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蔽己与自蔽     
一个人刚刚开始搞研究,很容易"为人蔽"。因为读书不多,所懂的太少太粗太浅,往往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读张三,觉得张三有理;读李四,觉得李四对头。发现不出他们之间的矛盾,或发现他们之间的异同又仍缺乏分析判断的能力。于是,无所发现,无所发明,所写出的东西,不是来自张三,就是来自李四,或者是把张三李四捏合成一个矛盾百出的"体系",这就叫做"为人蔽"。  相似文献   

2.
蔽己与自蔽     
一个人刚刚开始搞研究,很容易"为人蔽"。因为读书不多,所懂的太少太粗太浅,往往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读张三,觉得张三有理;读李四,觉得李四对头。发现不出他们之间的矛盾,或发现他们之间的异同又仍缺乏分析判断的能力。于是,无所发现,无所发明,所写出的东西,不是来自张三,就是来自李四,或者是把张三李四捏合成一个矛盾百出的"体系",这就叫做"为人蔽"。  相似文献   

3.
蔽己与自蔽     
一个人刚刚开始搞研究,很容易"为人蔽"。因为读书不多,所懂的太少太粗太浅,往往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读张三,觉得张三有理;读李四,觉得李四对头。发现不出他们之间的矛盾,或发现他们之间的异同又仍缺乏分析判断的能力。于是,无所发现,无所发明,所写出的东西,不是来自张三,就是来自李四,或者是把张三李四捏合成一个矛盾百出的"体系",这就叫做"为人蔽"。  相似文献   

4.
蔽己与自蔽     
一个人刚刚开始搞研究,很容易"为人蔽"。因为读书不多,所懂的太少太粗太浅,往往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读张三,觉得张三有理;读李四,觉得李四对头。发现不出他们之间的矛盾,或发现他们之间的异同又仍缺乏分析判断的能力。于是,无所发现,无所发明,所写出的东西,不是来自张三,就是来自李四,或者是把张三李四捏合成一个矛盾百出的"体系",这就叫做"为人蔽"。  相似文献   

5.
透过对典型个案朱熹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古典阐释学理论与西方现代阐释学同样强调,理解之蔽的存在乃属必然而非偶然,不可能在一种无蔽状态中进行理解,更不可能在理解之蔽完全去除之后才进行理解。但中国古典阐释学理论认为,理解之蔽不止是成见,而是包括了知、情、意乃至个人气质与习性等多个方面;理解之蔽也并不是构成理解之前理解的本质成分,它只是“本心”的发见,但不能完全遮蔽“本心”,使理解成为可能的根据不是理解之蔽而是“本心”;正国有此、本心”,理解之蔽才应该而且可以去除。是否承认理解之蔽后面还有“本心”,乃是中西阐释学理论的一项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6.
“隐喻性命题”的审题,首先要找到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与相同点,即“解喻”;还要发现二者的相异性与不同点,这样才能祛除“隐喻”所带来的“遮蔽”.这种训练,实质上是在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影响人们获得真理性认识的原因多种多样,我国古代称之为“曲”、“蔽”,西方则称作“假相”或“幻像”,但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看法基本趋同。相比之下,我国古代先哲对此觉悟较早,西方从近代才提上议事日程。在如何“解蔽”、破除“假相”问题上,荀子早在两千年前作了有益的探讨,但相对于近代的培根,特别是当代的胡塞尔来说,却显得粗糙、简单,后者更为精细,并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措施与办法。但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后人继续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当下文言文教学少慢差费、低效高耗现象屡见不鲜,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改善这一问题。在人物传记教学中发现,"形象祛蔽"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改善文言文教学低效高耗问题。  相似文献   

9.
由于缺乏审美距离,生活在身边的学者们的著作往往被我们低看一眼。但是,读过蔡世连教授新近出版的《祛蔽与返魅》一书之后,我却不由得将这种怠慢的情绪转化为由衷的敬意。浑厚的理论色彩,独特的思辨方式,精细的文本分析,合度的行文章法,圆润的文字风格,饱满的学术激情——当这一切同时呈现于一部洋洋洒洒近三十万言的学术著作的时候,怎能不令人由衷敬佩?  相似文献   

10.
“蔽”字别     
课本第 15 8页 :“北周武帝即位时 ,民穷兵弱 ,经济凋蔽 ,……。”其中“凋蔽”应为“凋敝”。“蔽”字别$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九冶二中@徐敏  相似文献   

