什么"的阶段,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探究能力的提高应成为历史教学更为重要的任务。一、情景体验,让历史与现实合理交融历史课堂往往由于讲述过去的事情而使学生感到陌生又遥远,许多学生只愿意听老师讲故事,侃历史,怠于独立的思考。如何拉近历史与现  相似文献   

2.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柯林伍德在其《历史的观念》一书中称:"历史的过去并不像是自然的过去,它是一种活着的过去,是历史思维活动的本身使之活着的过去。从一种思想方式到另一种的历史变化,并不是前一种的死亡,而是它的存活被结合到一种新的、包括它自己的观念的发展和批评在内的脉络之中。"[1]柯氏的这段话中包含着一  相似文献   

3.
观点     
正关怀过去,在历史意识中培养道德动机在过去的2 0年里,历史教育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只追求主观全面的历史故事的历史意识,这种变化可以培养我们对过去的理解,从而知道当前社会对我们的道德要求。根据罗杰·西蒙的观点,历史意识要求我们"活化历史"——生活在一种与过去相关的特殊的道德关系里。然而,不管有多少教育家会相信学习"活化历史"的重要性,如果学生不这样认为,即使最精心设计的历史教育也无法实施。本文是一个尝试,是为了看看基于诺丁斯的"关怀过去"的关怀伦理,能否帮助我们开始  相似文献   

4.
正在很多学生眼中,历史就是枯燥的代名词,很乏味。我一直在苦苦思索着——如何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历史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更快更主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在把多媒体教学引入历史课堂的过程中,我渐渐感受到了历史教学的魅力。一、多媒体教学利于知识的渗透与整合历史学科的一个特点是它所研究的对象存在于过去的"时空"。从"时"来讲,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今天的学生不可能随"时光隧道"回到已逝去的  相似文献   

5.
<正>1.教学要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历史与现实分离,导致学生感觉历史都是过去的东西,学习历史没有任何价值,历史陈旧乏味;认为学习历史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应付考试",学习无用的东西,即使再生动,也难以产生学习的"内在诱因"。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历史与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人们创造现实是在过去提供的客观条件下进行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现实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客观上总会打上历史的烙印,总会借鉴和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新课程通过"活动课"、"活动与探  相似文献   

6.
把历史意识等同于"过去意识"以至于"历史知识",是一种常识化误读。实际上,历史意识就是人们的当下自我意识,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共时态的功能性联系呈现其中。包括历史事实、历史思维和历史观在内的历史知识,是学术研究者超越狭隘的个体时空、成为人类自我意识自觉承担者的知识条件,它们只有现身为研究者观看、思考、领悟和体验的精神活动方式,才能转化为历史意识。问题意识体现了历史意识的超越性质,人文意识则是历史意识的"价值—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的传统历史教学,是指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处于中心位置,是知识的发送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是知识的接受者。千百年来,历史教师就是凭借"一支粉笔一张嘴"以课本为媒介传授历史知识。而历史学科的教学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的特点,是过去了的人和事的再现。即使历史教师有非常丰富的知识,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不可能活灵活现  相似文献   

8.
张建明 《学子》2013,(7):41-42
历史资料无疑是历史建构的基础和历史探究的基点,如梁启超先生所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是"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纵观近几年的高中历史考题,材料分析题日益凸显出它的  相似文献   

9.
引导学生"神入"历史的目的,无非就是让学生置身于过往的历史情境之中,并在"那个"情境中了解、观察、体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把握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历史是关于"过去"的学问,怎样"以史为鉴",怎样"神入"历史,怎样达成目标,注意哪些事项,不能不为广大教师所注重。下面,笔者就如何"神入"历史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辛永英 《教师》2014,(7):49-49
正历史教学目前面临着几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将学生带入历史现场?如何让学生理性地看待历史?如何教会学生用历史的思维思考问题?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游览历史遗址或者参观历史文物等教学方式的运用,对于历史教育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游览历史遗址,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历史。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历史是"过去的"东西、不可能"重演",从而忽  相似文献   

11.
正一、趣味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之一,激发学习兴趣是进行卓有成效学习的前提,对以感性认知为主的高中生来说更是这样。教师可通过搜集各种详尽的历史资料,讲述生动的历史故事,展示直观的历史图片,播放有声有色的视频,编演历史剧等,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千姿百媚"、"博大精深",从而愿意学习历史。二、鲜活性: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实以及人们  相似文献   

12.
历史课堂情境教学法是指历史教师根据历史的过去性、复杂性、社会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历史情境,将历史"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以鲜明的导向烘托气氛,提高思想觉悟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初中历史的教学越来越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教师们在历史课堂的设计中必将精心搜集上课所需的历史资料。史料教学逐渐在历史课中成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今天的课堂如何衔接起遥远的过去?  相似文献   

14.
历史的过去性、情境性不仅需要记诵事实,还需要"神入"体验.照片等课程资源的有效运用可以说明"神入"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笔者认为教学中教师对于历史核心素养应该是整体把握而非孤立执行。基于此,在核心素养下的历史课堂应该要具有三大元素即"有史料""有体验""有价值"。1.有史料。历史的史实早已成为过去,不可重现。我们要了解过去,就必须通过史料。史料  相似文献   

16.
所谓"历史",包括这样几层含义:一是不可重演的过去的事情,包括人类、自然和两者关系史.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二是我们今天所知道和认识的过去,属于认识范畴,是随着认识的深入不断变化、进步的,其真理性在于对"一"的符合程度.三是史学,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及其沟通的过程,以求"二"能够更逼近"一".而中学历史教育则是通过"二"和"三",使学生头脑中的"过去"更逼近"一".  相似文献   

17.
历史意味着过去。学习历史是为了了解过去、分析过去、总结过去,以求遵循历史规律,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在历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中的献、图片、录音等教学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再现”历史,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其物,如闻其声,从而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陈廷渡 《成才之路》2013,(25):48-49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指出,故事是"用来作为讲述对象的真实或虚构的事情,特点是情节连贯,有吸引力,能感动人"。而历史正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因此,历史与故事二者具有很多共性。著名学者纪连海说,历史可以讲故事。历史教师更要善于根据所教内容穿插介绍一些生动有趣、短小精悍的故事,借以说明、诠释所讲内容,将历史课堂讲活、讲得生动,寓史于"古",寓教于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什么?历史能告诉我们什么?本文认为,历史是“过去”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以经验、知识或传统的形式存在于今人的回忆与思考中的“过去”。而过去之所以能够以历史的形式存在,是因为它对现实具有意义和价值。意义是历史的风骨,价值是历史的品格。它们是人类认识和反思自己的重要依据;也是今人了解过去、预测未来、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的立论基础。因此,人类必须重视学习和理解历史。  相似文献   

20.
张宝红 《考试周刊》2009,(19):209-209
历史,是过去了的人类活动的记录,是历史人物和人民大众活动的遗迹,既不会重演,又无法实验。但是,历史具有突出的情景性,教师应努力把过去的历史现象重现在学生头脑里并使其形象化,形成具体、清晰的历史表象,使学生在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体验、想象,开展思维活动以获得正确的历史知识并有所创新。历史课是一门很有特色的学科,它所讲授的历史人物、事件都是过去发生的。教师要使学生清晰了解过去的历史,就要千方百计地在课堂上创造出历史情景,创造出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