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基于2012-2019年我国41所“双一流”建设大学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Malmquist-Tobit模型对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样本高校整体科研效率仍未达到有效水平;样本高校科研效率在整体上保持正增长的发展趋势,且效率增长率变动存在地区差异;样本高校科研效率受到来自学生发展、课题经费、国际发展和学校类别的影响。为促进科研效率的提升,高校应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创新交叉融合机制、健全科研激励机制与聚焦国际科研前沿。  相似文献   

2.
应用遴选出的“985工程”高校建设绩效评价的投入和产出评价指标,对我国部分“985工程”高校建设的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综合效率进行了绩效排名,对当前我国“985工程”高校建设的绩效进行比较分析,为推进“双一流”建设、合理配置高校资源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三阶段DEA模型,测算了全国132所“双一流”高校2012—2019年人文社会学科的科研效率。研究发现(:1)2012—2019年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效率由0.358上升至0.527(。2)各地区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效率排序为:中部>东部>西部。不同类型的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效率排序为:综合类>师范类>财经政法类>理工类>农林类>医药类(。3)控制环境因素影响后,东、中、西部地区综合效率值分别提高了4.9%、4.8%和1.8%,农林类和医药类院校效率均值分别下降了9.3%和15.3%,综合类、师范类、财经政法类和理工类院校效率均值分别上升了9.2%、14.7%、10.1%和2%。其中,世界一流高校和人文社科类院校分别对人力资源和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更加合理。据此,未来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的政策重点,一方面要注重各项投入的合理性,做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另一方面要加强不同类型高校间人文社科类相关学科的深度交流与合作,积极形成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准确测度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研创新效率对于进一步提升其科研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三阶段DEA模型构建高校科研创新效率测度框架,选取教育部直属的3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高校科研创新效率测度会受到外部环境和随机误差的干扰,除人均GDP指标对科研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外,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政府科研拨款占科研经费总额比重会制约高校科研创新效率的提高,而城市R&D经费投入强度则有助于提升高校科研创新效率。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误差干扰后,3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0年科研创新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值分别为0.732、0.821、0.900,处于效率前沿的高校仅有6所,17所高校处于规模收益递减状态,多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需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技术效率或规模效率。最后,利用Tobit回归分析“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内部因素对科研创新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校科研创新能力是高校发展水平的重要表征,目前对高校科研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正在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运用PCA方法和SFA模型构建综合分析模型,选取不同类型的12所高校,对2008-2017年十年间样本高校的科研活动数据进行多向综合分析,归纳出影响高校科研效率的多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高校科研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探究高校优质科研成果产出绩效水平,对推进我国建设“双一流”高校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构建了突出科研成果产出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各省(含自治区、直辖市)高质量科研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Tobit模型深入研究其影响因素。在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高校科研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进而促进科研创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校国际竞争力而提出的重要国家战略。文章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为面板数据源,从“双一流”建设前后科研成效差别、科研产出量差别及产出质量差别等角度对我国不同学科类“双一流”高校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找出不同学科类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制度同构理论从强制性同构、模仿性同构和规范性同构这三方面为我国“双一流”高校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双一流”建设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为高校提升自身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提供了契机。通过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可以找到“双一流”建设与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双一流”建设对高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具有促进效应,特别是在国际学术成果和学术合作交流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对高校学术质量的影响力仍然有限,且其政策效应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因此,我国高校要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深化认识“双一流”政策的价值取向,并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研成果是推动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实现科技强国的重要助力,现阶段对高校的科研成果产出进行评价至关重要。基于科研绩效角度,运用DEA和SFA模型可以对我国52所“双一流”高校的科研产出成果进行分析,重点测算作为产出指标的论文数、高被引论文数与科研项目经费的效率值及其相关性、一致性。研究发现:从指标相关性角度而言,高校论文数、高被引论文数与科研项目经费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可替换性;从产出效率值来看,使用科研项目经费指标使高校更具区分性,相比于“211工程”高校,“985工程”高校科研产出的效率值更高;理工类高校使用科研项目经费产出指标时要兼顾高被引论文数;从简化指标角度来看,科研项目经费与论文数、高被引论文数作为科研产出指标时可以根据其适用范围和高校需求来选择,提升科研评价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将科技优势转化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文章以东北地区1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接着运用DEA-BCC模型测算2015-2017年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结果发现:被测算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水平较高,但高校个体与群体之间均存在明显差距;高校非DEA有效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出不足,次要原因在于投入冗余和科研管理不合理。  相似文献   

