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情感     
华杉 《湖北档案》2006,(5):34-34
想起家乡,我的思想中便会很自然地呈现出:小桥流水,村舍牛羊以及鹧鸪水车,还有辘轳井绳和村西月光滩的种种情景.那是一种悠远宁静温柔的感觉.在这种感觉中我设想自己是生活的一分子,因而便有灵悟,心中便生出一种愉悦.我把家乡想象成只有牧歌,只有悠远平和,在我生长快二十年的心灵上总是覆盖着的一片净土.  相似文献   

2.
河南杞县,盛产一种享誉海内外的咸菜——酱红萝卜。不光因为它是佐餐佳品,我还看中了包装这种酱菜的瓶子:不大不小,晶莹透明。吃掉咸菜,洗刷干净,作茶杯用,甭提多合适了。我有一个这样的“杯子”,啥时候出差采访,就带上它,倒满一杯水,拧紧盖子,怎么翻个儿也不撒漏。装在兜里,随时都可以喝上一口,到哪儿也渴不着。 1991年12月3日,我跟随河南省省长李长春到豫西了解干旱情况。打点行装,自然少不了这杞县酱萝卜瓶子。我往“杯子”里放了几块桔皮,倒满水往兜  相似文献   

3.
孙雨菡 《东南传播》2021,(10):70-72
新时代下主旋律电影不断创新寻求突破,为更好地融入当下电影市场实现风格转变.《我和我的家乡》在延续我国主旋律电影标志性风格的同时,以小见大传达家国一体的人文情怀.本文以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为例,运用大卫·波德维尔"电影-形式与风格理论"为框架,主要从叙事、电影风格以及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旨在通过分析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在艺术创作方法上的独到成功之处,期望能够为我国新主旋律电影的后续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改革工作中出现的一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我写了篇文章投给某报,很快收到了回信:“待用”。但过了一个多月还未“待”到。我想,这一回“胎死”是无疑的了。不料,三个月后却登了出来。眼看着新鲜货成了“明日黄花”,我实在有点哭笑不得。一打听,原来该报“积稿很多”,没办法,大家只能挨个来。这使我想起了祁老太爷的咸菜。《四世同堂》里的祁老太爷,以其饱经沧桑的阅历,坚  相似文献   

5.
又来到金华过年了. 金华是我的家乡?不是;金华是我现在的工作地?也不是.我的祖籍是安徽的徽州,从小在开化县华埠镇上长大,21岁出山到建德工作,27岁到金华日报工作至39岁,后调到杭州一家旅游报工作一年不到,最后来到浙江日报工作.  相似文献   

6.
孩提时,我就立志要当记者。几经风雨,几多坎坷,我当上了!桂花飘香的时节,我调县电视台,成了记者队伍中的一名新兵。为了把理想变成现实,我拼搏了十多年,历尽辛酸与喜悦、失败与成功,不知流过多少泪,遭受多少白眼……当我接到调令的时候,想不到,我这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竟热泪纵横,泪流满面。无巧不成书,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记者结下了不解之缘。1976年金色的秋天,县里在我可爱的家乡修建洋塘河坝。我们一帮放牛娃经常到工地去玩耍。  相似文献   

7.
这碗粥     
如果说,我已经喝了2万碗粥,很多人会难以置信.事实上,我从出生到现在,活了40多年,喝粥又何止是2万碗.我是喝粥长大的,至今喜欢喝粥,每天早上固定是喝粥的,且都是白米粥,一盘炒花生米,一小碟家乡茄辣干,这可是饭桌上的享受.  相似文献   

8.
在我的家乡隆尧县尧山南麓,泜河北岸有一远近闻名的村落--东山南村,村口矗立一石碑,碑文上镌刻"周世宗柴荣故里".曾经有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周世宗出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9.
我母亲做了几十年的饭菜. 小的时候,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山有水有活鱼蹦虾的小县城,为了保证那些活蹦乱跳的"家伙们"的"鲜",作料用得尽可能地少,我记得母亲做的鱼汤是非常鲜美的,那个"鲜"啊,只要一提起,我就要流口水,后来,离开家乡好多年了,我还清晰地记得家乡的味道里有那鱼的味道.  相似文献   

10.
我出生在丹东东港市的一个农村,是地道的农民出身,虽然现在工作生活在大城市,但是心中却一直牵挂着老家的父老乡亲,也一直关注着家乡的每一个变化.从2000年读大学开始,每年的寒暑假能回两次家,后来参加工作,我也是节假日才回家.每次回家都能感到家乡在发生变化,尤其近几年,变化十分大.下面就通过几件事儿说说我美丽家乡的变化吧. 以前每次回家最头疼的就是下车以后怎么往家里走.客车只通到镇上的车站,从车站到我家还有七八里地的路程.拎着大包小裹的我只能等爸爸骑摩托车来接我,而且这段路坑坑洼洼,坐在车后座上一路颠得屁股都疼.  相似文献   

