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每一个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所应知的基本常识.然而,在各类新闻媒体每天产生的大量稿件中,不符合客观真实的报道也不鲜见,久而久之,使受众对媒体产生了信任危机.面对广大受众的期待,新闻工作者要以"真实"为第一要求,报道经得起检验的新闻.这就需要从本质上把握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正再见了蛇年,跨进了马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有一个话题不得不重新提起,那就是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坚决捍卫新闻媒体的职业伦理。与西方新闻媒体相比,我国的新闻媒体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新闻媒体。按理说,在坚持新闻信息的"真实、公正、客观、准确"这一新闻的基本要义方面,应该比具有其他性质的新闻媒体做得更好,事实上我们的新闻媒体也做到了,但也确有瑕疵,而且时不时地就冒了出来,使广大新闻界蒙羞,使新闻媒体的信誉受到伤害。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陈永洲事件",就是一例。所幸的是,新快报社陈永洲因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被检方正式批捕。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也已经对  相似文献   

3.
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可以说,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简而言之,凡报道的内容都必须是真实的。那么,是不是说,凡是真实的都可以报道呢?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非常复杂的新闻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婷婷 《新闻世界》2013,(6):309-310
实事求是是新闻事业的生命和灵魂,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精髓。它不仅是保证新闻报道真实的前提条件,也是新闻报道取得人民信任的基础,对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具有重要性。不论是在正面报道、批评报道还是对外报道中都应该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报道原则,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闻事业,这是党赋予我国新闻媒体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5.
新闻用语应当以规范著称,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事件真实性的同时,也必须力求新闻用语的准确性。真实,是新闻的第一要素。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袁芳 《声屏世界》2016,(7):51-53
"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新闻媒体的职责和使命之一.要实现这一职责和使命,媒体必须在新闻报道方面做到客观真实,在新闻评论方面做到理性公正,在普及知识方面做到准确科学.  相似文献   

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因此不做虚假报道就是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底线,是对每名新闻从业者的最低要求。但是现实中虚假报道层出不穷、花样不断、屡禁不止、防不胜防,一次次让新闻人和新闻媒体成为新闻主角。本文试图归纳总结出虚假新闻报道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产生成因,并提出具体防范、对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秀君 《新闻传播》2014,(3):202-203
新闻媒体作为一个新闻传播单位,抢抓新闻是分内之事。作为新闻媒体的记者都愿意第一时间采访当事人、第一家报道独家的消息,这是每一个新闻人的愿望。但是,在当前形势下,这种愿望只能是一种奢望。在这种情况下,在新闻采编与传播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善念"思想的凸显。  相似文献   

9.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新闻的基本属性和共同特点.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和道德准绳.它不仅关系到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也是新闻工作者诚信度的试金石.维护新闻的真实性,还新闻的本来面目,同假新闻做坚决的斗争,是每一个正直的、有良知的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新闻界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王勇  乔敏 《今传媒》2010,18(10):31-32
灾难新闻是新闻媒体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出新闻媒体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也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传播取向。灾难爆发以后,新闻媒体的报道是受众所掌握信息的主要来源,引导着受众的心理,因此,新闻媒体如何把事件"挖深"、"吃透",真实、客观、人性地报道灾难事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新闻实践》2009,(8):80-80
“新闻腐败”等新闻职业道德问题,不仅在当代中国,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及西方报业早期阶段也曾大量出现,是国际新闻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现象。可以考虑从制度和经济利益两个方面对新闻媒体和记者的行为进行规范。第一,培育和发展两种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新闻出版总署目前正在推行的公益性与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分类,正是这一思路的反映。第二,建立一般性和特殊性两类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一般性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由新闻界全行业组织制定和公布,应当相对抽象些,确立责任、真实、公正、廉洁、同业团结等基本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如果新闻失去了真实,不仅使新闻工作失去了职业生涯,同时也严重破坏和损害了媒体的形象,削弱了新闻的公信力,而更严重的是破坏和影响了新闻媒体履行党和政府新闻宣传的职能作用。一、新闻报道的"失实新闻""失实新闻"与"假新闻"有所不同,那么何为"失实新闻"呢?所谓"失实新闻"是指对一定新闻事实"残缺"、"偏离"、"片面"反映报道而成的新闻。也就是说对具有新闻事实根据,但却没有全面、正确、恰当、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真相而形成的新闻。近年来,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出来的"失实新闻"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人员,特别是从事舆论监督工作同志的重大使命。要完成好这一使命,就必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把为群众代言和服  相似文献   

