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振棣 《物理教师》2004,25(7):8-39
光线通过三棱镜会发生两次折射 .对此教材说 :“光线射出的方向跟射入的方向相比 ,明显地向着棱镜的底面偏折 .这是因为光在棱镜的两个侧面上发生折射 ,每次折射都使光线向底面偏折的缘故”(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p .1 8) ,其它一些资料中也有类似的说法 .笔者认为 ,这样说是不妥的 .1 光进入棱镜时一定向底面偏折 ;而射出棱镜时 ,却不一定向底面偏折光线穿过棱镜时所经过的两个侧面间的夹角叫做棱镜的顶角 ,用α表示 .顶角所对的面叫做棱镜的底面 .顶角α的大小对光线折射的影响很大 ,下面分两种情况做分析 .1 .1 锐角棱镜棱镜的顶角α…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第三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 1 8面关于 (如图 1所示的 )棱镜有这图 1样的叙述 :“从玻璃棱镜的一个侧面 AB射入的光 ,从另一个侧面 AC射出 ,射出的方向跟射入的方向相比 ,明显地向着棱镜的底面偏折 .这是因为在棱镜的两个侧面上发生折射 ,每次折射都使光线向底面偏折的缘故 .”笔者认为这个结论不准确 ,因为第一次总是向底边偏折是无疑的 ,而第二次可以不偏折(如图 2 ) ,甚至向顶角偏折 (如图 3) ,下面讨论两次折射都使光线向底面偏折的条件 .图 2      图 3一、第二次折射光线垂直射出的临界条件如图 2所示 ,…  相似文献   

3.
一、学生的质疑高中物理课本关于通过棱镜的光线的偏折问题,历来采用的都是如图1所示的插图,所以课本对通过棱镜的光线总要向底面偏折这一现象也就自然地解释为:“这是因为光线在棱镜的两个面上发生折射时,两次向底面偏折所造成的”(见甲种本)。这种解释为绝大多数中学生毫无疑义地接受。但个别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却会大胆地提出质疑,他们问到:通过棱镜的光线会不会有图2所示的情况发生呢?如果这种情况存在的话,由于在两个侧面折射时一次是向  相似文献   

4.
大家知道,一束单色平行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棱镜,光线通过棱镜后,将向底面偏折,出射的光束仍是平行光。高中《物理》(乙种本)在“棱镜”这节教材后有一个“黑盒子”习题,要求在图1的方框内填画一个棱镜(非全反射棱镜)。但仔细观察该图可以看出,出射光束的宽度小于入射光束的宽度。那么,这样画是否确有道理,什么条件下会出现此种情况呢?下面就以光线在棱镜主截面内的折射为例,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如图2所示,折射率为n的玻璃棱镜,放置在真空(或空气)中,一束单色平行光入射在折射面AB上时,入射角为  相似文献   

5.
从侧面看透镜,可以看作由两块三棱镜组成,掌握三棱镜的光学特性,就可以轻松的解决一些有关透镜的问题.首先看光线经过三棱镜后两次折射的情况.图1是垂直棱镜侧面的光线经过棱镜的折射情况,图2是平行棱镜底面的光线经过棱镜的折射情况,图3是斜射光线透过棱镜的折射情况.  相似文献   

6.
根据光路图填适当的透镜是中考题中经常出现的内容之一.但同学们由于未掌握其判断的方法而经常出错.那么该如何判断~?我们知道透镜分为两件类型:中间厚边缘薄的m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ml凹透镜.凸透镜时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到焦点,又能使从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变成平行光线;凹透镜使光线变得发散.据此我们可以得到透镜类型的两种判断方法,一、根据透镜的定义进行判断如图1所示是一个玻璃棱镜和射向它侧面的一来光AO.这束光通过棱镜再一次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的折射光线将向棱镜的底部偏折,即对于透镜来说折射…  相似文献   

7.
谈三棱镜的底面与顶角任淑霞(河北省峰峰矿务局第二中学,056200)棱镜、面镜、透镜都是一种控制光路的元件.高中物理课本第二册“棱镜”一节中明确指出,棱镜控制光路的特点是:光线向底面偏折;虚像向顶角偏移.因此,掌握棱镜对光路的控制作用,首先就要搞清何...  相似文献   

8.
郏宣连 《物理教师》2006,27(1):33-34
高中物理第三册第十九章第四节“光的色散”中有这样一段叙述:从玻璃棱镜一侧面射入的光,从另一个侧面射出,射出的方向跟射入的方向相比,明显地向着棱镜的底面偏折.有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这个结论是一定正确还是有条件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设计制作了“光折射”现象的演示装置.通过制作简易天空、水井、蛙眼模型,重现青蛙视野在“枯井”和“满水井”中的变化,展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两个折射特征,使抽象的叙述性强的折射现象实例更加直观,有助于学生有效建立折射概念,加深对折射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我在教学《光的反射和折射》中“实验3”———光的折射实验时 ,是这样进行教学的。a .自备材料 ,适当改进。课前 ,我让学生参照课本自备实验材料。其中将“在涂黑部分竖着刻一条直缝”改为“在涂黑部分上部戳一个米粒大的小孔”。理由是光的折射角度和方向与射入光线的角度和方向有关。不同的学生 ,实验的情况不同 ,有的光线是在左右方向偏折 ,有的光线在上下方向偏折 ,有的光线偏折角度大 ,有的光线偏折角度小。如果光线偏折角度小 ,学生则不易发现偏折现象。而将直缝改为小孔 ,便于学生发现 ,教学效果较好。特别是在阳光下进行实验 ,学…  相似文献   

