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做到垂钓有水平,钓鱼人不但要是钓技能手和“饵料厨师”,而且还要是位“诊断医生”,采用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望、闻、问、切,对垂钓事前及全过程的疑难杂症进行细诊详断,就像医生给人看病一样,先望闻问切,后斟酌下药。望闻问切是钓鱼人诊断垂钓对象(江河湖泊库塘沟池)的最基本方法,如:望诊——用视觉观察垂钓对象的“喜怒哀乐”;闻诊——凭嗅觉辨别垂钓对象“苦辣酸甜”;问诊——动嘴勤问垂钓对象的“衣食住行”;切诊——动手动脑借渔具之力摸清垂钓对象的“虚实表里”。也可以这么说,望闻问切是实施垂钓最为重要的手段,好比垂钓的…  相似文献   

2.
郭凤 《钓鱼》2004,(1):47-47
很多人觉得冬季垂钓很无聊,认为这个季节是垂钓的“淡季”,垂钓也要随着鱼儿的冬眠而“冬眠”,其实不然。在冬季垂钓能够让许多人施展自己的钓技水平,收获一年中最多的鱼获和乐趣,尤其是在冬季垂钓突眼河鲈更是要比在其他季节里要刺激得多。突眼河鲈的好斗喜动的本质、通常栖息的水域、喜欢群居的习性,都让这个冬季的冰钓变得诱人。选定一个位置,并且根据河鲈的习性来决定自己的垂钓策略。  相似文献   

3.
鲫鱼由于分布广泛,性情温顺, 且喜群居群游,咬钩规范,因而成为钓鱼人普遍喜欢垂钓的一个鱼种。特别是近几年来,引来了“台湾钓法”,使钓鲫更是身价倍增。在福建有一种说法:说是“台钓鲫鱼”是钓者达到了“最高境界”。还说“台钓高手”,在任何水域垂钓,“要大要小,要钓什么鱼,随手可得”;更有甚者是评定垂钓技术职称上给以无限提升,许多地方凭新近几年钓鲫“高手”赛累计得分排名列前者,便冠以“垂钓高手”,等等。 笔者也是一位钓鲫痴迷,但对上述种种深感不平。就以“境界”而言,绝不可以什么钓法、钓什么鱼论其高低。姜子…  相似文献   

4.
刘强 《钓鱼》2004,(17):26-26
对于垂钓,我是“土八路”,最多也只能算足个“假洋鬼子”而已。我没有机会参加“大师们“开办的“垂钓学习班”,也无缘参加花样繁多的钓鱼比赛,只是闲暇时间看看书,读读北方的《垂钓》、南方的《钓鱼》,有时看看电视里的垂钓知识讲座,到一些钓鱼网站瞎逛,只有周末才能去过过钓瘾。  相似文献   

5.
杜新财 《垂钓》2005,5(2):30-31
钓点、钓饵与钓技,并称垂钓的三要素,三者互相制约又互相补充。因此,那些只考虑某一方面、突出某点的重要性而忽视三方彼此密切联系的观点,不但理论上缺乏科学依据.在实践中也很难“过五关斩六将”而多半会“走麦城”。也就是说,好的钓点并不是钓获量的惟一保证,关键是要结合钓技和钓饵的运用来达到好的效果。但不能否认,作为垂钓的第一项工作,选位在整个垂钓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张仲斌 《钓鱼》2007,(6X):68-68
垂钓历来被人们推崇为是一项极好的娱乐、健身活动。现实中确实如此,“我钓鱼我快乐、我钓鱼我健康”这种追求良好的垂钓目标及垂钓境界之风,正在钓界、在钓友中渐渐地化为现实,这是我们垂钓事业兴旺发达的总趋势。但是垂钓活动,不仅仅是个人的文化及娱乐、体育活动,钓鱼活动其针对的对象是鱼,它是一种有着血肉之躯的水生变温动物,因而,“垂钓为获鱼”论利、弊谈,  相似文献   

7.
于文福 《钓鱼》2005,(19):17-17
垂钓草鱼,是许多钓鱼人的梦想。我在些钓友的多次鼓动和“忽悠”下,开始琢磨起垂钓草鱼。只要上道,我是旧路要走,新路要试,没路更要踩出条路的人,因此,在对付草鱼上我琢磨来琢磨去,几经实钓真的感受到了另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8.
吴延明 《钓鱼》2007,(4X):26-27
钓鱼要不断地学习知识、开动脑筋、找出窍门,去解决垂钓中一个又一个“未知数”、一个又一个的“谜底”。在多年垂钓生涯中,碰到过许许多多人与鱼较劲较智的故事,细细加以品位,觉得饶有乐趣,使我这个老钓手,不禁对鱼儿的智慧肃然起敬起来,而又觉得它们是多么可爱的动物,它们在这个地球上与人类应当是平等的朋友。  相似文献   

