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全荃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81-182
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因素直接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笔者分析虚假新闻产生的根源主要与新闻媒体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过度追求经济利益有关,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要从职业道德、能力培养及管理制方面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2.
虚假新闻报道不仅严重损害新闻媒体的公众形象,削弱媒体公信力,而且会使媒体的舆论导向和典型示范作用产生扭曲畸变,最终影响和破坏新闻宣传职能的履行。本文对当下虚假新闻的传播特点、产生动因进行剖析后认为,治理虚假新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形成合力,“更正制度”等“补救机制”是降低虚假新闻危害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虚假新闻成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可以说,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在我们新闻事业蓬勃、健康发展的同时,一些虚假新闻、虚假报道、虚假信息通过不同渠道也出现在我们的不同媒体上。这不但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给国家、社会带来危害。“对于社会和受众,这是严重的伤害;而对于新闻界自身,这是致命的毒瘤。”当前,新闻界正通过“三项学习教育“这股东风,决心采取一系列严厉举措向虚假新  相似文献   

4.
网络虚假新闻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虚假新闻出现的成因有商家有意识的商业炒作、某些网站不负责任地一味猎奇、草根网民的网络流言、网络记者和编辑不遵守职业操守等,本文据此提出治理网络虚假新闻的对策,包括要切实完善相关政策规范,用法规来"封杀"造假者,加大造假新闻的媒体问责制,强化对编辑、记者的管理,提高其识别虚假新闻的能力,加强网络新闻业界的行业自律和行业规范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被新闻界视为毒瘤的虚假新闻却不时见诸各类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并呈现出传播途径多元化、快速化的特点。虚假新闻不仅严重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影响了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败坏社会风气,而且降低了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的公信力,损害新闻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治理虚假新闻迫在眉睫。本文试从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究,以进一步增强新闻从业人员对虚假新闻的认识,预防和减少虚假新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复杂和多样,对媒体承担社会责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影响可谓无孔不入。借助互联网等大众自媒体传播渠道,一条小小的虚假新闻的影响力,完全可能在短时间内呈现几何倍数的放大,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是此前难以想象的。因此本文将对虚假新闻做出简单介绍,针对在大众自媒体语境下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需要加强管理的原因及如何加强管理做出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7.
虚假新闻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志强 《东南传播》2010,(5):157-159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事业获得长久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是,近年来虚假新闻却频频出现在报刊及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呈现在广大群众面前。这其中,不少重大虚假新闻居然出现在一些权威媒体上,让人目瞪口呆。虚假新闻的出现不仅违背新闻的基本理念,而且极大地损害了媒介的公信力。本文试图从虚假新闻的现状、成因展开分析,并提出问题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8.
佘家金 《传媒》2002,(10):34-34
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客观真实地对受众者所关心的事件进行报道是一个记者的最根本的职业道德,也是一个记者的良心所在。但是,近年来,新闻界自己制造的一些假新闻频频出现,不仅欺骗群众,也极大地损害了新闻界的声誉,影响了我党的新闻宣传事业。 笔者分析假新闻出台大致有三种原因。 一是不深入采访,只道听途说。2001年11月,国内某著名媒体刊登了一条题为《中国19岁的女学  相似文献   

9.
虚假新闻损害了媒体公信力和新闻工作者的形象,而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时代,虚假新闻传播速度更快,扩散范围更广,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也更大,防范和杜绝虚假新闻,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0.
真实性和时效性是新闻最基本的特点,可以说是其生命。但是随着近些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虚假新闻提供了完美的传播环境。虚假新闻凭借着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元等特点充斥着整个网络,不但对我国的网络环境造成了污染,其内容也极大地妨碍了社会信息的健康、正常交流,为社会带来了一股不正之风,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正统的新闻媒体在大众心中的形象和地位。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虚假新闻的成因做出分析,并针对其发生条件提出相对应的治理对策,以期为净化我国网络环境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客观、全面、公正是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也是对编辑、记者在实际工作中保证新闻真实性的根本性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段时间,公安部门开展了打击网络谣言的专项行动,网络谣言是虚假新闻的一个重要源头。如何遏制谣言传播、治理虚假新闻,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媒体都进行了尝试与探索,作为中国新闻界的行业组织,中国记协高度重视虚假新闻治理,围绕治理虚假新闻组织了一系列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些违反职业道德、歪曲、编造、夸大事实真相的虚假新闻,这不仅影响了媒体的自身发展和公众公信力,与此同时还对国家、社会、个人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本文针对目前虚假新闻的表现、成因,提出几点有效的治理措施,积极进行防范,从而促进我国新闻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被新闻界看作是"毒瘤"的虚假新闻却屡见不鲜,并表现出传播渠道快速化、多样化的特点。虚假新闻既对公众的知情权造成了严重损害,使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受到了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对新闻生产和发展的根基造成了损害,对此,急需大力治理虚假新闻。对此,本文主要对虚假新闻的危害、成因和治理办法展开了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欢 《新闻世界》2010,(11):45-4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伴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虚假新闻日益增多,研究虚假新闻的成因,探讨防治的对策,对于提高媒体公信力,建设和谐社会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当代虚假新闻的表现,并结合媒体自律和他律的方式,依靠营造健康和谐的舆论环境等方法试图找出解决对策,以便新闻媒体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2001年以来,《新闻记者》评选十大假新闻,已坚持了整整十年。为此,原主编吕怡然先生专门撰文诉说衷曲:鞭挞客里空,自然是见义勇为、义无反顾,然而也不无感慨:十年了,  相似文献   

17.
严化文 《青年记者》2008,(14):26-27
虚假新闻的新特点 目前,新闻失实大致有如下表现:添枝加叶,浮夸拔高;"合理想象",情节失实;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猎奇轻信,以讹传讹;导演摆布,弄虚作假;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甚至子虚乌有,通篇捏造.综观近年来的虚假新闻,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冯雯璐 《青年记者》2021,(15):75-78
人工智能时代,网络虚假新闻传播变得越发复杂和多元.本文分析了新时期网络虚假新闻的特征变化,认为对互联网上生成和传播的虚假新闻,需要通过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以管控,并从法律和伦理的视角出发,进一步论证了虚假新闻治理的技术逻辑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迅猛发展,各种虚假新闻被网络媒体大量传播,误导了受众,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因此,规范网络新闻市场、维护网络新闻真实性成为网络媒体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虚假新闻的表现着手,分析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结合实际提出治理网络虚假新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虚假广告产生原因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虚假广告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治理虚假广告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