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我们不能理解为语文教学仅是孤零零地训练一些词句,把阅读课上成仅仅是字词的训练课。难怪有人担心,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是否会割裂课文内容的完整性,是否会影响思想教育和人文性的贯彻实施。其实,坚持语言训练为本和语文教学要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人文熏陶是一致的。叶圣陶先生认为:“训练思想,就学校课程方面说,是各科共同的任务;可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却是国文的专责。”  相似文献   

2.
要实现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首先要求教师从观念上重视人文教育,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教育素材,而不是只停留在时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上。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不仅能妥善解决学生由“必学”到“乐擘”的转变,而且能完善擘生的人格,协调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当前,语文教学搞得太复杂了,“乱花渐欲迷人眼”,教学存在着过多的非语文因素。人文性、工具性争论不休;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积累表达运用,千头万绪;语感和训练多种方法难分高下;综合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创新教育各领风骚;声光电等新的教学手段蜂拥而上。  相似文献   

4.
保立昆 《云南教育》2000,(21):15-16
一、语文教学应该是语言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以前,我们曾把语文学科看作工具学科,工具性是语文的基本属性,因而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语言这一工具的“技术训练”。也曾提出过“工具性”和“思想性”结合,这也只是使语文教学成了“语言技术训练+思想教育”,还是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这些做法都背离了语文的基本属性。近来,语文界提出的“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应该是语言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应当说这是认识上的一个很大进步。语文学科既是工具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语…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于漪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应该是语言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结合,这是我出于对语文教学现状的反思。应试教育带来了种种弊端,最根本的是急功近利,舍本求末,忽视对人的全面培养.影响所及,一直到小学低年级。我们的教育应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6.
<正>刘恩樵老师选定的概念是"教育"而非"教学",所践行的也确非局限于语文知识的习得、能力的训练—这是"教学"一词的习惯性所指,而是涉及了学生知、情、意的培养,这是很有教育眼光和人文情怀的。全语文教育秉承人本主义的全人教育理念,治疗语文教育中的四大通病—只重教材:教材成了语文教学的全部依托;只重课堂:课堂成了语文教学的唯一场所;只重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只重分数:分数成了语文教学的单一追求,力图使全人教育一以贯之,全域语文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7.
“训练”又成了时下语文教学的时髦用词。语文教学要“固根求本”,语文能力的获得非靠扎实的训练不可,不能让虚假的繁荣掩盖语文学习的缺位。不少教师自觉对语文教学进行纠偏,加大了训练的力度,以求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真正统一。应该说,这是非常正确的调整。然而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又重拾过去那种时间加汗水式的“训练”,把人文性和工具性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先生语文教育的长期历程,形成了他独特的语文教育观:在语文教学方面,他特别强调要过语言文字关,强调基本功的训练;他主张把高中语文教学和大学一年级国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整体来看待,并注意两者之间的衔接与区别;他认为中学语文和大学国文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两种训练———语文训练和文化训练;他还特别注重学以致用,强调各种应用文写作训练的必要性。朱自清先生这一教育观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笔者一直坚持不懈地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进行探索,在此将一些想法和做法进行梳理:①加强工具性,突显人文性;②给背诵一片广阔的天空;③对训练的思考;④培养兴趣是关键;⑤谈谈提问;⑥让名言走进课堂;⑦思考是作文训练的内核;④语文教学要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的跨越。  相似文献   

10.
传统高中语文教育过于注重学生语文知识夯实与语文能力训练,忽视了学生学习情感、思维品质等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能够在对学生进行基础教学的同时,凸显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本文将从语文情感教育的相关教学体系出发,对如何提高高中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作文训练一直被认为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瓶颈”。从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老师积极布置,学生只是消极应付。因此评改作文与写作训练成了师生痛苦的经历。其实,作文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这一目的,老师大可不必动辄进行800字的话题作文训练。不妨借助日常语文教学,就地取材,以教材为范例,以评讲为指导.由此引发学生创作的动机;并用课内10到20分钟时间进行课堂小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是第一位的,但传统语文教学中过于理性化的教学倾向恰恰忽视了学生现代化素质地培养。因此,语文教学在注重理性教育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非理性因素的教育,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人格塑造、创新思想的训练等,这对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开放、和谐,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相融合的现代化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既要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精神底蕴。中职语文教学承载着人文教育的重任,因此要从贯彻爱的教育、善的教育、美的教育等价值内涵,加强语文课堂的人文教育、进行人文知识和能力的基本培养等方面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有其工具性的一面,亦有其人文性的一面。如果能实现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既有利于学生提高使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又不致使语文教学嬗变成“技艺之学”;既有利于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搡陶冶、文化熏染,端正价值观。从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活动组织等方面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语文同时具备了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和知识性等特征。语文教学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其课程内容涵盖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文关怀教育等,是开展人文教育的有效载体。我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于漪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  相似文献   

16.
李燕灵 《中国培训》2012,(10):62-63
语文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重要必修课,不单是技术性语言训练课程,更是富有诗性特质的"人文性"课程。德育目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语文教育的灵魂。如何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关键在于"渗透"。因此,正确对待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紧紧围绕语文教材、语文教学来实现德育,使学生在学到系统语文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品德修养,陶冶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积极倡导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慢慢感受、领悟;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读说为主线,组织各项训练活动。  相似文献   

18.
文学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当前中学语文增加文学作品的分量很有必要。从语文教育的传统看,我国语文教育主要是文学教育;从世界教育发展趋向看,人文学科的复兴已成为一种潮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看,语文学科要把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与人文意向为基本目标之一。中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的专业任务目标不一致。搞好文学教育要立足于课堂,发展于课外。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的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综合。学语文同时也是学做人,语文教育就是教书育人。因此,语文教学要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个性和人文思想。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思想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王红艳 《生活教育》2012,(22):90-92
面对现今的中职语文教育现状,语文课呈现出几种变异:语文课成了独角戏,语文课成了表演课,语文课成了多媒体演示课,语文课成了专业课。我们对中职语文的教学应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位,回归生活;凸显人文意识,多方面积极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适度地借助多种形式辅助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训练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