11.
《学子》2004,(1)
张三借过李四800元钱,当他把钱还给李四时,让李四给他写一份收条,李四立刻挥笔写道:“张三还欠款800元。”为了不再扯皮,此收条写了一式两份,每人留一份。  相似文献   

12.
听说     
张三有一天对李四说:“有个人家的鸭子一次生了100个蛋。”李四不相信,说:“那有这样的事?”张三便说:“那麽是2只鸭子。”李四说:“也不可能。”张三又说:“3只。”李四还是不信,张三便一只一只地增加。最後李四厌烦了,说:“你为什麽不减少蛋的数目呢?”张三说:“我听来的消息是一百个蛋嘛!”李四便不理他了。  相似文献   

13.
祛蔽·返魅·深化——改革开放30年来的沈从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的沈从文研究,如同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重建一样,经过了一条印痕鲜明的“祛蔽——返魅--深化”的历程:首先拂去历史的积尘,在思想解放的大语境中拨乱反正,还原史事本相,在此基础上拓展思路,深化认识,并以此作为重造当代社会人文精神大厦的资源与基础。沈从文研究30年见证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辉煌历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夫妻暗语张三和李四在广州合伙做生意。李四要回家,张三给妻子捎了一包贵重的中药材,托李四带回去。张三在装的药材袋子上写了一个"斯"字后,交给了李四。到家后,李四先从中拿出了一斤留给自己用,然后才把剩下的药材交给了张三的妻子。张三的妻子看了看袋子上的"斯"字,暗暗过了秤,又在袋子上写了一个"欣"字,交给李四带回给张三。张三见到"欣"字之后,便质问李四,为什么偷偷取出了一斤药材。李四连忙矢口否认,进行狡辩。张三指着"斯"和"欣"两个字,把理由说了出来,李四只好红着脸,点头最认了。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相似文献   

15.
笑话二踢脚     
张三在看电视,李四问:“你在看什么?”“看电视。”“什么电视?”“彩色电视。”“我问你看什么片子?”“译制片。”“我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张三。”  相似文献   

16.
《史记·项羽本纪》叙述鸿门宴会上项庄舞剑时,写道:“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其中“翼蔽”二字语意,一般释作遮蔽、掩护之类,大同小异;但对它的结构形式,却有两种迥然不同的分析。绝大多数著述认为它是名词状语“翼”和动词谓语“蔽”组成的偏正结构的动词短语。诸如: 1.全国通用高中《语文》第二册注:“[翼蔽]掩护。翼,像鸟张翅膀。(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似文献   

17.
张三和李四两个人都爱吃葡萄。吃着吃着,张三就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饶有兴趣地对李四说:“我们俩性格相差很大呀。”李四不明白:“何以见得呢?”张三指着面前的葡萄说:“从吃葡萄的方式可以看出来:每次我都拣最大的吃。而你,每次都拣最小的吃。”李四瞅瞅桌上,果然,张三吃的时候,都是拣最大的吃。而李四,都是拣最小的吃。李四说:“这叫个性。”张三说:“瞧我,每次吃的都是最好的一颗。而你,每次吃的都是最差的一颗。看来,你是不懂得享受生活啊!”李四笑了:“是吗?我看真正不懂得享受生活的是你。不错,每次你吃的都是最好的一颗,可是反过来想…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来的沈从文研究,如同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重建一样,经过了一条印痕鲜明的“祛蔽——返魅--深化”的历程:首先拂去历史的积尘,在思想解放的大语境中拨乱反正,还原史事本相,在此基础上拓展思路,深化认识,并以此作为重造当代社会人文精神大厦的资源与基础。沈从文研究30年见证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辉煌历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9.
学会吃葡萄     
张三和李四吃葡萄,吃着吃着,张三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饶有兴趣地说:“我俩性格相差真大呀。”李四不明白地说:“何以见得?”张三指着面前的葡萄,说:“从吃葡萄的方式看,每次,我都摘最大的吃。而你,每次都摘最小的吃。”李四瞅瞅桌上,真是这样。他说:“这叫个性。”张三说:“瞧我,每次吃的都是最好的一颗。而你,每次吃的都是最差的一颗。看来,你不懂享受生活。”李四笑了:“是吗?我看,真正不懂的是你。不错,每次你的都是最好的一颗,反过来想想,你吃的葡萄是越来越酸,直到最后吃不下去,心情也会越来越糟。而我吃葡萄,越来越甜,心情也会越来…  相似文献   

20.
吃葡萄     
张三和李四两个人爱吃葡萄。吃着吃着,张三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饶有兴趣地对李四说:“我们俩性格相差很大呀。”[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