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包括课内自读与课外自读)。顾名思义,教读课文就是供教师实施示范性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的。因此,教师的教读必须灵活多样,具有启发性,让学生能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规律性的知识,悟出读书的方法,进而举一反三,去阅读同类文章。自读课文则应是教师在教给学生如何读书之后,由课内手把手地引导学生读书学习到逐渐放手,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在教读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独立阅读理解,吸取知识。所以,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时,应在“如何引导学生自读”这个问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提到读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语文、英语课上的阅读、朗读,好象读书这种学习方式是语文、英语课的“专利”.事实上,语文学得好通常历史也不差,我想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语文课培养的阅读能力,因此历史的学习也要借鉴点读书法.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让学生把重点内容读出来,学生直接与教材“对话”,使他们在“读”中了解历史的来龙去脉,在“读”中感悟历史.下面就读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古语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叶圣陶先生也曾对“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作出精确的评价:“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当前推进的新课改,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大纲精神引导学生“会读书”,通过“读”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驾驭能力。一、注意“读”法的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教材中的课文为内容,教师要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让学生逐渐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等方面下功夫。1.掌握读懂课文的四个基本点。一是…  相似文献   

4.
一、“读、导、练、悟”阅读教学模式释义 经过课改的实践与研究,我在阅读教学探索中总结出“读、导、练、悟”教学模式.“读”既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语文科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教学模式中的“读”既包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包括学生在课内的默读、朗读、精读、略读、品读等读书方式,以及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阅读.“导”是指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作用.老师注重学法的指导,给学生搭建“手脚架”,通过巧妙的点拨引导,让学生自主去建构知识,获取知识,体现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真正落实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何发 《云南教育》2003,(11):32-33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过程。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学生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呢?在思想政治课的实践中,我们有意识地将接受性学习和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结合起来,进行“读、听、记、练、思”学法的探索与实践。一、能“读”认真读书,是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前提条件。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读”法指导。1.课前初读。老师根据教学目的设置自读问题,学生围绕自读问题通读全课书,编出本…  相似文献   

6.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本身的任务所决定的 ,学生通过读书去理解课文 ,读出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形、情、味、神 ,理解就到位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应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知其情、明其理 ,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体会情感 ,领悟内涵的同时 ,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知情明理是建立在有序的读书指导基础上的 ,一般情况下是 :初读扫除文字障碍 ;再读整体感知内容 ;三读启发想象会意 ;四读练习表情达意 ;五读认识升华积累。即让学生循着解其言 ,知其情 ,明其理的步骤去读书 ,达到读懂和会读的目的。“知情”即读书要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 ,要得其“弦外音…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研究表明,读书可以调动读者的五官,刺激人的神经,增强注意力,更好地感受语言文字.所以,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课内外留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树立“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观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有效提高学生的读书水平,丰厚语文积淀.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学习过程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对所学的一切知识,学生总要通过自己’的头脑加工整理后才能消化、理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是我国历代教育家倡导的教学思想。叶圣陶先生把学生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满足学生这种内在的学习需求,保护他们“自读自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阅读时间和畅想空间,让学生去“读”去“悟”,使他们的个性和灵性在课堂上飞扬。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学习过程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对所学的一切知识,学生总要通过自己’的头脑加工整理后才能消化、理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是我国历代教育家倡导的教学思想。叶圣陶先生把学生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满足学生这种内在的学习需求,保护他们“自读自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阅读时间和畅想空间,让学生去“读”去“悟”,使他们的个性和灵性在课堂上飞扬。  相似文献   

10.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取各种手段,让他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从读书实践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感受语言的优美”,“向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 ,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 ,则其功至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当评价。翻阅旧文 ,我们也会发现古人曾有“故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精思学自如”的学习训诂 ,更不用说民间流传的“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民谚了。可见 ,由远至今 ,“读”一直就是最基本、最直接的学习方法。那么 ,如何指导学生由“读会书”到“会读书”是相当重要的。尤其在当今阅读教学“讲风正兴”、“一问一答式”渐成气候之时 ,更应该倡导“读式教学” ,让“读”深入课堂 ,落在实处。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小鹿的玫瑰花》是新课程(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从表层看,文章的思路是:“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在故事的巧合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情味。从故事的深层看,却蕴含着“美化环境及其为他人创造幸福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了幸福和快乐”的深远意义。二、教学流程第一环节,自主学习,自能读书,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意思。1.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使学生喜欢读书,乐于读书。读书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可朗读,可默读,可分角色读,可分小组相互评读。2.提出读书要求,学会读书方法。jiaolipin…  相似文献   

13.
“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古语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俾善于读,则居功至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确评价。新《大纲》中也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作为教师,我们要依据大纲精神引导学生“会读书”,通过“读”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4.
理解地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投入地去读书,通过读理解内容,领会深刻含义,体会思想感情。它的主要特点是:在整个阅渎教学中,始终把学生读书活动放在首位,变老师“讲”为学生“读”,变老师“灌”为学生“悟”,有助于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形成自觉读书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训练学生理解地读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地读书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方法是什么呢?我以为最主要的就是“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也就是叶老所倡导的“潜心会本文”、“语语悟其神”的方法。可是,现在还有相当多的学生不会这样读书。我们在课堂上常常看到:当老师提出一两个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某段课文时,学生往往匆匆一读,便举起手来准备回答问题了。像这样读书,在头脑里留下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印象。那么,如何让学生“潜心会本文”、“语语悟其神”呢?有一次,我听徐善俊老师教《我的战友邱少  相似文献   

16.
“自读”是体现“以学为主体”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项最基本的教学活动,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的环节.自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让学生“自己读书”,而应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角度出发,把它看作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去进行多方面的语文训练。自读,应该有一些常规要求,如使用工具书、自行识字解词、初步划分段  相似文献   

17.
——“‘读~好书’与‘读好~书’有区别吗?” 学生愕然. ——“再听一遍——‘读~好书’与‘读好~书’有区别吗?” 学生静默.随即恍然大悟地、兴奋地回答: ——“有,有,当然有!” 进而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这是我在教学《忆读书》第二课时的一个导读设计,这是整个初中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这是引领学生跨上语文学习新台阶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堂课.  相似文献   

18.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重视读书,是自古就有的传统。在大力推行教学改革的今天,让学生多一点时间静心地默读或朗读教材,让他们把文章读懂,充分感知文章内容,这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因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学习语言,熟练掌握和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而语言的学习就需要通过读书去品味、领悟。教师重视学生的课堂读书活动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让学生喜读乐读,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使用四种方法进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一、学法与阅读方法“学法”,有的人把它理解成学习的规律或法则.虽然这样理解不是不可以,但总觉得太大,不好把握.这里所说的学法,仅仅是指学习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学法问题,说的是怎样学习的问题.凡是回答怎样学习的,都可算是学法问题.例如,有人问我怎样学习,我说可去读书,可去问别人,可去试一试(实践),可去看一看(观察).这里,读书、问、试、看,对于最一般的“怎样学习”来说,就是最一般的学法.那么,读书又怎样读呢?试、看、问又怎样去试、去看、去问呢?这里又有一个方法问题.这是第二个层次的方法问题.如果不断追问下去,那就有第三、第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20.
有人把阅读称作“学习之母”、“智慧之源”,所以,各门学科的学法研究应有一个共同的课题: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从历史学科来看,不少学生的读书是死记硬背,即读一句,记一句,记一句,读一句,返来复去读了好多遍,还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