11.
棱镜对光线偏折时,偏折角越大折射率越大的定量解释和应用徐湘群,李吉在讲完三棱镜对光线偏折时,总会遇到这样一些习题。一个凸透镜,放在空气中测量它的焦距为f2;放在水中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它的焦距为f1,对两次测量的结果是否一样,大都做这样的定性解释:由于水...  相似文献   

12.
傅强强 《物理教师》2009,30(8):56-56
对于光的折射现象的学习,初、高中教材中都是从实验现象人手,我们的第一感知是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光线发生了偏折,诸如插在水杯中的筷子看起来象弯折了一样,有水的池子比无水时看起来要浅些等等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当然实验现象是第一感性认识,它能够很形象地说明光的折射现象,但是当看到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光线发生了偏折这一现象时,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垂直入射时光线不偏折呢?这里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就是勇于探究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3.
光导纤维一种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制成的能传导光的玻璃丝,由内芯和外套组成,直径只有几微米到100微米左右,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外套的折射率.当光线射到光导纤维的端面上时,光线就折射进入光导纤维内,经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多次全反射后从光导纤维的另一端面射出,而不从外套散逸,故光能损耗极小. 如图1,一透明塑料棒的折射率为n,光线由棒的一个端面射入,当入射角i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光将全部从另一端面射出.当入射角为i时,光在棒的内侧面恰好发生全反射,则能保证光在棒的内侧面都能发生全反射. 由图可知,光在左端面折射时的折射角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长方形玻璃砖两平行侧面观察物体,并没有看到物体的边缘出现彩色,这说明并没有发生色散现象。下面,笔者通过计算分析来验证未发生色散现象的原因。我们都知道长方形玻璃砖的2个平行面对光线的折射规律,即由于经过2次折射,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平行,方向不变,只是发生了1个侧向的位移。当太阳光以一定角度射入玻璃砖的1个侧面时,由于太阳光是复色光,各单色光经折射进入玻璃砖后方向将不再一致,但各单色光的入射角度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5.
透镜对光起折射作用.在通过透镜的无数条光线中,有三条很有用的特殊光线.为便于记忆,可编成三句回诀:“平行光,过焦点;穿心光,不变向;过焦光,变平行”.“平行光,过焦点”是指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线,若通过面透镜,则折射光线经过焦点;若通过凹透镜,则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穿心光,不变向”是指穿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过焦光,变平行”指经过焦点的光线,若经透镜折射,则折射光线变成平行于主光铀的光线;若对着凹透镜异侧焦点射去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则折射光线变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掌握这…  相似文献   

16.
知识梳理1.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通常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规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变.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到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光的折射的本质是光在不同介质中  相似文献   

17.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这在学生认知上已成共识 ,但在学生做练习题时往往事与愿违 ,常出差错。原因是学生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与会聚作用”、“光线发生了发散或会聚”、“光线是发散或会聚光线”三个概念认识不透、不能区别。如下例问题 :根据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情况如图 a、b、c所示 ,在方框中填上适当的透镜。  对于图 a,学生往往会因为折射光线会聚在 A点而填上凸透镜 ,然而此题的正确答案应填凹透镜。本例就属于“光线发生了发散”的问题。理由是假设入射光线没有经过任何…  相似文献   

18.
一、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折射”、“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的普遍规律后的一个综合应用,教材把薄膜干涉时发生的色散、衍射时的色散和棱镜折射时发生的色散放在同一节内容中,是因为三者都有色散现象,而形成原理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现象的本质探究.  相似文献   

19.
我在上人教版六年级“光的反射和折射”的一课时,对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的实验进行了改进,效果较为明显。学生在做光的折射实验时,利用书本上的实验来验证“光的折射都是发生在光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课本上的实验是在杯子外壁贴着一半是白色一半是黑色的纸,电筒的光线通过纸缝斜着射入杯内,从缝的对面观察光照在杯壁的什么位置,然后不改变光的射入方向,在杯内倒入水,让学生通过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位置的变化,比较并体会加入水后,光经过不同的物质(水、空气、玻璃),它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理解光的…  相似文献   

20.
“发散”和“会聚”是折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讲的.较具体地讲,如果折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是向主光轴(或透镜光心)靠近,则折射光相对入射光是会聚的;如果折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是远离主光轴的,则折射光相对入射光是发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