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城市现阶段的交通广播舆论环境来看,各种观念横行,广播台并没有实现很好的舆论引导,以至于城市舆论环境混乱。尤其是手机报、手机城市交通广播、手机上网、飞信、移动搜索等广播形式的出现,改变以往的媒体环境,媒介多元化容易导致城市官方广播失去影响力。为提升现代城市交通广播的舆论引导力,应合理运用多种媒体开展广播舆论工作,特别是要在手机、车载等设备上,打造新的广播媒体宣传平台,为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广播舆论导向观念。  相似文献   

2.
高铁军 《中国广播》2011,(10):39-42
经历了媒介的交替兴衰后,争芳斗艳的“众媒体”时代来临,广播在差异化定位中焕发了新的生机。但与其他媒体相比,广播媒体的品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目前,在中国的广播媒体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品牌价值排名第一。本文对其品牌战略进行初步的分析,希望能对其他广播媒体的品牌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常昕 《中国广播》2011,(12):36-39
国内传统广播行业正置身媒介融合、自媒体快速发展的全新媒介生态,社会转型期的舆论引导也因此处在新的拐点和难点。笔者结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近期有关“上海地铁追尾”事件的报道样本,梳理其对此次突发事件的报道特点和亮点,重点探讨在新的媒介语境下,传统广播如何在传播理念、节目形态上进行调整,以适应新时期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新需要。论述还引入上海电台的相关报道,提出地方广播应借助地缘、人力、线性资源优势,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应该采取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4.
网络信息时代,信息呈多源传播的同时也造成传媒领域的无序。而广播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凭借自身的品牌优势和权威性的媒介形象,舆论引导的优势依然明显。因此,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完善责任广播定位,既是广播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其提升社会影响力、践行责任担  相似文献   

5.
程东亮  林艳 《新闻窗》2008,(6):18-19
在信息社会高度发展、媒介结构多元化和媒体自身转变加速的今天,新闻传播既要通过新闻报道来提供信息、反映舆论、实行社会监督和提高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和水平,同时也要给受众提供“观点信息”,以引导公众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而时评在新的历史时期受到了读者的关注,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不同形态的新闻媒体都把时评作为引导舆论、指导实践、扩大媒体影响力、提高竞争力的阵地,新闻时评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魏莱 《新闻窗》2008,(2):98-99
网络被称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它的出现,是大众传播媒介史上一场深刻的革命。作为一种新型媒体,网络不仅影响着公共舆论的传播方式,而且影响着公共舆论的形态。在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充当“把关人”的角色,在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网络传播打破了这种格局,  相似文献   

7.
一、媒介融合关键问题
  媒介融合建设以主流媒体为核心的多元舆论场。当前舆论场的确存在一些结构性的缺陷,包括:传统媒体在舆论场中的影响力逐渐下降,官方舆论场在重大事件中缺乏引导力,民间舆论场以微博为主导和驱动,舆论场中缺乏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媒介融合环境下舆论引导的难度增加等等。面对这种态势,我们认为,“两个舆论场”的弊端正在凸显,媒介融合过程中有必要推进“三个舆论场”的重构。这三个舆论场分别是:由党和政府主导的官方舆论场、以都市类媒体为核心的大众舆论场以及由网民主导的民间舆论场。  相似文献   

8.
作为典型的自媒体,微博成为多元信息传播集散地和多元意见广播场,以“碎片化”形式消解着主流媒体“中心化”权威性,成为直接影响当代中国社会不可忽视的媒介和舆论力量.因此,对微传播及其调控展开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析当代两大媒介(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及从属于两大媒介下的四大大众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产生与发展,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现实需要而催生出一种新的媒体时,人们包括一些专家都会惊呼传统媒体(相对于新生媒体)将被取代。我国早期对广播事业深有研究的留美学朱其清在1924年写成的《无线电之新业》中称广播事业“将取新闻纸类、留声机等而代之”。  相似文献   

