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我被五壮士那悲壮的行为深深感动,不由得心潮澎湃,热泪盈眶。《狼牙山五壮士》讲述了1941年秋,五位抗日英雄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将敌人引上了狼牙山顶峰,在子弹打光后,他们用石头砸也要继续战斗,最后英勇跳崖以身殉国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比较见真情     
教例:人教版新课标第九册第七组22课:《狼牙山五壮士》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教学过程:一、深情诵读,感知壮烈师:联系上下文读,抓住重点词语读,把自己当作五壮士设身处地地读,读出神、读出情、读出味!想想当时的情景,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说说自己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答读者问     
编辑同志: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同学们对“五壮士把敌人引上绝路,那么他们自己算不算走上了绝路”展开了讨论,对这一问题,大家都各持己见,有的认为算,有的认为不算,编辑同志,如何正确理解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篇课文讲完了要讲新课.讲新课怎么做到一开始就引起学生兴趣?我作了如下尝试:1.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讲八册《狼牙山五壮士》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翻阅革命的史册,哪一页不是烈士的鲜血染成?今天我们能有幸福的童年,怎么能忘记战争年代?《狼牙山五壮士》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勇猛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他们英勇地跳下了悬崖。文章赞颂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和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壮烈精神。本文的教学重点应紧紧抓住描  相似文献   

6.
读书需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古人说过“学则须疑”。他们的做法是“问”可以由浅入深,由部分到整体,问要不离文章中心。“质疑导读法”具体说可以从以下14个方面去质疑。1.从课题处质疑,特别是从题眼处质疑。如《梅花魂》“(国标本”五上)的“魂”是什么意思?(精神、品格。要我们学习梅花不怕磨难,不低头折节,顽强不屈的崇高品质。)文章是写谁的?写他的什么?写他怎样热爱祖国?2.从记叙文的要素处质疑。如《狼牙山五壮士》,讲的是什么时候?(1941年秋)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河北易县西南部狼牙山地区)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五壮士指哪五位同志?……3…  相似文献   

7.
五年制第八册16课《狼牙山五壮士》,记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勇猛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他们英勇地跳下了悬崖。文章赞颂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和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壮烈精神。这篇作品主要从五个方面表现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  相似文献   

8.
《狼牙山五壮士》是小学课文中难得的一篇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题材的文章。我在教学时,紧扣课题“壮”字,紧紧抓住读,让学生在读中明壮志,读中悟壮心,渎中感壮行,从中体会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我在教学时分以下三步进行:  相似文献   

9.
《狼牙山五壮士》是小学课中难得的一篇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题材的章。我在教学时,紧扣课题“壮”字,紧紧抓住读,让学生在读中明壮志,读中悟壮心,读中感壮行,从中体会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我在教学时分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五年三月,《天津教育》发表了我的《谈谈对“学导式”教学法的理解与运用》一文.一年多来,我又做了一点探索性的尝试——变“精讲”为“点拨”——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提高了一步.现结合《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和做法. 《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是一篇文道统一的典型文章.重点训练项目是让学生理解详写和略写的意义与作用;思想教育的任务是学习五壮士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为了人民甘愿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我主张按事情发展的矛盾运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为了引导学生了解事情发展的连续矛盾运动,首先,我指出困难就是矛盾,问题就是矛盾;然后,我提出下列问题,读范文有关部分作解答。一、五壮士在执行掩护任务的过程中,开始阶段,面临什么矛盾(困难或问题)?面临敌人追上了的问题。怎样处理?五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总写)。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战士宋︽学义…  相似文献   

12.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勇猛歼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在完成掩护任务后英勇跳下悬崖的故事。这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详写与略写”,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之后,还要了解哪些地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地方写得比较简单。从而认识到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等问题,并与现实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3.
比较见真情     
教例:人教版新课标第九册第七组22课:《狼牙山五壮士》"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相似文献   

14.
抓重点讲词析句重联系以情促读哈尔滨市继红小学宫爱萍《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评述哈尔滨市继红小学青年教师宫爱萍,在省小学语文第二届“最佳教师”评选会上讲了《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一举摘取了“最佳教师”的桂冠。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3课《狼牙山五壮士》。...  相似文献   

15.
刘志 《小学生导读》2008,(Z2):78-79
《狼牙山五壮士》是同学们爱读的抗日故事,五位壮士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干部群众,把敌人引上绝壁,自己飞身跳下山崖,用生命谱写了气壮由河的抗日颂歌,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当讲到“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时,有个同学提问:“李大钊为什么不开枪呢?”是啊,事先,李大钊为了以防不测,特地从抽屉里取出那支闪亮的小手枪,带在身上。当凶恶的敌人拥上来,为什么不开枪呢? 这一问,引起了我的思考,很快在我脑子里出现了端倪,我便用下面的步骤,引导学生弄明白这个问题。我反问:李大钊能开枪吗?(学生被问位了);接着,又从以下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其既不分 离也不互相冲淡呢?我们探讨了许多方法,以下为其中两点: 一、抓词语的比较。如教《狼牙山五壮士》,抓住“壮”字,让学生比较“壮士”与“烈士”的区别。指导他们:1.查词释意:“壮”是豪壮的意思,壮士是为革命为人民宁死不屈、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2.换词比较:用“壮士”而不用“烈士”更能体现战士们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意志。3.让学生讨论文中是怎样描写壮士们的英雄行为的。 二、抓课文的比较。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  相似文献   

18.
【设计思路】《狼牙山五壮士》(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一文跌宕起伏,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掩护转移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相似文献   

19.
<正>《狱中自述》是李大钊同志的最后遗文。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捕。在监狱中,李大钊利用敌人让他写供状的机会用血迹斑斑的双手写下了一篇二千八百多字的《狱中自述》。他一共写了三稿,三稿的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文字有详有略。李大钊在"自述"中回顾了自己壮烈的、革命的一生,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仰和伟大抱负。从"自述"中看到:在敌人的酷刑摧残下,李大钊无所畏惧,坚持革命的原则,掌握斗争的策略,身陷囹圄,仍然一心为了民族解放,为了"再造"和"振兴  相似文献   

20.
《狼牙山五壮士》是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安全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并予以痛歼,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歌颂了五壮士爱憎分明、坚强不屈的优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