9.
张福顺  蔡迎红 《垂钓》2001,(10):33-36
找鱼和制饵是垂钓的“软件”,而配置钓具和辅助钓具则是垂钓的“硬件”。  相似文献   

10.
在垂钓的过程中,要想钓有所获,除了应掌握好天气、水质、地势、饵料这些因素以外,“浮漂”与“手法”这两点千万疏忽不得。  相似文献   

11.
赵巍 《中国钓鱼》2003,(3):20-21
“三钓”就是钓组、钓饵、钓位。注重了具体垂钓过程中的“三钓”细节,就抓住了垂钓活动中的关键,垂钓就可能有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冬末春初垂钓,除了与冬钓相同的小钩细线轻坠荤饵外,重要的是要“引逗结合”。  相似文献   

13.
郑玉德 《钓鱼》2008,(2):46-46
持竿垂钓,图个欢快。要钓得欢,还是要钓上鱼,光打白条,就达不到欢快的目的。野钓休闲,除了要懂得按季节、天气选位,分鱼种做饵、用饵,钓具组合匹配恰当等这些基本常识外,在具体实施垂钓的过程中,还需要对一些常见现象做到“十不要”。  相似文献   

14.
范宁 《钓鱼》2007,(11S):16-17
竞技垂钓的鱼情千变万化,生口、滑口、快鱼、慢鱼、浮口、乱层、底滑、浮滑等等不一而足。不同的鱼情要使用不同的垂钓战术,更需要适宜的钓具组合与之匹配。垂钓“慢鱼”——就是一种对垂钓战术和钓具装备的要求都十分苛刻的特殊鱼情。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许多选手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些方面,尤其是对一些看似细小的问题认识不足,在碰到这些超平常规的鱼情时,就明显感觉到难以进入状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我在这里借用“运动战”这一军事术语的目的,是看中了“运动”二字,想借此说明在自然水域垂钓,一般不宜固守一点,固用一法,要见机行事。  相似文献   

16.
张仲斌 《钓鱼》2011,(3):37-37
冬天外出,进行野外大河垂钓,好像困难重重,这是正常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钓鱼人要做到:心态正,情绪稳定,钓技精。  相似文献   

17.
《垂钓》2001,(5):78-78
人们长期的垂钓实践证明:麝香具有特殊的香味和苦味,入水后特别香,能很快招来不同的鱼群,是诱鱼的奇药。用麝香熏制的大米(经科学处理)用于打窝,无论什么气候和水域均能发挥它“发窝快、留鱼久、上钩率高”的奇特功效。要想取得良好的垂钓效果,必须掌握好“麝香米”的正确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祥法 《中国钓鱼》2004,(10):41-41
在日本,80%的人有把钓到鱼做成鱼拓的经历,市场上有专用的工具、颜料、纸张及书籍出售,鱼拓已成为人们垂钓之后的另一种艺术享受,前些时读日本《鲫鱼专科》杂志,内有一篇题目为“中国文化:钓:吃”的文章,讲述在中国的垂钓经历,文章最后两句是“中国人当然不会把鱼放回去,无疑他们是要带  相似文献   

19.
王跃进 《钓鱼》2007,(6X):25-25
一般来讲,钓新鱼、钓小鱼钓组灵敏点好;钓猾鱼、钓大鱼应迟钝些。其实新鱼、小鱼因没有上当吃亏的经验,钓手在垂钓时只要把钓组弄个八九不离十就行,但猾鱼、大鱼久经沙场,九死一生,而谨慎多疑,所以在垂钓时钓手就应当在“鱼”身上多费点心思了,投其所好,欲擒故纵,总之是要减少疑惑,丧失警惕,让其“吃一堑”的记忆库里找不到能引起警觉的“存盘”,  相似文献   

20.
我喜欢钓鱼,也喜欢阅读《中国钓鱼》杂志。因为我是从医多年的医生,最喜欢阅读“钓鱼与健康”栏目。我对钓鱼能治病深信不疑。在我周围就有许多钓鱼爱好者,他们中一些人在垂钓活动中不但陶冶了情操、增强了体质。有些患各种慢性病者在垂钓活动中恢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