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碗生钱     
臀上眼搂’夕【道具】 再把上面的碗翻过来, 口对口盖住下面的碗。 请观众上来打开碗, 一枚硬 币已经躺在里面啦。 真的耶!再来再来, 多生些钱! 【教你一招】· 1.表演前就把硬币藏在碗底,用手指按住。 2.在第二步两碗重叠时,用空碗遮住放了硬币那只碗的 碗底。 3.到第三步时,硬币就进了碗内。 接下来的动作都是用来迷惑观众的,明白了吧! 少一独︸馨 【关健环节l }、硬币与碗磕碰容易发出声响,所以动作要轻缓。魔术揭晓 伙之前就听到声响,效果就差多啦! 葡空碗生钱@哈利小子~~  相似文献   

2.
1.长度测量间接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有很多,怎样测硬币的直径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利用工具平移的方法,用一把刻度尺和两个三角板相配合,就能测出硬币的直径,如图1所示.2.折射成像在碗底放一枚硬币,把碗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的地方,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3.
在玻璃杯或烧杯内倒入一定量的水,将一枚硬币置于怀底外侧,如图1所示,当眼睛位于水位面之下观察硬币时,硬币常常在视场内消失。有人误认为这一现象为光的全反射现象。现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案例:“可能性”教学片断(国标本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92—93页内容) 一、导入新课 猜硬币: (师出示一枚硬币) 师:这是什么?(硬币)你知道哪面是正面,哪面是反面吗?(有字的一面是正面,有国徽的一面是反面。)  相似文献   

5.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那用你的眼睛看看今天来的老师有什么不同?要善于观察——发现不同了吗?发现三个不同就说明你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比如长相,言谈举止,不管是美的还是丑的,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用自己的眼睛看,实话实说。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当你走到雨后的池塘边,是否注意过池塘的水面上有小昆虫在滑行,像滑冰运动员。池塘里荷花叶上有球形水珠,一个个像珍珠。为什么昆虫掉不到水里去?荷叶小水珠是怎么形成的?其实这是由于水具有表面张力———一种收缩绷紧的力的缘故。我们可以做一些实验来证实水具有表面张力。首先,准备好以下物品:碗,茶杯,塑料矿泉水瓶,1分或2分硬币,大头针,吹塑纸或挂历纸,直径l毫米的铁丝,棉线,洗洁剂。工具:钳子实验一水上硬币:盛大半碗水,把清洁又干燥的硬分币轻轻平放在水面上.真奇怪,金属的硬币竟会浮在水面上,…  相似文献   

7.
挑战自我     
一、脑筋急转弯1.被椰子或西瓜打头,哪一个比较痛?2.阿研的口袋里共有10个硬币,漏掉了10个硬币后,他口袋还有什么?3.什么帽不能戴?4.什么东西晚上才生出尾巴呢?5.两对父子,为什么上公共汽车只付三个人的车费?(最小的为20岁)?有两座城市,甲城人说真话,乙城人说假话。一游客到此却不知是甲城还是乙城,于是他就问遇到的第一个人:“你是这座城市的居民吗?”不论对方回答“是”或“不是”,就能知道所到的是甲城还是乙城。你能说出游客是如何知道他所到的是哪座城市吗?二、拍脑袋列车上的失窃一列从南方开往北…  相似文献   

8.
神奇的水     
一天,实验课上,老师开始往一个玻璃杯里倒水,使水面与杯口持平后对我们说:“现在,杯子已经装满了水,大家猜猜,如果往杯中投一枚硬币,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相似文献   

9.
空碗变钱     
道具:碗两个、一元硬币(bi)一枚(mei)。1.左右手分别拿一个空碗,将硬币藏(cang)在其中一个碗的底部,用手压住,向观众展示两个碗内并无硬币。2.把底部有硬币的碗口朝下放在桌上,注意压住硬币的手指不要动,然后把另一个碗扣在底部有硬币的碗上。  相似文献   

