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济新闻同其它新闻一样,要写出它的动态感,同样要求我们首先从事物过程的动态变化中准确地提炼出参与新闻表述的动态因素,然后用运动式的表达技巧来表现事物的变化和实质,使写出的新闻活而不滞,充满动感。一、抓住现场,用生动形象的写实手法,活生生地再现新闻发生的氛围和场景,通过动态的外在表现,深刻地反映内涵。这种写作方法,主要是通过经济活动中寓意深刻的现场情景,感人的场面或精彩的人物对话,以绘声绘色的动态描写:“引人入境”。这种动态描写,可以将经济事件对人对社会的密切关系表现得更加鲜明,让读者看到一个经济活动的活现场,以感染读者,增强读者的接受效果。全国好新闻获奖作品《这批箱子该不该  相似文献   

2.
"顶天立地"--企业经济新闻的基本要求 "上情下达",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企业的经济活动;"下情上达",把企业落实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反映出来,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让社会公众了解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而促进社会和谐是企业经济新闻报道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4.
5.
贾红雨 《新闻采编》2010,(3):11-11,16
经济新闻相对于社会新闻,虽然都是新闻,但是它没有社会新闻好读。这是经济新闻受众面窄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运用创新的手法,改变经济新闻"数字枯燥"、"行文专业"等弊端,经济新闻就可写得活泛起来,给读者以亲近感,从而增加其可读性。  相似文献   

6.
基层通讯员受生活和工作范围的限制,不能像省市媒体的记者那样到处跑,但具有身在基层的贴近性优势,许多时候既是新闻的记录者,又是亲历者,有着专业记者无法获得的直观感受。而且,由于身在基层,对于本单位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如重点工程建设)可以进行专职记者无法进行的长时间追踪和深入采访,可以写出专职记者靠突击采访无法写出的内容丰富的新闻稿。笔者认为,只要基层通讯员掌握五个善于,就一定能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7.
随着自媒体的诞生,一些没有采访资质、未经记者职业培训、没经历过正规采编流程的写手,加入到了作品发布的行列。这些文字在网络经历了多次传播后,开始被受众所质疑乃至排斥。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面前,在一些亟需新闻事实的消息面前,人们开始回归,开始呼唤"专业报道"。一、六要素:新闻稿件的基石简单的,往往又是原则的。这里仅从新闻采写基本要素入手,简要分析正规新闻稿件的必要条件。1.六要素:新闻报道的基石  相似文献   

8.
经济新闻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都比较硬,概念、数字的堆砌看了让人头疼,如何让经济新闻实现软着陆,让读者易于接受,易于被打动,这就要求作者要有高超的写作技巧,化“生硬”为可读、易读。笔者根据工作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9.
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处在形形色色的动态之中。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世界是运动者的物质,物质的运动组成了这纷繁多姿的世界。新闻报道的责任,就在于向人们不断展示和传递这变幻着的世界的信息。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手段──新闻摄影,也必须在有限的空间里,瞬间地凝固这短暂的真实,用相对静止的形式还原事物动态的变化过程,给人们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这,就是新闻摄影的任务。新闻图片是报纸的窗口。拿起一张报纸,最先吸引读者视觉的就是新闻图片。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除向人们展示一个重要的新闻信,已外,还起到美化报纸版面…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那么经济评论同样是报纸思想和个性的标志。通过做好经济评论,来提升报纸的思想力、公信力,锻造个性,是任何一个媒体都该重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一位新闻系教师说,中国的记者只会写没有新闻的新闻,不会写有新闻的新闻.这句话乍一听很刺耳,但细想有道理. 看看我们的平面媒体,大量版面充斥着没有新闻的新闻,包括很多空洞、无用甚至陈旧凑数的"新闻".读者逐页阅读,读得头昏脑胀,往往难以获取什么新鲜重要的信息,也感受不到多少有价值的所希望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说:“我希望这个报纸好好地办下去,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就是说,我们的新闻要千方百计地引起受众兴趣,以增强报纸、广播的吸引力。 如何提高新闻的趣味性呢? 一要有趣味的新鲜事实。新闻最大的特点是新鲜性,趣味性离不开事实的新鲜性。可读性强的新闻往往与新、奇、趣密不可分,新在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改革的热潮中,广大读者听众对新闻趣味性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在目前的一些新闻报道中,总显得呆板、老套、枯燥、乏味,不能吸引人。报纸要进入市场,广播、电视要有竞争力,增强新闻的趣味性应是当前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什么是新闻的趣味性?据《辞海》解释,趣味叫“情趣与意味”。新闻的趣味性,通俗地说,就是在正确路线指引下,努力做到情景交融,妙趣横生,广征博引,生动  相似文献   

14.
一位新闻系教师说,中国的记者只会写没有新闻的新闻,不会写有新闻的新闻。这句话乍一听很刺耳,但细想有道理。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新闻的美感呢?新闻的美感当然不能像文学创作讲究的美感那样,新闻的旨要特征就是真实性,任何新闻作为对事实的描述,都必须是客观真实,不能有一丁点儿虚假。恪守着这个原则,才能打牢新闻写作的基础,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新闻的美就是用来表现出新闻的特点,提高新闻报道的事实价值,能让人们在获得新闻的同时获得美感,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受到鼓舞、受到感动,最终实现新闻想要达到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行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互联网+"下,海量的信息高速传播,传统媒体行业要想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本文就新媒体背景下基层记者工作现状展开分析,并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写出"大新闻"的有效途径,确保提升基层记者的综合素质,牢牢把握"四力"原则,更好传递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7.
林新华 《新闻传播》2004,(12):45-47
在新闻从业队伍中,地市报(本文不含直辖市和省级市的地市报)记者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并不缺乏素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资源。但是对于地市报记者而言,他们同样有一个苦恼,基层素材虽多,但身处一地,受地域限制,很难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文章。的确,相比于新华社等一些中央和省级新闻单位而言,地市报记者缺乏动辄就能形成全国影响的大新闻素材。但缺乏并不表示就没有,并不就意味着地市报记者不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8.
写老百姓,与做名人专访不同。在很多记者和编辑的眼中,新闻报道尤其是特别报道中,只有那些大人物、明星或是有特殊背景的人才可以写出精彩,写出深度,写出读者爱看也好看的故事来。因此,很多记者在选择采访对象时,总是去找名人明星或是奇人,哪怕他们已经被媒体报了无数遍,哪怕他们身上并没有什么新闻点。于是,很多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当今.互联网让浩浩大世界,浓缩成了一个小小地球村。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纸质媒体,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