10.
茹向阳 《中国广播》2014,(10):79-83
近年来广播评论发挥广播伴随性优势,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在新媒体时代和快节奏生活环境下,广播评论更需要发挥伴随性优势,遵循媒介传播和受众接受规律,认真研究受众心理,吸引和把握受众无意注意,才能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1.
冯楷 《传媒》2023,(S1):26-30
当下的“广播可视化”通过叠加媒介形态,为广播媒体注入了“视觉”属性,进而实现了对场景与商业的重构。它集纳了电视媒介、网络直播的不同优势,符合广播融媒转型的进路。结合考察发现:“声觉与视觉”“听众与观众”“媒体与平台”“单点与全局”这四组关系有待在“广播可视化”的实践中进一步明晰。本文认为“广播可视化”有利于让广播对人的触达不局限于封闭的空间、特定的时间,理应在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主流影响力的扩大中发挥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曦 《新闻窗》2012,(1):74-75
每次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媒体的发展能够从广播中得到体现。在日后的回望也许人们会从温州动车事故中发现我囤新闻的发展有舆论指引的努力与反思,就好像是信号灯的开启,使广播依然按照理性的轨道前行。温州动车事故通过大众媒介的传播过程中.不管是新媒体的微博媒介,还是以往的媒体媒介,都使广播舆论的导向难以忘怀。在广播舆论导向中,  相似文献   

13.
谢加书 《中国出版》2014,(19):46-49
新媒体舆论是网民通过新媒体就公共事务发表意见和建议而形成的有倾向性的意见,是网民民意的体现。与新媒体舆论相关的是传统媒介舆论等,“媒介舆论是指通过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舆论。它包括各种传播媒介,尤其是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刊登的言论、来信、社会讨论、社会调查、民意测验等”。[1]媒介舆论和新媒体舆论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新媒体舆论的主体是网民,没有严格的把关人制度,其最大的特点是多元多变。而媒介舆论载体是传统大众传媒,媒介舆论主导权掌握在把关人手中。同时,新媒体舆论和传统媒介舆论之间体现为相互影响、相互转换关系。民众意见可通过新媒体形成新媒体舆论,新媒体舆论逐步壮大,被党报党刊等关注,就可转化为媒介舆论,二者合二为一。当然,媒介舆论受到压力,也可能在新媒体中兴起,变为新媒体舆论。  相似文献   

14.
洪峰 《东南传播》2022,(3):112-114
本文主要从媒介治理概念上切入,探讨媒体参与媒介治理的合理性,并以地方主流媒体广东广播电视台多年的媒体融合、社会公共服务探索,思考媒体在参与媒介治理与社会治理方面可以努力的方向与机会,为区域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随着媒介产业化的层层推进及市场竞争的加剧,电视媒介已经逐渐实现由“做节目”到“做活动”的转型。这种显著的变化为电视媒体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对于扩大电视媒介的社会影响力和增强电视媒介与其他类型媒介之间的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雁 《视听纵横》2003,(4):95-96
从传统的意义上来看,广播媒体是单介质媒介,只靠声音一种方式进行传播,没有电视生动形象和报纸详尽深刻。广播的传播是线性的,稍纵即逝。另外,整个社会重电视轻广播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广播的社会影响力相对报纸、电视来说较差,广告的经营规模也没有报纸、电视大。因此,很多人认定广播就是一个弱势媒体,甚至在谈及广播发展时也往往是“弱势媒体当自强”的自哀自怜的味道。  相似文献   

17.
段鸿彦 《新闻窗》2012,(5):97-97
近年来,网络媒体凭借其巨大的影响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主流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技术和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不仅产生了大量的网民,而且还推生了一个新的行业——网络编辑。2005年我国就将网络编辑列到10种新的行业中,网络编辑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在信息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引起了业界的热烈讨论,而且引起了传统媒介同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贵州广播电视台把“走转改”作为全台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抓手和常态工作,化“改文风”为内在自觉意识,把“改文风”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影响力和传播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9.
赵军  杨宁 《新闻战线》2022,(13):25-28
<正>媒介融合趋势下,广播媒体的改革空间巨大,潜力无限。广播新闻栏目《新闻晚高峰》主动迎接媒体变革和市场挑战,从制作理念到传播手段各环节大胆突破,强化主流媒体的职责担当,创新理念,拓宽传播渠道,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凸显,传播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0.
传媒影响力是所有媒介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作为资讯传播渠道的媒体对其受众在社会认知、社会判断和社会行为上的潜在影响和控制力。本文以自贡市为例,通过探讨在当前媒介环境发生极大变化,新媒体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如何与新媒体实现融合,进而寻找增强主流媒体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