11.
吴静 《图书馆杂志》2007,26(11):94-96
2000年7月,我才上高一,在家乡常熟参加学校举办的一个学生干部夏令营,获得到北京七日游的机会.有一天,主办方安排我们听了一个讲座,其中有一位主讲人宋英杰先生在讲座结束时分发给我们每个人一本他的签名本<气象节目主持纵论>.  相似文献   

12.
我在图书馆工作18年了,今年50岁,所谓“知天命”之年,感到自己与图书馆,似乎有一种特殊的缘份G大概10岁时,我在家乡读小学,老师带我们去参观县图书馆,我马上为图书馆所吸引,随后成了一位小读者。后来到广州读中学,自然是校图书馆的常客。高中时一次暑假,我曾盗用全班  相似文献   

13.
30年前那个初冬,我怀揣着高中文凭和对国防绿的向往,穿过家乡洒落着霜花的田陌踏进军营。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使人身心疲惫,但在训练之余。我仍然抓住点滴时间努力笔耕。指导员看我爱写好画,便让我当了文书。这样一来,连队办黑板报、出墙报便成了我的分内事。一次,师组织科长到连队检查工作,觉得我写在板报上的文章不错,让我抄了两篇投到《人民军队》报,让我喜出望外的是,半个月后,竟然有一篇稿件被加编后刊登在二版头条位置。我因此被调到团政治处当了报道员。  相似文献   

14.
我的散文,大多取材自家乡。家乡有画(?)一般的景致.却又偏僻、贫穷。家乡有质朴善良的父老,却又落后、守旧。家乡有美,也有丑,美与丑相映衬。近些年来,家乡在变,景在变,物在变,人在变,风俗在变,千百年前传下的是非标准、善恶标准、审美趣味也在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文化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我的多数散文就试图描摹故乡的风景、风俗、风情及其变化,并试图从中折射出时代的闪光。因此,《新闻爱好者》的编辑朋友要我谈谈散文《马蹄塘纪事》,我便先想到了我的故乡。我们那个村子,很大,千余口人。和别的村庄一样,也行一些池塘,有的一池莲叶荷花,有的一池污泥臭水,有的围一圈儿  相似文献   

15.
曹玉龙先生走了,走的那样的匆忙,那样的突然.1998年4月16日,我曾去东北烈士馆资料室见他(时曹先生离休后最后受聘于此).那时他仍然精神矍烁,谈吐如旧,午间还用一茶缸粥一点咸菜充饥而忘我地工作.谁知此时他早已是重病在身了.临别前他送我一册<老照片>合订本和一册<文献著录标准>,这已不是他第一次送书给我了.4月22日,我因一事需要向他征求意见与他通了电话,这次电话中他已透露出自己身体不适,患肺感染云云.  相似文献   

16.
烈火见真情     
范丽 《新闻天地》2006,(4):10-12
初中毕业后我在家乡云南省永平县城关镇一呆就是3年,1999年春节过后,从部队复员在长沙一家酒店做保安的堂哥将我带到了距离家乡一千多公里外的长沙。在这陌生的异乡都市,只有初中文化的我费尽周折才找到了份卖快餐的工作,但没干上两个月就被炒了鱿鱼,那天我伤心得蹲在五一路立交桥下默默哭泣。巧的是,常叫我送盒饭的皮袋厂老板金小萍那天正好路过看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教诲     
在我的家庭档案里,有"母亲的教诲"这一类目.类目名称源于家乡流传的"养儿不教,娇儿上灶"的一句古训,这一训诫从反面说明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母爱是伟大的,而母亲的教诲是最好的母爱.我母亲在十年前就已去世,如今我也早已当了母亲,但她的谆谆教诲还清楚地记录在卷,并永远铭记在我心中.  相似文献   

18.
1976年秋.是我人生经历中极不平凡的一段日子.   这年8月底.我请了一个月的探亲假,从驻扎在辽宁省新金县城子坦镇的部队回到家乡伊春与未婚妻完婚.……  相似文献   

19.
我的家乡在河北省乐亭县。小时候受尽日本侵略者的欺凌,我的爷爷就是被日本鬼子打伤后惨死的。是共产党八路军解放了我的家乡,所以我从小就热爱共产党,就建立了这样的信念:听党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我在儿时就参加了儿童团,当儿童团长,站岗放哨。解放了,我上了学,在学校里加入  相似文献   

20.
侯月华 《视听界》2015,(1):116-117
《小小公厕走出全国道德模范》这篇报道获得了2011年江苏广播电视新闻专题一等奖和第十五届江苏新闻奖。回顾这篇报道的采写过程,有所感悟:电视专题的魅力之一,在于故事和细节。1.善于发现选题。新闻因人而生动,这篇报道讲述了一个普通的打工妹李影,在极其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凡业绩,她所做的事情感动了上海,也感动了家乡人民。有一天,我听在上海打工的家人讲,徐州有个打工妹叫李影,在上海看厕所,成了上海十大新闻人物。这立刻让我来了兴趣,一个年轻女子怎会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