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近年来,在中招试题中,古 诗文默写试题越来越受 到重视。其形式稳中有变,平中见 奇,在突破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放 翻新,考出了诗文默写题的新境界。 一、对联巧引式 例如:昆明翠湖海心亭有这样 一副对联:“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 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影而三。”  相似文献   

2.
尹环 《现代语文》2007,(4):90-91
古诗文中的时空意识是善感的文人们对个体与宇宙,永恒与短暂这一矛盾的人生体验在文章中的反映,是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的呈现。这种时空意识表现在对自然时序和景物的敏感观察和体验上以及大量的登高抒怀、咏史怀古作品中。  相似文献   

3.
<正>结合课标与新版教材,从古诗文角度而言,学生不仅需要鉴赏文本中景和物的描写,还需要准确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主旨。笔者以唐诗中“兴象”创作的先行者——孟浩然的两首诗《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为教学案例,由诗歌解读创新为视角,进行解读并探讨对比教学。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作品中.古诗文作品以它语言的精练、构思的巧妙、持有的意境为广大学生所偏爱:在中学课本中,从初中到高中所选用的古诗文作品数量众多,究其原因,不仅仅在于古诗文作品能给人美的享受,同时在阅读中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和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5.
陈霭生 《新读写》2011,(3):46-49
出自杨士奇《刘伯川席上作》:“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不嫌寒气侵入骨,贪看梅花过野桥。”  相似文献   

6.
陈霭生 《新读写》2011,(4):44-47
出自孟宾于《公子行》:“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相似文献   

7.
陈霭生 《新读写》2012,(5):46-49
【探源】出自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相似文献   

8.
陈霭生 《新读写》2012,(10):45-48
【探源】出自李唐《题画》:“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相似文献   

9.
成语(典故)大多是从古代走来,蕴藏着丰富的古汉语信息,被人们称作“活化石”。巧用一些仍在通用的成语(典故),对解读古诗文具有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霭生 《新读写》2010,(11):36-39
出自饶节《晚起》:“月落庵前梦未回,松间无限鸟声催。莫言音色无人赏,野菜花开蝶也来。”  相似文献   

11.
丁一 《新读写》2010,(10):42-45
《新句海》专栏辑录的是中国古典名著中的名句。从本期起,我们应读者要求对内容和编排重新作了调整,除保持原有特色外,特意设立了互动环节,读者可根据要求将答案邮寄本刊,地址:上海市长宁路491弄36号211室,邮编:200050;或直接发电子邮件到:zjxl945@126.com。本刊将从中择优颁发奖品,并定期公布获奖名单。欢迎广大读者踊跃参与。  相似文献   

12.
陈霭生 《新读写》2012,(4):46-49
出自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相似文献   

13.
陈霭生 《新读写》2013,(3):46-48
【探源】 出自李觏《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相似文献   

14.
陈霭生 《新读写》2011,(5):44-47
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探源】出自捧剑仆《诗》:“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  相似文献   

15.
陈霭生 《新读写》2011,(12):40-43
出自李东阳《柯敬仲墨竹》:“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  相似文献   

16.
陈霭生 《新读写》2012,(12):45-48
寸寸河山寸寸金,[亻瓜]离分裂力谁任? 【探源】 出自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寸寸河山寸寸金,[亻瓜]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相似文献   

17.
陈霭生 《新读写》2011,(9):47-49
出自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18.
19.
陈霭生 《新读写》2012,(9):46-49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探源】出自司马札《宫怨》:“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释疑】司马札,唐代诗人。唐宣宗大中时人,追求功名,未能如愿,终身贫贱。其诗较有社会内容,对农民疾苦有所反映。宫怨:封建时代,宫女幽禁深苑、葬送青春的愁苦哀怨。这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此指柳色浓淡不一、明暗不齐。掩:  相似文献   

20.
陈霭生 《新读写》2010,(12):42-45
【探源】出自秦观《三月晦日偶题》:“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释疑】秦观(公元1049-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文辞为苏轼所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