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骚人墨客。从古至今,关于“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然而郁达夫却以其散文精品《故都的秋》,独领30年代咏秋散文的风骚。  相似文献   

2.
秋天,以具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骚人墨客。从古至今,关于“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面对众多的咏秋佳作,不少人望而生畏,欲写止笔。然而郁达夫却以其散文精品《故都的秋》,独领30年代咏秋散文的风骚。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了独特的色彩,在对故都的秋的色彩的描绘中,寄寓了对美的追求,流露了沉静、寡淡的心境,从而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独特个性和魅力。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一篇抒情散文。独领30年代咏秋散文的风骚。古人多哀秋、怨秋;今人多喜秋颂秋。郁达夫是颂秋,这其中的“秋”味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故都的秋》与《江南的冬景》都是郁达夫的散文名篇,作者运用自己独特的文学语言和审美视角,从各个角度对故都的秋景和江南的冬景展开了描写,抒发了自己的切身感受,表  相似文献   

6.
《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郁达夫在传统的秋文化中融入了个人独特的审美感受。笔者试着从情感、语言、文化三个角度解读《故都的秋》,分析文章所蕴含的真实情感,隽永语言,以及独特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为我们描画了一幅神韵清绝,典雅质朴,极具个性的秋色图。本文就此文本谈谈中国的秋的深味。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的经典之作《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作者以一个平民化的文人姿态,怀着忧郁、优美的情怀观察、体验故都之秋,将北国故都的民宅内外、胡同两旁、槐树前后的秋姿秋态秋声秋色流于笔下,展现了故都秋天的独特神韵——清、静、悲凉。整篇散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郁达夫散文《故都的秋》和《江南的冬景》的比较阅读,认为这两篇散文异中有同,都体现了郁达夫在20-30年代散文的特点,即意境的唯美、生活的雅趣和作为传统名士的悠闲,而这又与郁达夫丰厚的中外文学素养、典籍学识和独特的阅历经验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选了郁达夫先生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文章写的真是美,不仅使人感受到北国之秋的独特意蕴,也使人深刻体味到这位沉醉于故都之秋的作家率真而感伤之情怀。  相似文献   

11.
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骚人墨客对其吟咏歌颂。古人多哀秋、怨秋。今人多喜秋、颂秋。郁达夫是颂秋,但他颂秋的角度又与众不同。秋风萧瑟,残荷听雨,可谓秋有声;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可谓秋有形……郁达夫慧心独具,主要来品秋的“味”,正所谓“清净悲凉好个秋,慧心品得秋味足”。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用饱蘸情愫的柔笔,描画出一幅神韵清绝、典雅、质朴、极具个性的北国秋色图。他笔下的故都的秋的独特色彩、音响、风姿……无一不是作者丰富细腻、富有个人特质的情感世界的折射。他对北国之秋的热爱首先源于他独特的故都情结。文章…  相似文献   

12.
师: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妖娆,冬有冬的庄重,而秋,更是风情万种,千姿百态。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自己的情去诠释心中的秋。今天,我们携手步入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来品味他笔下那独有的“故都秋味”。   (板书课题:故都的秋 郁达夫 )  〔点评:以简洁的导语,引导学生“入境”。〕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读提示”和注释 (1)简要地介绍一下作者及写作背景。   生 (1):郁达夫是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郁文,他的小说代表作有《沉沦》《薄奠》等;他的散文以游记著称…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的名作《故都的秋》自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其传达的是一个迷恋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黄卫华 《现代语文》2013,(11):75-76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为何堪称写秋的经典散文?像这样具有深邃意境的文本,我们该如何品读鉴赏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品味文本的独特构思与意境。  相似文献   

15.
<正>郁达夫《故都的秋》文笔优美,情味深厚,被誉为散文名篇。在众多的文本解读中,基于散文写实的特点,习惯于从字面理解,认为该文所写之秋就是北平之秋,"清""静""悲凉"即是北平之秋的特点。但若从写作背景、北国之秋实情和作者经历等方面来考察,该文所谓的北平之秋,多是江南之秋的变幻。一关于《故都的秋》的创作经过,在郁达夫该时期的日记中,有许多记录。1934年7月16日,郁达夫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其篇名就是时间与空间的交触。从整篇散文看,极具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故都的秋》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郁达夫的散文代表作。作为一篇以写景状物来抒情的散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作者是怎样来写景抒情的"。因此,本文从抒情艺术的角度,探索《故都的秋》的语文核心教学价值。笔者认为,作者为了显示出自己在文本中的情感,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抒情艺术。一、摹绘写情《故都的秋》,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其主体部分是摹绘故都的秋景。文章采用"横式结构",从故都"秋晨之景"、"秋槐之景"、"秋蝉之景"、"秋雨之景"、"秋果之景"五个方面,紧扣"故都",和"秋"两个词语,表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摹绘",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是指"采用  相似文献   

18.
《故都的秋》是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文笔灵活,通过风味十足的景物描写,凸现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向往和眷恋之情,意蕴悠长。文章还具有较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对北平的秋总是情有独钟,这故都的秋到底有多大的魅力让他一生都牵挂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对此,本文再现了《故都的秋》一课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0.
人与书     
郁达夫(1895—1945),浙江富阳人,著名作家。其散文《故都的秋》入选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