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德育》2010,(7):35-35
《中国德育》是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融思想性、学术性、新闻性、故事性于一体的国家级刊物,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核心期刊,是广大学校和德育工作者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2.
《中国德育》2010,(8):96-96
《中国德育》是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融思想性、学术性、新闻性、故事性于一体的国家级刊物,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核心期刊,是广大学校和德育工作者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3.
高霞 《山东教育》2010,(5):41-42
《礼记·中庸》中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被我奉为学习的三大经典策略。在我的学生时代,它们曾发挥过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成为教师后,它们依然是我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5.
2006年3月15日,《中国德育》改版出刊座谈会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举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原国家教委副主任、《中国德育》顾问柳斌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杨振斌司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洪副司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处吕同周处长参加了会议。会议还邀请了《中国德育》在京部分编委、作者和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台湾中央大学、人民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及道德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青少年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广泛普及传统文化,能够大大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7.
德育教育包含各个教育活动中,中学共青团工作要结合思想政治课课程,针对各个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确立教育主题,教会学生辨别是非,提高公民道德判断能力;结合学生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做到情理交融,培养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8.
9.
《周易》大教育观的基本内容是德育,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周易》六十四卦中有三分之一是讲德育的,特别是《易传》中阐明了育德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提出了较系统的德育思想体系。《周易》不仅有丰富的德育内容,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以塑造理想的君子为其德育目标和独具特色的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公益广告在青少年德育中具有重要价值,应当得到重视。公益广告是以传媒方式进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新生途径。公益广告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文化环境,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认识、伦理规范等的选择和道德品质的发展;作为一种德育途径,与学校、家庭的道德教育一起,呵护青少年的道德成长。在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视域中,公益广告德育具有直觉感染,潜移默化;多方互动,激励认识;自觉导向,凝聚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德育》2006,1(6):25-25
《中国德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德育理论刊物。2006年全新改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任主编。办刊宗旨是:融汇道德文明,凝聚民族精神,引领德育方向;聚焦现实问题,拓开德育视野,活化理论风格;服务德育决策,服务德育研究,服务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12.
《周易》具有丰富的教育思想 ,特别是育德思想独具特色 ,重视人的德性培养。《周易》六十四卦中有三分之一是讲育德的。不仅在经文中明确提出“恒其德”(《恒·六五》)“谦廉君子”(《谦·初六》) ,“以杞包瓜 ;含章 ,有陨自天”(《·九五》)等重要观点 ,特别是在《易传》中提出了较系统的德育体系 ,包括道德目标、道德修养体系、道德修养的途径等。  一、《周易》重视人的道德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 ,“道德”一词首先出现在《周易》中。《周易·说卦》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发挥于刚柔而生爻 ,和顺于道德 ,而理于义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相似文献   

13.
《大学》德育思想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强调要把人教育成为一个显“明德”、能“亲民”、达“至善”的人,要教人董得人道、人伦之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途径与步骤是:以提高道德认识(“格物”、“致知”)为起点;以树立道德信念和克服偏私情感(“诚意”、“正心”、“修身”)为重要环节;以引导道德实践(“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趋归。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和自治州的建立,恩施州的传媒信息的渠道不断得到拓展,不仅办有《恩施日报》、《恩施晚报》等报纸,而且还有恩施州广播、电视以及八个县市的县市广播、电视。除此之外,还有《茨泉》、《清江》、《鄂西民族》等内部刊物以及网络等。充分运用本地这些传媒信息中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极大的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提高学校德育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5.
16.
张涛 《中国德育》2004,(1):25-27
以脑动力为核心动力替代20世纪的机械动力,正式宣告人类进入了社会发展的新纪元,即由工业社会过渡到信息社会;而电话、传真机、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全面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正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样也促使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18.
一、《教育学》课教学应重视德育内容的必要性 1.教师在教学时应将德育提到应有的地位并给予重视,这是因为德育对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唐朝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视为教师三大任务之首。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道德的影响是教育的主要任务,这个任务比一般地发展儿童的知识去充实他们的头脑重要得多”。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看到了德育的导向作用,无一例外地强调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当代青少年德育存在不少不良因素的困惑。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揭示了德育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张扬了高尚的民族品格,讴歌了人性的光辉。其主流价值思想,将借着偶像剧的流行元素润物无声地滋润和哺育当代青少年学生。  相似文献   

20.
白先同教授、廖昌荫副教授等编的《德育新观念》于2000年1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及广西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是编近五年研究工作的结晶,阅读这本书,可以在很多方面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