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欣然 《考试周刊》2009,(45):21-23
狄更斯著作《双城记》一经问世,便因其对法国大革命的细致刻画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历史视角把握该部小说.剖析作品与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史实巨作《法国大革命》问的联系,比较大革命产生的时代背景与作者自身所处社会的异同,以此探讨小说描绘的法国大革命以及双城的真实性,并借此分析小说家狄更斯独特的革命观。  相似文献   

2.
狄更斯的经典作品《双城记》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生动社会画面。作家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三类人物,第一类为以厄弗里蒙特侯爵兄弟为代表的法国贵族;第二类人物是以鞋匠得伐石夫妇为代表的革命力量;第三类则是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的莫耐特医生父女、卡顿和代尔纳。狄更斯将自己的社会理想通过对这三类人的塑造表现出来。他既鞭挞了当时压迫阶级的凶残和革命极端分子的暴戾,又对他们表达了善意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双城记》是一本经典的小说,其写作的背景法国大革命,于是对革命的表现就被认为是作者的历史观。小说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成为作者狄更斯阐释对法国大革命的理解的最好的工具。狄更斯在小说中除了以细腻的笔墨展示了贵族的残忍,同样也展示了革命群众非理性的破坏。残忍,狡诈,恶毒是小说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而这一切都是围绕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而展开的.本文作者着重分析了三类人物的代表:封建贵族代表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革命群众的代表伐石太太及理想人物--卡尔登和梅尼特.对于这些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够帮助读者对于《双城记》思想的准确把握,并能从中得到我们对于现世的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刘文博 《文教资料》2011,(22):92-94
《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不是对法国大革命那段历史本身的记述,而是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研究,在书中托克维尔叙述了自己对法国大革命从爆发的原因、革命的性质到革命结果给法国带来的影响等方面的看法。关于法国大革命,作为历史学家的托克维尔有他自成一家的看法,但是身为政治家的他不免会受到出身及其阶级地位的限制,所以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处处流露出对法国大革命的两重性认识。  相似文献   

5.
《双城记》中突出地表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虽然是一部历史小说,但处理的却是现实问题。作者以他特有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他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从他的文章中可以通过狄更斯对于人道主义思想的深刻见解对各种典型人物的遭遇及其人性的剖析来探讨人性的善与恶。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大革命时期冯玉祥与苏联的关系,评述了冯玉祥争取苏联援助的目的和他的政治态度,分析了苏联支持冯玉祥的原因和对他的认识,弄清了冯玉祥参加北伐战争却又联蒋分共的主要原因,揭示了苏联支持冯玉祥而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主人公匹普在其个人身份发生巨变的三个不同阶段中对亲友的态度变化为视角,分析狄更斯对匹普内心活动的成功刻画,并借此审视匹普道德发展中的曲折轨迹所折射的狄更斯的社会道德观。  相似文献   

8.
潘朝晖 《文教资料》2008,(20):21-23
在<双城记>的创作中,狄更斯让事件集中到尽可能少的人物身上,让次要人物也重复登场,使小说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狄更斯无意创作一部真正反映法国大革命的作品,作家的创作动机是借写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英国的情况,对可能发生的人民起义提出一种警告,真正的主题是作者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9.
狄更斯生活在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是一位伟大的英国小说家、评论家。他一生创作出十三部半长篇小说,多部中短篇小说。在他的作品中,他成功地刻画了这样一类人----他们平凡,饱受生活之苦;他们弱小,受尽命运拨弄。在狄更斯笔下,他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通过分析狄更斯作品中典型苦难人物的描写,结合悲剧理论,试图对狄更斯塑造的苦难人物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芳 《沧州师专学报》2011,(2):27-29,114
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下,陈独秀在大革命前和大革命中的革命态度有一个变化过程,主要包括:从开始的不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到承认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从开始的不同意与国民党合作到同意建立民主联合战线;从坚持与国民党进行党外合作到选择党内合作。贯穿其中的是对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权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他和其他中国共产党人一道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阶段。与此同时,他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上,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相似文献   

