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05年一场由电视湘军激情导演的娱乐风暴——“超级女声”,迅速席卷中国的大江南北。电视湘军酣畅淋漓地展现了娱乐的巨大魔力。本文试图从分析电视湘军娱乐化①现象入手,从价值定位及内部机制等方面,探寻电视湘军成功的规律。一、娱乐化是电视湘军最本质的特性和最核心的竞争力1、频道定位娱乐化。早在《玫瑰之约》、《快乐大本营》一炮走红之后,其他省级电视台还在纷纷效仿中央台办“严肃的新闻综合台”之际,电视湘军就开始思考频道定位问题,在90年代末湖南卫视就打出了“快乐中国、湖南卫视”的招牌,提出了一系列诸如“锁定青春”、“…  相似文献   

2.
李懿 《新闻前哨》2005,(5):58-58
电视节目"赚足吆喝",而"吆喝"来的知名度却转化不成利润回报,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媒体的发展,湖南卫视成功摆脱了这个现象,为省级电视媒介经营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启示之一:媒体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的传播价值方面,还体现在它的市场价值上。媒体传播价值决定市场价值的实现,媒体市场价值体现了一个媒体的品牌效益,对媒介品牌的传播价值有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再也不是简单地寻求物质生活的满足,更增加了精神生活满足的一面。与此同时,市面上开始出现了综艺节目、娱乐文化,当前我国综艺节目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综艺节目无论是从节目本身还是语言表达方面都体现着娱乐文化。下面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其内容、言语表达等的娱乐化,从而对我国当代电视综艺节目娱乐文化现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初,中国电视研究领域曾经有过一场关于电视表达应以画面为主还是声音为主的激烈论争。这场论争缘起于业界和学界盛行的"画面崇拜"现象。当时,电视传播实践中实际遵循的原则是"以画面为主,声音加以配合",强调画面在电视表达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约翰·费斯克的电视文化理论主要体现在如何看待电视、如何看待受众两个方面,费斯克强调电视文化功能,电视符号的解读、文本叙事以及传输方式都与社会文化密不可分。基于此,费斯克提出了电视观众的通过主动的解读而摆脱了文本意义的控制,而成为积极的受众。  相似文献   

6.
融合传播走向深化,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的过程中,应将时政新闻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全面创新时政新闻的个性化解读形式。为此,对时政新闻如何拉近受众距离展开探讨,从形象化、生活化、社交化、亲民化四个层面论证了个性化解读时政新闻的语言形式,从H5页面新闻、短视频3D设计和手绘风格、动态页面互动、跨屏互动立体场景等层面提出了全新的时政新闻个性化解读的视觉呈现方式,对时政新闻解读文本结构提出了个性化标题、个性化导语、个性化主体、个性化结尾等建议。希望对提高时政新闻融合传播效力具有积极作用,扩大时政新闻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去年,我随团到青岛学习,触动很大,于是很想就“青岛档案现象”(笔者姑且这么称呼)背后蕴涵的深层次东西做些探讨与求解。  相似文献   

8.
一、文字的蓝本作用就电视节目主持人而言,一般离不开文字语言的支持。确切地说,电视主持人驾驭节目的能力首先需要的是文字语言的思想作用,而非依赖简单的表面文章或者说机械地照本宣科。文字是语言交流的符号,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是物质从自身中发展了能思维的头脑(恩格斯语)。  相似文献   

9.
10.
李伟 《新闻窗》2010,(5):76-76
主持人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人们利用语言可以交流经验,表达自己的情感,实现人际交流。在电视节目中,作为与大众的交流与推广信息的主持人,有声语言更是实现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载体。主持人通过独具特色的语言,以朋友的身份,将信息以叙述的方式进行传播,从而让信息更具有直观的展现。  相似文献   

11.
电视研究作为一个处于传播学、美学和文化学等学科交叉地带的边缘学科,迄今为止尚未形成自身独立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基础。因此,以学科综合见长的文化研究学派,在电视研究中居于领先和主导地位。文化研究学派的文本分析方法,固然可以借鉴文学研究和电影研究的成功经验,但用之于电视研究之中,仍然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困境,即"文本谬误"。电视研究要获得突破,就必须走出这种"文本谬误"。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荧屏上,有一些隐患不能忽视。即有一些节目或笑改经典诗词歌曲,或调侃名人名著,或胡编故事,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有个节目的主持人曾讲“王国维先生很有意思,他在当时文坛的地位,就如同今天歌坛的张学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电视节目中的"克隆"现象在我国各地方电视台异常火爆,观众只要打开电视机就会发现,相似的面孔、雷同的节目内容,在几十个频道中不断重复的播出.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对电视频道资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在很大程度上也妨碍了电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文化环境里,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被权力主体的眼光所过滤,未能反映出多样化的真实的社会现象,存在着对女性固定成见、性别歧视等刻板成见,并跟随权力主体的要求而创造着新的女性形象,笔者将其概括为“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并结合以往的相关材料、案例,予以分析和讨论,旨在呼吁改善广告中那些失实的女性形象。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更加利于两性平衡发展的广告环境。  相似文献   

15.
16.
汪岚 《编辑之友》2022,(8):76-84
当代“视觉转向”不仅让文本形式呈现多媒介“间性”交叉存在,也为“文本”的“观看”内容和“观照”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最突出的是“视觉化文本”和文本“视觉化”的出现。两者既是“视觉转向”的产物,也为这种“转向”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价值。文章对当代“视觉转向”下的新型文化文本“视觉化文本”与文本“视觉化”审美范式进行概念性归纳总结,并建构两者间的互动生成模式,从而对“视觉化文本”和文本“视觉化”之间的阐发与遮蔽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7.
陆地 《视听界》2010,(4):19-21
说到电视,我们最容易和两类东西联系在一起:一个是节目,也就是具有一定意义、可以远距离连续播放或者接收的有声电子活动图像;另一个是电视机,也就是可以远距离连续接收电视节目的技术装置或者设备。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展现的丰富多彩的影像技术强烈地显示,没有电视机的视觉时代——也就是无“机”电视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传播科技的快速发展,媒介传播的形式日趋多样化。在新闻报道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传统媒介广播电台的从业者正在挖掘自身潜力和优势,借助采访现场丰富的音响效果和生动的语言叙述,充分拓展听众“视觉”想象空间、突破电视新闻“给定”画面。不断为广播新闻报道注入新的元素和内涵,为广播的这种独特的传播方式未来发展注入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馒头血案”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则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入(接受者)行为的过程”。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在运用多种信息符号刺激影响另一些入的过程,无疑是网络传播史上一次引入关注的网络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20.
电视媒体同质化的表现当前电视媒体同质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内容题材同质化。主要表现为各频道内容结构编排雷同,如黄金时间各个频道都以电视剧为主打,而且电视剧的内容也常会重叠。题材的同质化在新闻节目中表现尤为明显,同城的几档新闻栏目会对同一新闻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