10.
一、课题设计指导思想初中学生学习光的折射知识 ,仅限于对光在空气与其它透明体界面发生折射现象的了解 ,而不同的透明体对光的折射效果是否一样 ,对学生来说仍是一未知领域 .以此为出发点 ,设立研究课题——研究不同液体对光的折射规律 .让学生通过提出猜想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总结结论 ,然后让学生自己得出不同液体对光的折射规律 ,使学生从中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布置课题 ,设计实验 ,确定研究方案1 .引入课题利用教材中的小实验 ,将一枚硬币放入碗中 ,人站在恰不能看见硬币的地方不动 .向碗里倒入一定量的水后便可看到经水折射后硬币的像 .对这一实验教师应做如下引导 :教师 :如果倒入碗里的不是水 ,而是别的透明液体 ,比如说煤油等 ,实验现象会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 :还会有折射现象 ,也能看到硬币 .不同的是倒入的量可能与水不同 .教师 :这里我们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 ,不同的透明体对光的折射程度一样吗 ?请同学们先提出猜想 ,然后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你的猜想 .2 .分组讨论 ,确定研究方案将学生分成小组 ,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作为提示 :(1 )你对所研究课题的结果有什么猜想 ?...  相似文献   

11.
暑假期间,牛顿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每周开展一次实验活动,一次活动中,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枚硬币放入盛水的盆里会发生什么现象?同学们争着回答。 A生:硬币会沉到盆底。 老师:为什么? A生:因为硬币是金属做的,金属的比重比水大,所以硬币下  相似文献   

12.
先看一个教学片断片段。在一次公开课上,执教的老师提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的眼睛里有什么?”有个学生看了老师的眼睛很长时间,然后举手回答:“老师的眼睛里有个我!”这位年轻的老师生气地说:“什么有个我?坐下。”于是又问另外一位学生,这位同学根据教材的内容回答:“老师眼睛里有眼球。”老师大大夸奖:“这个小朋友观察仔细,回答准确。”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的提出化学实验现象设问题是一种常考题型,主要的设问形式有“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观察到什么现象时可证明反应已完全?”“滴定终点的现象是什么?”“确认装置中空气已经排尽的现象是什么?”等。该题型难度大,是教师教学、学生解答的难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若没有将这类题进行系统归纳后采用一种通用的解法或模式进行讲解,只是以题讲题,那么,学生遇到这种问题往往也表现出思维混乱、无从下手、无具体解题方向,写出的答案往往答而不全或答案完全不沾边,因此研究该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你需要什么?两只叉子一枚硬币一只玻璃杯开始动手喽!首先,我们用两只叉子相对着卡住硬币,最好卡在硬币边缘,就像图片中那样!要小心哦,不要让叉子松开掉下来了!现在请你很小心地把硬币没有接触叉子的一侧放在杯口上。发生了什么?真是难以置信,叉子和硬币悬挂在杯子的边沿,并没有像我们想的那样掉下去!  相似文献   

15.
谢鸿飞 《物理教师》2007,28(2):10-10
在桌上放一只碗,碗里放一枚硬币,你从桌前后退,退到看不见硬币为止.这时请一位助手向碗里倒一杯清水,奇怪的是你忽然又能看见硬币了.硬币是不会浮上来的,但是为什么又能看得见了呢?这是因为光线在水与空气的分界面处发生了折射的缘故.图1如图1,XY表示甲、乙两种介质的分界面,MN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略)二、讲授新课活动1:小组抛硬币。师:(出示一枚硬币)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抛硬币的游戏。(板书:抛硬币)师:请同学们观察硬币有几面?生:硬币有正面和反面两面。师:现在老师把硬币  相似文献   

17.
"砰!"吃完饭,妈妈把手中的碗一摔,怒气冲冲。爸爸叹了口气,轻轻地放下手中的碗。我则把头低下,不敢正视他们。"你瞧瞧你,考成了什么样子?还有脸回来见我。"妈妈生气极了,瞪着眼睛对我吼道。"我……""就你这样还想考上外国语学校吗?这一粗心,那一粗心,看你的脚步还能迈出多远。"  相似文献   

18.
硬币接力     
材料: 十枚一元硬币。我的问题: 用一枚硬币去撞击一列硬币,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相似文献   

19.
院子里有一棵小榆树。别看它个子不高,长得不强壮,皮肤也不光滑,皱巴巴的,它可是一棵会思考的树。它经常思考的问题是:我什么时候能长得像楼房一样高呀?什么时候能开出像硬币一样大的榆钱花啊?  相似文献   

20.
夏天,一个孩子看到一枚闪亮的硬币躺在路边。他把硬币拾起来,紧紧握在手里,心里充满自豪和兴奋:“这枚硬币是我的了!而我什么代价也不用付出!!!”从此,这个孩子无论走到哪里,总是喜欢低着头,眼睛盯着地面,希望发现更多的珍宝。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生中他捡到了302枚硬币,24枚5分硬币、41枚一角硬币、8枚2角5分硬币、3枚5角硬币和一张破损的1元纸币——总计12元8角2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