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金昌 《班主任》2013,(7):52-53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凭着感情的好恶,简单地给学生贴上“优等生”“后进生”“自暴自弃学生”等标签。一个个生机勃勃、充满无限发展可能的生命在我们的眼里成了品质不同的水果,我们往往把光鲜靓丽的好水果摆在最上层供人“观赏、品尝”,次一些的摆在下面,至于烂水果,则厌恶地扔到一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尚未成年的孩子,孩子们不假思索地模仿着老师的行为,给自己,也给同学贴起了标签。于是,班级出现了分化现象,贴着不同标签的孩子之间有了一道无形的沟壑。那些在学习和行为上有问题的学生被孤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载体,充分发挥思品学科优势,积极探索在思品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有效方法途经,努力为学生营造安全、文明、健康的成长环境,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吴琼 《成才之路》2013,(32):35-35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宗旨,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成才。而判断一节思想品德课质量的高低,关键是看学生能否通过思品课的学习,将课堂上教师所讲的道德观用于生活实践中,转化成自身的良好道德习惯,能否将思品课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从而深化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课堂上说的是一套,日常生活中说的是另一套;口头说的是一套,生活中信奉的是另一套。这种现象反映学生存在着双重道德标准。教师如果听任这种现象发展,不仅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而且无法了解思品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使思想品德教育仅仅武装了学生的嘴巴,而不能完成塑造、改造学生世界观的任务。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形成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恶劣品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教育实践中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5.
祝晓琴 《考试周刊》2013,(93):127-127
<正>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强调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开发学生个体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个体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个性素质。要实现创新教学的目标,就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国思品课教学还远远没有做到这一点。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而没有主体意识,就不可能有自觉的主  相似文献   

6.
<正>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建构的基础,而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一、在教学生活化中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引发学  相似文献   

7.
正加强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已成为新时期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一个重要时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新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改变了以前的知识结构体系,增加了很多有关公民意识的内容。从近些年中考试题来看,思想品德试题更具开放性,所考察的不少试题内容都摆脱了课堂,加强了对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考察。一、初中生公民意识淡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初中生对民主思想与法  相似文献   

8.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这种现象:讨论问题时,有些学生按照课本教学要求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而不是根据自己信奉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也就是课上没有说真心话。教师如果听任这种现象发展,不仅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而且无法了解思品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使思想品德教育仅仅武装了学生的嘴巴,而  相似文献   

9.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总目标的定位是:“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知的欲望激发起来。"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思维,学生才能有可持续的学习动力。然而一直以来,思品课成为了说教课、理论课、背诵课,在课堂上,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适合人的需求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等。而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时,总带有一定的态度,或喜欢、或讨厌、或崇敬、或鄙视。初中的思品课兼有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双重任务。因此,初中思品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规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基础教育承担着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等.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新教材思品课教学更具有教育的直接性,它的教学过程是活动过程。优化思品课的育人环境,发挥思品课活动的育人优势,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在承担思品课教学的过程中,做了以下几点有益的尝试。一、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是付诸于行动、投身于创造的前提。在思品课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首先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思品课的特点,我一方面重视学生心理气  相似文献   

14.
刘兆娟 《教育艺术》2007,(11):62-63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之一.但语文课不同于思品课,它是借助于对文学作品艺术形象的阅读分析,使学生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在语文教学的诸多方法中我认为体验式教学方法是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效果最显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