14.
公众通过新闻媒体实现言论自由权利和知情权,监督人民法院公正裁判,已成为促进司法公正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切实贯彻公开审判制度以后,新闻界对审判活动的关注和报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新闻监督已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国家的有力措施。但是新闻监督权既然作为一种权力,其本身也就应当受到监督和制约,以避免这一权力被滥用,防止新闻干扰独立审判,造成裁判不公。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1],是国内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者和塑造者,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届三种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我国新闻媒体即将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发展形势。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忠实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是国内新闻人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新闻采编作为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业务工作,在媒体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闻媒体进入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加速时期,新闻采编工作势必也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经济是公众关心的问题,也是新闻媒体经常报道的对象.经济与我们每个人休戚相关.对公众而言,经济就是新闻媒体提供的"图像和语言". 所谓经济新闻,应该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报道.中国的新闻业中"经济新闻"这个概念早就有了,但以前经济新闻往往侧重于工交商业新闻,以及政策性新闻,显得金融证券这块比较专,一般人看不懂也不爱看.现今的经济新闻是一个庞大的类,新华社徐人仲把此类新闻划分为四类:①政治性经济新闻;②信息性经济新闻;③人物经济新闻;④论述性经济新闻.另外,还有自然经济现象新闻、经济趣闻也是不可丢弃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由于新闻媒体广泛的影响力,对新闻真实性就有特殊的要求。也社是说,新闻工作者必须实事求是,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以保证报道内容每一细节的绝对真实可靠。由此,有人推说,只要事实确凿,不歪曲捏造,就没有什么。更为甚者,随心所欲,抑或披露“内幕消息”;抑或曝光“逸闻秘史”,耸人听闻的事件也不时见诸报端……新闻工作者在行使采访权、报道权、批  相似文献   

18.
新闻失实能“杜绝”吗?在深入讨论这个问题时,我认为应当弄清楚下面两个问题:一是新闻能不能失实,二是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是否包含事实的真实这一层含义。在此,我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并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杜绝”的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没有真实,也就没有新闻,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十分看重新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原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可以使国民经济实现健康持续发展,而这对于党中央、国务院而言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能够充分地体现新闻媒体经常报道的主题,而针对一个媒体来讲,导向的正确性、与党的一致性也是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因为不管是在社会生活的哪个环节中,经济和经济建设的概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人们也逐渐对这方面的内容引起重视。经济报道与这个主题和热点的开展一定要相符合,要利用各种方式方法使其得以实现。怎么样将经济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扩大,怎么样使经济新闻的质量得以提升,怎么样在社会服务中发挥经济新闻的作用,这些问题都是当今新闻媒体应该重视的,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是一种舆论,舆论的力量就在于能够及时地不断地从生活中提出迫切的问题,来引起民众和有关部门的注意,促进问题的解决。新闻媒体本身具有“嘹望哨”的社会功能,在推动社会问题解决上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地方党报通过抓问题报道推动实际工作,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和经济建设,是本分,是职责,也是使命。记者是同问题相伴而生、而行的,其使命就是引领人们关注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敢不敢于、善不善于抓问题报道,是衡量地方党报办报水平的标志之一。笔者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这里结合工作实践,谈点记者“抓问题”与问题报道的看法,供同行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