12.
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对于西方化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起初对具有西方化内容的《劝世良言》并不重视,搁置起来,接着认真研读,信从其中一些说教,且进行宣传活动,也萌发作救世主的异样想法,而后受到社会实践的教育,便结合中国历史尤其是现实加以阐述,又多少突破《幼世良言》的束缚,开始提出自己的太平理想;再经过实际斗争的磨练,终于发展到决心发动群众,从事现实斗争的程度,以实现其理想主张。而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从维护太平天国自身的权益出发,对于西方化采取区别对待的态度:一方面,不闭关自守,愿与西方化沟通,对《资政新篇》中反映西方科学技术化和一些社会管理知识的建议,以及洪仁Guan吸取西方历法知识而奏改天历的主张予以肯定,表示接受;另一方面,对《资政新篇》中有着西方新闻自由等影响的措施,特别是传教士提出的自由传教与宗教化思想,保持警惕,或决然抵制,并坚持自己的信仰主张,同西方的宗教化思想相对立。  相似文献   

13.
鲁迅始终认为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持,是革命的前驱者,并敬仰他的人格,鲁迅的陈独秀观并没有因为陈被开除出共产党,成为托派而有所改变,出自冯雪峰手笔的《答托洛茨基派的信》,并不代表鲁迅的态度,陈独秀也十分敬重鲁迅,对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和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始终给予充分肯定,他喜欢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鲁迅,始终认为鲁迅不是神,是有文学天才的人(编者摘编)。  相似文献   

14.
《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阿米尔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男性权威的认识有所不同。少年时期他崇拜以父亲为代表的男权,青年时他在与父亲相依为命中逐渐放弃对男权的崇拜,最终,他在心灵救赎路上对以阿塞夫为代表的男权进行反抗并获得成功。主人公对男性权威的态度流变与其人性背叛、自我反省心灵救赎的成长心路彼此呼应,且对他的人生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梁实秋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30年代社会革命和民族救亡的形势使梁实秋对自由主义学现代化建构的努力成了一种自己的私语和个人的呐喊。他以独立的立场和理性方式坚持对自由学的守望一方面要面对国民党政府的化专制压迫,另一方面他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身份以及脱离无产阶段群众的贵族姿态,又使他面对着无产阶级学的猛烈批判。抗日救亡与自己主义学坚守的两难所形成的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成了梁实秋所面对的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对于陶渊明的接受怀着一种褒贬共存的复杂感情。作为田园诗承继者的王维,一方面否定陶渊明避世的生存方式,走上了亦官亦隐的"朝隐"之路;另一方面在诗歌上,他却师宗陶渊明,喜欢化用陶渊明的诗句,并用其佛禅思想接受、融化陶渊明清腴、平淡、自然、闲适的田园诗艺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这种褒贬共存式的复杂情感,使王维对陶渊明的接受呈现出鲜明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对待青年革命的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不是一味的勇猛,恰恰相反,他对待这些问题时内心是矛盾的,是勇猛与懦弱并存的。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对中国革命的现状和青年的心理有很清醒地认识,而最为主要的是他的现实主义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冲突,即实干精神和"立人"原则的矛盾。但这不但不妨碍他成为思想上的革命战士,反而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更为真实的鲁迅。  相似文献   

18.
“八七会议”后的陈独秀,心态复杂。他有冤屈和蕴怒,不与中共新的临时中央合作。蛰居上海,写了许多文笔犀利的杂文,揭露国民党和帝国主义。同时又向中共中央上书,对党内瞿秋白的左右派暴动路线提出忠告,后来的事实证明陈的忠告是有远见的。陈拒绝参加“六大”,但对有关中国革命的策略和方针仍高度关注。在中东路事件上与中央宣传策略发生争论,并在检讨大革命失败与当前路线方针等重大问题上与党中央意见相左,导致与中共最后的分手。  相似文献   

19.
阮籍是魏晋之际的大名士,他虽有济世之志,并多次出任高级官职,却一生纵情放诞、颓废落拓.阮籍作为一个矛盾的精神集合体,对后世文人学者的立身处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阮籍的仕途经历入手,初步探讨了他的仕途心理,为进一步揭示阮籍真实的内心世界,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明代士人对待佛教的态度非常复杂,有直言不讳用佛者,有阳儒而阴佛者,有斥佛者。在斥佛者中,又有用佛者,罗钦顺就是一个显例。罗钦顺潜心研究佛教数十年,其对佛教的驳斥要高于一般的批佛教者。但是在下意识中,罗钦顺仍然肯定佛教的某些内容,在诗文中悄然地使用佛教的观念而浑然不自知。罗钦顺对待佛教的复杂情况,说明佛教确实已经融入到明人的神髓之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