11.
“双一流”高校学科绩效评价是推动国家战略目标发展的有效政策工具,受地区经济水平、产学研合作和一流学科规模等因素的影响。文章收集2020年122所“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关于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指标数据,研究发现“:双一流”高校学科绩效的教师队伍建设对科学研究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双一流”高校学科绩效的人才培养在教师队伍建设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教师队伍建设对人才培养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人才培养对科学研究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社会服务在教师队伍建设影响人才培养中产生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在人才培养影响科学研究中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因此,要深化“双一流”学科建设内容的协调合作,适度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构建社会服务“精准型”协调共享模式,发挥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社会相互依赖效应,从而激发高校学科原始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日前公布。“双一流”建 设究竟是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更加公平的发展,还是强调高等教育建设的效率,对此,存在不同 的看法,也由此引发争议。本文基于这一争议,分析政府发展高等教育的责任,提出既重视教育公 平,又提高教育效率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高校生产效率以及“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效率等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探寻影响“985工程”实施效率与绩效的关键因素。首先,本文清晰地界定高校资源配置效率及生产效率的基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介绍“985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工程二期开始推行的科技创新平台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及“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开展的基本情况。其次,从经济学角度提出考察我国“985工程”资源配置效率的新思路,应用动态权重分析方法,分别将2001—2007年间“985”高校与非“985”高校的科研与教学生产效率增长分解为3个部分,即“高校内”、“协方差”及“高校问”部分。  相似文献   

14.
“双一流”建设战略的提出为地方重点建设院校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环节之一。当前,大部分一流大学较为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从管理制度、后勤保障、激励政策等方面构建了完善的本科生科研培养体系,而部分地方重点高校尚未建立成熟的本科生科研培养模式。文章基于国内外一流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分析地方重点建设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与挑战,探讨适合地方重点建设高校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以期为争创“双一流”过程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双一流”建设对高校提出新要求,全面影响着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省属高校是我国高校的主体,优化其师资队伍是我国“双一流”建设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以陕西省为例,从“双一流”视角出发,以省属高校为对象,分析省属高校师资队伍现状及建设的困境,提出优化省属高校师资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集了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的相关数据,比较分析了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AAU大学的科研论文合著机构的类型、国别、合著篇数及其引用情况,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进一步统计了各个合著机构在论文合著网络中的中心度,绘制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和AAU大学之间的论文合著网络。根据统计分析发现:中美两国建立了紧密科研合作关系;国家力量是科研创新的重要支撑;校企合作排名反映了不同的创新模式;中国高水平大学通过与香港地区各大学的合著“借船出海”。为进一步推动“双一流”建设,我国在科研创新中应当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开放共赢的合作发展道路,构建国家力量和市场力量“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进一步明确大学、研究机构在科研创新中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7.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青年教师作为行业特色高校里的中坚力量,其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学校在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在我国高校的师资队伍走向“现代化”“青年化”的今天,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尚不完善,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支撑明显不足。针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新要求,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现有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探讨了完善行业特色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可行思路与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8.
十九大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随着高校教学、科研事业的迅猛发展,实验室正在向技术、知识和设备密集的综合型教学科研基地发展,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分析了高校“双一流”建设中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现状,提出建设校级实验教学中心的整体设想,能够有效提升高校的实验教学水平,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打下良好基础,给“双一流”建设中的高校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19.
“双一流”建设“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并列,凸显了学科建设之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项国家的长期战略,“双一流”建设不只影响那些“一流建设学科”,也不只影响“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科建设,而是会对整个高校的学科建设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作为对“双一流”建设的应对,很多高校围绕学科的增减、学科布局、学科交叉与融合、学科的分层与分类等对学科建设的方略进行了调整。为保障“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学科建设的顺利推进,有必要对相关应对策略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理论审视。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06—2016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对长江学者影响高校科研创新效率的特征、规律及交互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学者促进了高校科研创新效率的提升且作用效果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显著提升了高校科研创新效率,但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国家基金项目、高校科研管理与长江学者的有效融合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