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大庆石油管理局联合资助,并由刘光鼎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大项目“陆相薄互层油储地球物理理论和方法研究”,于1997年6月18—19日在北京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项目结题验收。该重大项目共有7个二级课题,144个子课题,历时5年,先后有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地矿系统40余个单位500多位专家紧密合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公开发表400余篇学术论文,研制成功一批实用化技术。项目还培养了一批“油储”人才,在研究进程中先后接纳博士后11人,培养博士51人,硕士152人,其中直接为大庆培养硕士30人。  相似文献   

2.
王继红 《内江科技》2012,(12):145-146
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地层为湖侵体系域的滨浅湖相-半深湖相沉积,储层以滨浅湖相的滩坝砂岩为主,具有层薄、低孔、低渗、油藏高低压并存的特点。本文在收集分析地质、录井、试油、实验室分析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常规测井及成像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总结了该储集体各类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和该种沉积体系下油层、干层及水层的识别方法。对于今后含油气薄互层的勘探评价、开发方案制定和储量上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内江科技》2016,(8):63-65
本文通过对郑寨子地区岩心、录井、测井和试油等资料的研究分析,明确了该区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低阻油层判别图版,得出了该区的油水层电性识别标准。通过实例,利用建立的储层判别模型、视自然电位计算模型与岩心、试油等动态数据对比分析,该方法适用于目标区域储层判别及其流体性质判定,为该区域进一步开发评价和增储增产,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巴凯  杨德冰  唐直平 《内江科技》2011,32(2):126+133-126,133
对砂岩储屡的评价来说,由于影响因数众多,储层定量评价难度较大:灰关联法能通过关联度分析及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系数来理清系统中各因素问的主次关系,从而对目的层段砂岩储屡质量进行了分类评价。本文以王集油田东区的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运用灰关联分析理论,采用权重系数的方法优选了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饱扣度等4个评价因素.并对该区块的储层进行了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其他评价方法的结果类似.表明这种基于灰关联分析理论的砂岩储层评价的结果是较为客观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周广法 《科技风》2012,(21):48-49
本文在储层地质学概念的基础上,讲述了储层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讨论了其在储层成岩作用、储层非均质性、储层的精细描述及储层模型建立等方面的内容和研究现状,论述了储层地质学中地质、测井、地震、地球化学、油藏监测、岩石物理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储层地质学在火山岩储层、碳酸盐储层等方面的研究热点,最后展望了储层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江洁 《内江科技》2011,32(3):133+191-133,191
川东北JN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主要为一套海相碳酸盐沉积,储层岩性主要为鲕滩储层,分为南北两套不同的储集层,具有厚度薄、岩性横向变化快的特点,导致对其空间展布规律的预测难度较大。本文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地质、地震、测井资料,应用正演模拟,确定鲕滩储集层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而采用波形分类、属性分析及地震反演等技术进行有效储集层的预测与描述,对已发现的圈闭进行地质综合评价,寻找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7.
针对王府断陷陆相致密砂岩的地质特点,本文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研究出了曲线特征识别法、井温分析法、含水饱和度与孔隙度交会法、视地层水电阻率正态分布法(P~(1/2))等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在该区块应用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颜世翠 《内江科技》2013,34(5):131-132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难度的加大,对地球物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薄互层滩坝砂这种复杂油气藏预测描述中的难点,借鉴现代信号分析方法开发出了多属性趋势拟合技术。该项技术不仅可以体现储层厚薄的相对关系,还可以预测储层的实际厚度,进一步完善了储层预测技术系列,提高了隐蔽油藏储层预测技术水平。该项技术在青南洼陷得到较好应用,对认识青南洼陷沙四上滩坝砂储层展布情况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部署井位也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针对王府断陷陆相致密砂岩的地质特点,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研究出了曲线特征识别法、井温分析法、含水饱和度与孔隙度交会法、视地层水电阻率正态分布法(P1/2)等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在该区块应用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周红 《内江科技》2014,(4):100-101
<正>根据大牛地气田的地质特点,本文结合核磁共振测井实际资料,研究出了一整套计算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及识别流体性质的解释模型,解决了大牛地气田储层评价的难题。大牛地气田典型含气储层常规测井特征是自然伽马球测井值低,自然电位负异常,深浅侧向电阻率中高值呈微正差异或负差异,声波时差大,密度、中子数值低。在该气田测井评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储层岩性复杂,常规测井判断储层存在一定的困难,典型的低孔低渗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